艺术家
Egin Schiele
在其代表作《灯笼果旁的自画像》中,肩头一高一低、双臂不安地束在一起,头部微仰而转到一侧,与身体语言的紧张和拘束相对的是,他的眼睛却直接睥睨着观者(事实上,“Schiele”一词在德语中的原义便是“斜眼看”)构图略生硬地截掉了他的头顶,带来观看上的逼仄感,令人不得不承接住这种睥睨,进而注意到他瞳孔深处透出的红色。
”那是疾病、哀伤还是愤怒?”
作为奥地利绘画巨子、20世纪初期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埃贡·席勒有着太多听上去就为人所不齿的荒诞标签,但他的艺术创作对当时传统保守的画坛发出的挑战,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让人们无法忽略他在艺术史中所占据的划时代意义。15岁时,席勒的父亲死于病毒感染,母亲自杀。这对他日后充满死亡意味的阴郁画风产生了不可泯灭的影响。1907年,过硬的绘画天赋让年仅17岁的席勒就得以考入维也纳艺术学院。
和他的老师、维也纳分离派的创立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相比,席勒的作品中没有那种充满唯美感的装饰性,而是遍布扭曲、病态、惊悸、生命的苍白与死亡气息。瘦骨嶙峋、盘曲蜷缩和惊恐不安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干瘪的躯体、空洞黯然的眼神蔓延着对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惧。神经质般的线条充满了极强的表现力;而强烈的色彩,和每一笔既细腻又近乎粗暴的笔触,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张力。
他毫无忌惮却真诚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剖析自己。然而情欲在席勒的笔下却始终与痛苦、迷茫缠绕在一起,像是密密麻麻长着刺的藤蔓盘根错节,在夹缝中星星点点地生长着果实,也许这就是人类欲望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