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百年|西湖之音:音乐家李树化的艺苑声景
日期:2024-10-11 10:30:11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艺校
>国美百年|西湖之音:音乐家李树化的艺苑声景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刻,我们望向国美满载百年的历史。国美百年,宛若白驹过隙,这份厚重,同时间的车轮一样,快而笃定。国美的百年,如赞歌一般,歌颂着每一位走过的艺术家,他们的存在,如同繁星照耀在大地上,引领我们前行。在百年的轮回中,我们向那些名师巨匠们深深瞻望和致敬。正是他们,使我们永葆赤子之心、敬畏之心。我们将以百年为度,策划一系列纪念活动,国美学术通讯也特此推出【国美百年】系列,回顾历史,承前启后。历史长河滔滔不绝,国美的执着和追求永不停息。以美术服务于人民,以艺术照亮未来,这是所有国美人的使命和荣誉。在先贤的引导下,我们坚定前行,为下一个百年国美撰写新的壮丽篇章,同心共筑美术教育的辉煌未来。作为第一代钢琴家、作曲家以及音乐教育家,李树化不仅在音乐领域有着不凡的贡献,也是中国美术学院音乐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故事和成就为我们展现了艺术院校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留法归国后,李树化在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播撒音乐的种子,让音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他的课堂不受四壁所限,将西湖的山水作为教室,让音乐与自然和谐共鸣。李树化还倾其心力,编写了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学生的钢琴教材,这是他对音乐教育改革梦想的体现。他的生涯,是一首无声的奉献之歌,既是对艺术无限热爱的诠释,也是对青年学子灵魂的呼唤。在李树化的引领下,使国立艺专在音乐教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的故事,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树化(1901-1991),原名李权福、李树华,广东梅县人。他是中国新音乐的发端者,国立艺术院音乐系首任系主任、教授,也是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和重要推动者。中国美术学院校园内,国美留法三剑客:林风眠、林文铮和李金发三人的雕像伫立在绿树之中
李树化的音乐情缘始于童年,与林风眠等人的深厚友情铸就了他留学法国的艺术梦想。五四运动前后,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等人组织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12月25日,林风眠、林文铮、李树化三人作为第12批勤工俭学人员同乘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赴法留学。李树化进入里昂中法大学音乐高等学校深造,刻苦砥砺,学有所成。在法国,李树化的音乐才华得到了深化和拓展,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探索,使他不仅在钢琴与声乐指挥上有所建树,还深入了解了当时欧洲的音乐教育现状。
1930年,杭州国立艺专在日本东京美术馆举行美术展览1924年1月,正在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声乐指挥专业兼修钢琴的李树化,与林风眠、李金发、林文铮、刘既漂等共同组织发起成立“霍普斯会”(后改称“海外艺术运动社”)。该会旨在研究和介绍世界艺术,整理中国古代艺术及创造新艺术,主要是推动绘画、雕刻、建筑、装饰、音乐、诗歌、艺术史、艺术批评等,这是李树化参加艺术运动之始。
1927年2月19日李树化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教授的聘书,校长签名为林风眠1926年底,年仅24岁的李树化先被林风眠聘为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驻欧通讯员,后再获邀回国担任音乐系教授,筹办“北京艺术运动大会”。1927年5月,艺术大会开幕之际,李树化与王代之、安德烈·克罗多、杨仲子等协助完成准备工作,还专门译克罗多讲话稿《艺术大会的评价》,5月18日又举行《西洋音乐之变迁及其趋势》公开演讲,这是林风眠、李树化两位梅州中学同窗的国内首度携手。
1927年2月13日《晨报》第6版刊发《音乐家李树化到京留欧专攻音乐八年》在1927年2月13日《晨报》刊登的《音乐家李树化到京 留欧专攻音乐八年》一文中提到:“近年留学海外研究艺术者,已日渐增多,但专门从事音乐雕刻者,究属少数,有李树化者,粤人,富于音乐天才,国乐素有根底,民国八年(1919),由华法教育会介绍赴法,入里昂中法大学,旋即考入里昂音乐学院,研究西乐,专攻八年,理论与实习,造诣极深,钢琴独奏,尤为特长。民国十四年(1925),留欧艺术界,假法国史太师堡莱茵河皇宫,举行中国美术展览会,公推李树化组织演奏会……从此李(树化)之声誉大振……”该文足以说明彼时的李树化与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等人已同样崭露头角。(前排左起第三位是蔡威廉,右三为林文铮, 二排左二为李树化,右一为林风眠)1928年初,林风眠受蔡元培之聘,与林文铮、王代之三人到杭州负责筹建国立艺术院。李树化携家人随即南下,参与创建音乐系,并任法文教授兼院长室秘书、音乐研究会主任。同年8月18日,作为主力成员参与了林风眠、林文铮等七人发起的艺术运动社,致力于艺术革新运动。且其鹄的十分明确: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李树化无疑是是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倡导者之一和重要推动者。国立艺专《本校平面图》的琴室,载《国立艺专一览》,1934年国立艺专音乐系用音乐装点西子湖,构成了绝妙的“声景”。艺专校舍的地图,反映了音乐与美术的关系:图书馆恰在音乐系楼上,这使绘画雕塑等系的同学与音乐形成了奇妙的联动。朱怀新这样回忆道:“图书馆设在学校音乐系楼上,圆形窗台伸出在西湖湖面,同学们在月色朦胧、远处(市区)灯光闪闪、湖上桨声款款、音乐系琴声回荡声中,艺术书籍的琼浆,点点滴滴渗入学生的心灵。”国立艺专大礼堂与音乐系上课场景,载《湖山志》第三辑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洪士銈回忆音乐系如仙境般的上课情景:“音乐系教室在罗苑大门左侧。李树化老师坐自己雇的人力车来上课,我们听到人力车车铃的响声,便知李老师驾到了。在音乐系教室附近有个‘湖心亭’,亭四周都是玻璃窗,隔窗可以见到西湖游客坐着小船在亭的四周听我们在亭内上音乐课。水光波影,琴声悠扬,游客疑心此处乃人间天堂也!”李树化和杭州“艺专”音乐组学生在杭州“虎跑”风景区的留影音乐创作家运用声音,……亦与画接近,她的特别色彩,即是管弦乐;她的构图、线条,即是旋律,组织上理智的重心的关要。此两种艺术,彼此都一样以谐和为基础。
从1928年李树化到杭州,至1937年杭州沦陷前李树化随艺专全体师生奉命内迁,这十年间是李树化一生中的“黄金十年”,是他生命闪光的十年,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贡献,几乎都是在这十年中建立的。首先,作为音乐教育家的李树化,他将杭州艺专的音乐组领导得井井有条,成就卓著,培养了一批音乐新人,仅他教导过钢琴的学生就有洪士銈、张权和莫桂新等人。目前发现李树化生平著有《钢琴基本演奏法》《近代艺术中国发展史》《树化歌曲集Ⅰ》《法国小说述》《普通乐学》等十本。时任国立艺专音乐系主任李树化 (前排中)与部分同事、学生合影他介绍西方的音乐不遗余力,从音乐史到作家作品,直到音乐机构的设施,事无巨细,详尽介绍。此类文章在报刊杂志登载后,部分罗集在《灯芯琴室乐话》中,行文随意,或长或短,语言简要,涉猎成趣,尤为青年爱读。李树化先后发表《音乐上之表现》《俄国音乐》等13篇文章。特别是《改良国乐之途径》一文,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说起,提出改良之步骤和方法。而《六人团》等则是对国外音乐进行剖析和介绍。
李树化撰写了多篇文章为中国音乐之整理。其中《钢琴基本演奏法》(原名《钢琴精究》)写于1927年。郑朝教授认为:在当时专门系统关于钢琴演奏法中文书籍奇缺……写成此书……在当时是弥足珍贵的。1936年出版的《近代艺术中国发展史》,李树化负责撰写其中《音乐》篇,有学者说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开山之作。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静蔚教授在《音乐教育家李树化》一文也认为: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史学著作。音乐理论方面,李树化著有《音乐是……》《音乐实用说》《音阶概说》《音乐泛论》《节奏浅说》《乐器简述》《怎样研究音乐》《几种关于中国音乐的外人译著》《戇廸德》(法国服尔德著)等66篇文章或译文。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梁茂春教授在《李树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杭州谱写的钢琴曲——新见李树化十二首钢琴曲手稿的研究》一文中特别提到:“李树化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法的音乐家,与赵元任、萧友梅、唐学咏等人一样,属于中国第一代作曲家。……因此,我们对李树化需要重新研究,重新进行历史评价,尤其是在中国钢琴创作发展史这一方面,这一段的历史需要‘重写’了。”
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其激发情感最抽象,也是最不可捉摸的,以听带动情感直达心灵的方法,为欣赏音乐最高的目的,而切不可以只为悦耳来欣赏音乐为目的。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歌(林文铮作词、李树化作曲)“杭州十年”也是李树化音乐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他谱写了歌曲《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歌》(林文铮词)、《催眠歌》(1928)、《拟总理奉安哀歌》(1929),创作了艺术歌曲《温和的海》(1929)、《悲秋》(1931,“赠我友林风眠”), 谱写了合唱曲《燕宫词》《易水别》(1933,皆为话剧《易水别》插曲,林文铮词)等。《湖上春梦》是他1928年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展现其音乐抱负时作的第一首标志性钢琴作品;而创作于1937年的《紧张之夜》是目前发现的其在国内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曲。李树化在杭州的十年时间,正是他的黄金时期,共创作了17首钢琴曲。梁茂春教授在《李树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杭州谱写的钢琴曲——新见李树化十二首钢琴曲手稿的研究》一文中提到:中国钢琴曲从1915年产生到1937年的二十多年中,中国作曲家创作、改编的钢琴曲一共约一百多首。
1936年12月,李树化、叶葆懿等国立艺专口琴会全体成员合影《西湖荡漾》是李树化写给艺专口琴社的,也是被张静蔚称为1940年代独步中国乐坛的一首口琴曲。
钢琴曲《艺术运动》是为林风眠的艺术运动所写的主题曲,反映了年轻艺术家为从事新的艺术创作的大无畏精神与一往无前的勇猛气势。这首曲子发表在《亚波罗》第八期,这一期是艺术运动专号,关于艺术运动所有的重要文章都在一起,而且是排在第二位发表的,所以这首曲子可以代表国立艺专的精神面貌。
《树化歌曲集I》自1930年出版,共收录有12首作品,为10首歌曲、2首钢琴曲,由上海三民公司出版。其中收录李树化1926-1930之间创作的歌曲,是他从法国回国到在杭州工作初期的音乐,题材多为李树化生活相关的主题,歌词也大多为自己创作。如1926年从南洋回国途中创作的《温和的海》《流星》,为女儿尘生创作的《摇篮曲》(1927)与《催眠曲》(1928),歌曲中透着初为人父的温情。以及来到杭州之后,在西湖子畔所创作的《我怀想的音乐女神妃》《不堪回首》(1929)、《星》(1929)与《春》(1930)等。这些歌曲中的抒情与浪漫,能够看出当时李树化在杭州与同仁共建国立艺术院初期的状态——一种自由的、松弛的、理想的、欢愉的状态。这本歌曲集在近年才被发现,为我们揭开李树化艺术歌曲的神秘面纱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与途径。
张静蔚教授在《音乐家李树化》一文中写道:“李树化从1946年以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和材料了。”也就是说抗战胜利以后他就“失联”了,这就成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无法解开的“李树化之谜”。“据缪天瑞先生说,新中国成立前李树化改行了,教法语。可见他在1945年受聘于浙江大学时,就开始淡出乐坛。又据老志诚先生说,他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经周总理批准,携夫人和孩子去了法国。”2010年,在李树化之女李丹妮从法国带回的史料中,我们可以重溯李树化在1946年后的轨迹:1956年他获得周总理特别批准离开中国,夫人和女儿回到法国,李树化先到泰国;1957年任曼谷进德公学院钢琴科教授;1962年到法国里昂和夫人、女儿团聚,李树化身体一直不佳,买了一台钢琴在家里教学以补贴家用。1991年6月16日,李树化在里昂逝世,享年90岁 。
1979年,林风眠(中)在法国举行画展时到里昂看望李树化(左起)、其女李丹妮(林风眠义女)、其妻珍妮作为一位音乐家,李树化始终是很低调的,他一直处于人生、社会、音乐舞台和音乐史的边缘,深入了解他的人确实不多。纵观李树化的一生,可以发现他与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的生命轨迹惊人的相似,同受蔡元培美育思想影响,同在艺术和文学上各领风骚,同在被称为“中国新兴艺术摇篮”的国立艺术院为美育事业开创新纪元。李树化曾因1956年的离开,而被历史烟尘所湮没,透过历史的尘埃,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近代音乐史比作一条大河,即便李树化的作品是涓涓细流,仍将会叮咚作响,他的艺术生命依然芳华。林风眠《李树化像》(采自《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二十七年毕业同学纪念册》,1938年)最近十余年,在各方专家的努力下,李树化与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图景渐渐清晰,同时他也正在进入美术研究界的视野。在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沈临枫《意韵无尽——论李树化与林风眠的音画同构及艺术教育的贡献》一文中,他将李树化与林风眠二人置入“音画同构”的视野,“作为一个整体,李树化与林风眠的艺术教育贡献,直观地体现在将音乐无言而彻底地融入绘画创作,孕育出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李可染等世界级艺术家,乃至其成为创造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新面貌的重要力量。当我们赞美他们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无不具有强烈的韵律感,融通中西之美,驱近绘画与音乐的边界之时,不能不想到默默站在背后的李树化。”“绘画之音乐性”与“音乐之绘画性”交织出一种意韵无尽的通感之境。
2024年4月8日,“纪念国立艺术院——李树化作品特别音乐会”现场2024年4月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六周年校庆活动中举办了“纪念国立艺术院——李树化作品特别音乐会”。时隔九十余载,李树化的歌曲再次在西子湖畔荡漾,吸引了中国美院师生与社会各界的目光。李树化的西湖之音如一湖烟水不断地涌起波澜,在音画之思的萦绕中,他的琴音悠长宛转,如春风化雨般泽被一代又一代后学。[1] 张静蔚,《音乐家李树化》,《音乐研究》,2004年第4期;[2] 李未明、杨绿荫、梁茂春,《中国钢琴音乐的拓荒者——新发现的早期钢琴家李树化的照片史料》,《钢琴艺术》,2015年第7期;[3] 杨绿荫,《乐史钩沉——中国近现代音乐家、教育家李树化的史料补遗与再探讨》,《中国音乐学》,2017年第2期;[4] 梁茂春、李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李树化——梁茂春教授讲学纪要》,《钢琴艺术》,2021年第4、5期;[5] 林勇军,《隐身在“梅州三剑客”背后的李树化》,《梅州日报》,2020年3月28日;[6] 林勇军,《序五 依然芳华的艺术生命》,载高世名主编《李树化集》(编辑整理:欧阳鹭英、林勇军),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7] 沈临枫,《意韵无尽——论李树化与林风眠的音画同构及艺术教育的贡献》,《美术学报》,2021年第6期;[8] 沈临枫,《音画之思:论国立艺专(1928—1937)期刊中的音乐教育观念》,《新美术》,2022年第2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