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海姆博物馆新展折射出的守旧色彩

日期:2021-05-05 17:11:00 来源:中国美术报

展览 >古根海姆博物馆新展折射出的守旧色彩


《中国美术报》 第227期 域外美术


杰克逊·波洛克 壁画 1943年 图片:古根海姆博物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打结、撕裂、分散: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的雕塑”展览现场 图片:古根海姆博物馆


两个展览同一主题


正在展出的“打结、撕裂、分散: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的雕塑”,虽然仅仅展出了八件雕塑作品,但却成为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近些年来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展览“离开画架:杰克逊·波洛克的《壁画》”也在时刻提醒着往来的观众:代表了美国战后现代艺术发展的抽象表现主义流派,至今仍然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思想来源。

1943年的夏天,佩姬·古根海姆委托波洛克创作了《壁画》,为的是装饰她的公寓。这件长约六米的壁画成为了波洛克创作生涯的一次突破,他开始沉浸在大幅面绘画之中,并逐渐找到滴溅的画法。从架上到壁画,再到滴溅的创作手法,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艺术史学家们本以为波洛克将以超现实主义完成他的职业生涯,然而这位被选中的艺术家,最终成为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旗手。而展览“离开画架”在这幅巨大壁画的周围展出了三件小得多的作品,以及一些艺术家和古根海姆家族的对话,都是为了表明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和博物馆的创立之间的紧密关系。

两个内容近似、规模却并不大的展览在疫情期间同时展出,背后显然是策展人的深思熟虑。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上世纪60年代既已失去了先锋的冲劲,而雕塑却因此获得了新生。然而和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冰冷、坚硬的石头材质或大卫·史密斯使用的钢铁不同,根据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介绍,当时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希望探索“空间、材料和力学的基本经验”,并“帮助美国战后艺术的重点转移——从手势绘画转向对材料物理特性的探索”。博物馆将雕塑展览作为旁注放在波洛克的《壁画》一边的做法似乎有些轻率,但展览中的雕塑家们的确受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随意性、偶然性和重力在这些雕塑中发挥了作用。展览的标题“打结、撕裂、分散”,旨在将这些雕塑作品置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背景之下。但事实上,这种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似乎只适用在理查德·塞拉、罗伯特·莫里斯和托尼·史密斯这三位男性雕塑家身上。展览中的三位女性雕塑家琳达·本格利斯、森加·嫩古迪和马伦·哈辛格,则更像是策展人为了反对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的精心安排。


马克·托比 中国记忆 版画 1974年

图片:MoMA


来自东方的文化母体


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在美国的强大国力之下开始影响现代艺术的进程。很多人将这场艺术的胜利归结为美国的胜利,然而这场胜利同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则。在此之后,波普艺术、极简主义艺术、大地艺术、概念艺术等纷繁的流派先后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艺术史的线性叙事结构一下子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开端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出现,而根源实则在大洋彼岸的亚洲。如果说美国政府、格林伯格是“抚养”抽象表现主义长大的“父亲”,那么它的文化母体实则在遥远的东方。

现代艺术起源之时,梵高、高更和毕加索等人对日本传统绘画的借鉴,欧洲的建筑和绘画中盛行的“中国风”已经被写入了主流艺术史。此后,东亚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与日俱增。中国传统艺术开始输入美国,始于首批华人移民浪潮的19世纪后半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迅速恢复,日本的禅宗思想也让美国对东方文化的兴趣重新焕发。1954年,克利夫兰美术馆展出了中国传统绘画,并影响了莱因哈特(Ad Reinhardt)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约翰·凯奇(John Cage)更被认为是一位沉浸于东亚文化的先锋艺术家。但这种显而易见的影响反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学术界对此的讨论也越来越少。

来自东方的思想是神秘的、具异域风情的,这个观点自19世纪以来就从来没有改变。在西方的经验中,东方文化“参与”了美国先锋艺术的发展,但这种影响仍然是由欧洲人建立的心理学和哲学所解释和主导的。


弗朗兹·克莱因 无题 布面油画 1957年 图片:christies


需重新审视的艺术变革


无论这种偏见是如何根深蒂固,一些具有先锋意识的西方学者仍然认识到东方文化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塑造。早在1988年,艺术史学家大卫·克拉克(David J. Clarke)就已经开始了东亚文化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的系统研究,探讨了东亚的形而上学和美学对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创作的启发。

2009年,同样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览“第三种思想:美国艺术家对亚洲的凝视1860—1989”总结了美国现代艺术,尤其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从东亚文化中汲取的营养。策展人亚历山大·门罗(Alexandra Munroe)强调,东方传统艺术、书法和禅宗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了统治性的地位。

遗憾的是,自2009年的这次展览之后,来自东方的思想几乎再也没有被作为一种视觉和概念的语言来研究。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非但没有团结起全人类,反而加剧了彼此的猜疑和偏见。如今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举行的这两个展览,分明显示了旧秩序的顽强挣扎,同样也是艺术全球化进程遭遇严重倒退的证明。要理解20世纪后半叶直至当下的艺术发展,恐怕我们也不应再把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看作是承上启下的里程碑,而是应该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艺术史上每一次变革。■


编辑: 方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