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往事 旧山烟云——杨沂孙、翁同龢等题跋旧山楼图卷

日期:2021-04-30 17:11:17 来源:中国嘉德

拍卖 >藏书往事 旧山烟云——杨沂孙、翁同龢等题跋旧山楼图卷


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笔墨文章——信札写本专场”所见旧山楼图卷为清季常熟藏书家赵宗建修葺先祖旧庐,于虞山北麓建藏书楼“旧山楼”后,遍邀好友泼墨挥毫而成。是卷由杨沂孙题引首,程庭鹭、范玑作画,翁同龢、邵渊耀、吴鸣岐、李炳宗、张瑛、汪承庆、杨敬傅等文人名士题跋,重现了旧山楼的一段藏书往事。




 

故乡如此湖山,隔江遥指应无恙。

中流容与,有谁击檝,不堪凝望。

纸上楼台,画中树石,旧时景状。

记诗天酒地,君与我共酬唱。

莫说烟云过眼,细看来,信生惆怅。

残山剩水,仗君收拾,顿时旧样。

北墅东皋,角中归后,携宾重访。

更与君,一览江天图,万里愿斯偿。

——咸丰十一年灯节虞椒杨沂孙



1938年一部《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重见天日,使世人惊叹,郑振铎称其为“不下于‘内阁大库’的打开,不下于安阳甲骨文字的发现,不下于敦煌千佛洞抄本的发现”。《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曾经赵琦美、钱谦益、钱曾、季振宜、何煌、黄丕烈、汪士钟、赵宗建、丁祖荫诸家递藏,它的最后一任主人常熟缃素楼主丁祖荫曾在192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第三卷第四号上发表《黄荛圃题跋续记》,记叙与它的渊源:“初我曾见我虞赵氏旧山楼藏有此书,假归,极三昼夜之力展阅一遍,录存跋语两则……时促不及详录,匆匆归赵。”旧山楼和它的主人赵宗建因此名噪一时。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杨沂孙、翁同龢等题  范玑、程庭鹭绘

旧山楼图卷

1857年绘本

1卷  纸本、绢本

引首:73×19.5 cm

本幅:91×19.5 cm.、52.5×19.5 cm

题跋:410×19.5 cm

引首:旧山楼图。咸丰十一年灯节,虞椒杨沂孙倚声水龙吟。钤印:沂孙子与、言子里人、杨、虞椒草堂

题识:

1.旧山楼图。丁巳初春次侯二兄先生属写,引泉弟范玑。钤印:引泉范玑

2.旧山楼图。丁巳暮春次侯仁兄属,程庭鹭。钤印:序伯

3.旧山楼记。咸丰七年春五月榖日,杻庭逸叟邵渊耀撰并书,时年七十。钤印:渊燿、问龛老人

4.旧山楼记。肖陶吴鸣岐撰并书。钤印:鸣岐

5.甲戌三月廿又八日饮饯于赵氏古春野屋,次公出此图属题。感叹先人旧游之所,好山乔木,无不可敬,因次濠叟水龙吟韵以补纸空。是日三更醉中剪烛记,叔平翁同龢。钤印:同龢

6.旧山楼记。丁巳仲冬书请次侯二兄大人察正,仲标弟李炳宗拜稿。钤印:臣炳宗印、蓉府

7.旧山楼后记。豫州樗巢弟周沐润记毕并缀岁月缘起于后。钤印:臣沐润印、樗巢、不凋

8.旧山楼记。此记作于咸丰己未会庚申之变,虞山附郭遭劫尤甚,兹楼尚存十之六七。暇日登眺,城市已非。山色无恙,可作平等观。要与次侯相勉,以不朽之业犹初志也。同治三年岁在甲子夏六月,录旧作即请次侯二兄大人正是,溪民张瑛。钤印:桃华溪民、纫秋兰以为佩

9.次侯仁兄以旧山楼图见示,卷中记文甚多,而韵语阙如,爰成七言长句以补之,即请吟正。梁谿弟秦业初稿。钤印:秦业印、澹道人

10.此丁卯三月访次公于旧山作也,并属书于后。

11.次公仁弟大吟坛正题,己巳冬日汪承庆谱金缕曲。钤印:稚泉所作

12.倚调忆旧游题奉次公仁兄词宗指正,艮生弟杨敬傅填稿。钤印:敬傅

著录:

1.邵渊耀《小石城山房文集》,1919年铅印本。

2.张瑛《知退斋稿》,收入赵宗建《旧山楼书目》,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赵宗建出身于藏书世家,翁同龢为他撰写的《清故太常寺博士赵君墓志铭》载:“君讳宗建,字次侯,亦曰次公。先世宋室玉牒,由江阴迁常熟北郭,是为宝慈里赵氏。”自先祖赵承谦迁居常熟始,经赵用贤父子到赵宗建,赵氏搜罗典籍,精心庋藏,历经十余世,被翁同龢誉为“三百年来第一家”。赵宗建更是大量储书,兼及书画、古器物,先后获得瞿氏铁琴铜剑楼、苏州汪士钟艺芸书舍等散出之书,编撰有《旧山楼书目》,收书七百余种。


杨沂孙题引首


清咸丰六年(1856)赵宗建修缮因战火毁损的虞山北麓报慈里旧宅,又在宅旁辟小园曰“半亩园”,并筑藏书楼三楹,名其楼曰“旧山楼”。叶昌炽曾于光绪九年(1883)造访旧山楼,并在《缘督庐日记抄》中写道: “游赵次侯园亭,种梅二亩许,暗香疏影,颇极幽静。”又在《藏书纪事诗》卷七中言:“经过赵李小藏家,十顷花田负郭斜。劫火洞然留影子,旧山楼上数恒沙。昌炽二十五六时,游虞山,出北郭,登赵氏旧山楼,观所藏书。问主人,则驾言出游矣。”


翁同龢题跋

 

赵氏旧山楼同常熟绝大多数藏书家的藏书楼一样, 是开放式藏书楼, 主人通过刻书、提供阅读和编目来传播藏书同时主人的好客及环境的优美使旧山楼成为当时常熟及周边学者们集会和交流的中心。翁同龢与杨沂孙、杨泗孙、庞钟璐、庞鸿书、吴鸿纶、钱漱青、季士周、李升兰、曾伯伟、潘欲仁、常熟三峰寺僧药龛、印大和尚等多次在旧山楼雅集,谈艺论学,读书赏画。赵氏每得古籍书画也总是邀友人前来赏读,翁同龢日记中多处涉及旧山楼书事其诗词中为赵氏题书画的甚多。


邵渊耀题跋


光绪二十六年(1900)赵宗建去世,他的藏书由次子赵仲举继承,赵仲举卒后赵氏所藏精华大量散出。此后历经军阀混战与日寇侵占,旧山楼所藏金石书画悉遭劫掠,赵氏藏书世家从此不闻。


张瑛题跋


今天,旧山楼遗址上是常熟市报慈小学的图书馆,“旧山楼上山依旧,喜有贤郎读旧书”,恰好与翁同龢写给赵宗建次子赵仲举的这句诗遥相呼应。聚散有时,烟云过眼,唯有爱书读书之风能够长宜后世。


重建后的旧山楼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