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4月23日丨10:30am
预展:4月18-20日丨10am-8pm
4月21-22日|10am-6pm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丨展览厅5FG
赵无极肖像
万物跃动,神光照人
赵无极70年代问鼎国际抽象巅峰之作《21.01.76》
油彩画布 | 一九七六年作 | 73.5 × 92.5 cm
Zao Wou-Ki
21.01.76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76
出版
1978年,《赵无极》,昨日与今日出版社,巴黎,第268页,图版第219号
1979年,《赵无极》,瑞佐利出版社,纽约,第268页,图版第219号
1986年,《赵无极》,艺术圈出版社,巴黎,第268页,图版第219号
来源
2014年12月7日,台北罗芙奥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72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拍卖
附:赵无极基金会开立之作品证书
注:此作将收录于由梵思娃.马凯及扬.亨德根正筹备编纂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数据提供/赵无极基金会)
自亚洲,宛如一条巨大的黑色泛黄的游鱼,穿越亡灵国度以降⋯⋯赵无极的长河是以光照赋予多元的命运,饱食敌对的能量伤痕累累,可是,这河流从来不曾孤寂地形影相吊。因而它绵亘的流程抵达我们今朝。

《21.01.76》即诞生在赵无极事业、生活光彩夺目之特殊年份,展现了这一关键时期他重要的艺术成就和创作蜕变。作品一经问世,即被学术界赏识,相继被收录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艺术家三本重要个人画册之中,添举足轻重的收藏价值。展现出赵无极以崭新的风格重新定位自我、用纯净的超然心境回归绘画本心,成为问鼎全球抽象大师地位、具美学与精神意义的巅峰手笔!
我希望在画中表现虚空、宁静、和谐的气氛,表现一种气韵,我喜欢心手相应的自发效果。
《21.01.76》的画境若一场色彩的奇遇,赵无极在此大胆将画面分为两个时空,并在四边细心铺陈,使作品既带有克利(Paul Klee)大笔的纯真,又兼具特纳(William Turner)的速度感。右侧边沿可见秋香绿彩以气泡状的纹理突显自身;右下的重彩若营造山石相迭及海浪的波动,上沿突出一抹蓝彩指涉天境,展现出与「狂草时期」截然不同的开放式构图,他不再将力量凝结于画面正中心,而是大胆地扩散,将画面结构巩固于四周,反映艺术家心境的豁然开朗,不执着于「唯我」之心,呈现一派释放自由的「无我」之境。
而与前景绿色基调相对的是后方灿如烈日辉升般的暖橘色彩,为画面添加了直达心底的暖意,令人联想起印象派名家莫奈(ClaudeMonet)《鲁昂一景》(Vue deRouen)中的暖意。赵无极透过色光的融合在橘黄色彩的铺陈中,展现色彩无限的生命力,交错的笔触如同吹向天际的绿叶,伴随狂风飞舞,歌颂着新生,一展不惧未来的挑战、不念过往的风雨,一如袭卷画面的色彩风暴,以鲜活的生命力向着天际昂扬奔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1.01.76》画面中央,赵无极利用绿色笔触的「颤动」营造出重影般的特殊效果,在整幅画面中卷起一场色彩的风暴,犹如跨越地域的「蝴蝶效应」,以振翅之力,掀起擎天撼地的狂风骤雨。萦绕其中的黑彩从中脱颖而出,迅疾的笔速营造出狂风般的速度感,若「泼墨」般的笔法展现出色彩的流淌,迸射出生命的能量,方寸之间,扭转星移。「至小无内,至大无外」,赵无极以色彩的循环和笔触的交锋建立一个时空湮灭的视觉场,画作恰如北宋诗人秦观的传世名句所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上:赵无极《21.01.76》局部
下:赵无极《08.11.79》,油彩画布,90×116.7cm,1979年作,2020秋季拍卖会成交价:4960万元港币
神采荡漾,意蕴盎然
赵无极水彩的华彩诗篇
我花好几小时来观察这些长方形的色彩,间杂着线条和符号,我为他运笔的自由和画面洋溢的轻盈震动的诗意震住了。画面因他善于营造空间而显得辽阔无比,从这绘于多重空间的符号中,诞生了一个世界,令我目为之眩!
在赵无极早期创作中,水彩一直是与油画并行的重要艺术形式,令其得以一面脱离传统绘画的枷锁,又可透过水彩与水墨的近似之处,探索中西融合之道。是次呈现两帧分别作于1954及1961年来源有序、意义非凡的水彩佳作,由甲骨文和狂草时期的不同绘画语汇,自无极华彩的浪漫诗意和大气无垠中指引生动的视觉畅想。
美国著名设计师特里格珍藏之无极华彩
完成于甲骨文时期首年的《无题1954》来源有序,早年为有「美国香奈儿」之称的著名设计师特里格(Pauline Trigere)收藏。出生法国、名震欧美的特里格,是50年代叱咤风云的时装设计师,知名女星伊莉沙白.泰勒(Elizabeth Tayler)、摩纳哥王妃葛雷斯.凯莉(Grace Kelly)都是她的忠实顾客,特里格非常欣赏赵氏笔下华美、妙想的视界,是次呈现的《无题1954》即为其毕生珍藏之一,作品直至她过世方始释出,使之别具意义,并见证赵无极艺术无国界的魅力。

盎然古意,诗情音律
他由三千年前古中国凝炼的文字线型中,寻找那沉默的生命,那深暗的画面总是透出一些微光……如绷紧的琴弦寂然中聚满了等待溢出的乐音。
步入甲骨文初期,赵无极将描写自然和飞禽走兽的甲骨文字作为发想对象,以抽象恣意的笔法进行转译再造,令原本锐利挺拔的直划式文辞符号,呈现粗浅不一、具轻重缓急的灵动样貌。如见于此作正中的红日和周围多个由「鸟」、「木」、「川」等变幻而成的符号造型,随笔触的律动逐渐伸展、弥散、连结,在曲直变化间跌宕起伏,栩栩活化为自然万物,自由漫步于诗意的色彩空间中。
赵无极《无题1954》
赵无极更灵活运用水彩晕涂和干擦的技巧,边界以实彩涂染、中心处笔触灵逸翩飞,苍劲的棕褐色和清淡的天蓝色交融出丰富的层次变化及斑驳,似一悠游于历史长河的诗人,吟诵着天地的壮丽和苍茫,而与符号应运相连的橘黄、土黄、石绿等明亮色彩则绕之而生,迸发无穷的生机。象形文字承接了本身的指涉含义,更注入了生命流动的气息,如琴弦的铮琮音律,奏响诗情的华章!
无极气韵,
比利时画廊珍藏再现
步入60年代,其水彩创作已自成一格,赵无极有意识地以光影、水气的微妙透视感营造画面,强调色泽的透明与构图的流动性,在奔放中见宁静深远的雅韵。完成于1961年的《无题》即为其不可多得的一件大尺幅水彩之作,作品最早由比利时的Dobbelhoef画廊收藏,此画廊在1978年曾为赵无极举办个展,当时比利时著名的《新闻日报》称赵氏为「集合东方传统和巴黎画派,展现出动态表达和丰沛情感的艺术大家」,足见其所受的认可和赞誉。属于「狂草时期」的《无题》为其该时期艺术成就的极佳例证。
在此作中,赵无极以不同的水份含量进行颜料稀释,使之现墨色五分的多重渲染效果。更以经典的聚散构图,孕育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中所描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苍茫与氤氲。如作品下方凝聚处现时而铺染、时而点墨的变化,层层递进的草书笔法,激荡出惊涛万顷的气势,而在此间,几缕宝蓝和绛紫的霁色烟霞缓缓飘升,牵动着玄妙的光色流变。画面疏密有度,在空间的张弛中蕴含了无限的生机,展现正待拨云见日的泓澄放光。
笔通造化,墨法由心
赵无极的东方气韵
对赵无极而言,东方的墨笔神气是贯穿其毕生创作的重要元素。至90年代,技艺臻至炉火纯青的他,游走在油画和水墨两大创作中,相辅相成,完成于1994年的《无题》即为其自抽象的现代性成就水墨灵逸之相的力作。
早年在杭州艺专求学期间,赵无极曾深入接触水墨绘画,又因自幼跟随祖父学习书法,景仰米芾、赵孟俯等大家,故自然地「以书入画」,并将油画创作的抽象意识带入。《无题》一作,以中央的两道主轴线贯穿东西,形成赵无极经典的「山脊式」结构,笔势经由连贯的提笔、顿笔铺展,纵横间带出草书之潇洒,造就抑扬顿挫的无尽变化。当中的留白如同浮动的云层,缓缓渗入连绵起伏的山脉间,形成「虚中有实、实中带虚」的空间感,从而达到自在无穷之境。
作品似山水之延伸,而在格局上更胜山水,以抽象的律动打破了景象的单一性,并在空间和意识上作出双向的纵深拓展,正如法国诗人米修(HenriMichaux)对赵无极的评价:「他画云的呼吸,他的山峦是墨的游戏。以无形蕴有形,尺幅之内可有无穷天地。」
同场亦带来赵无极的系列版画作品,形姿各异,为收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