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前一天,北京春雨霏霏。红砖美术馆好不热闹,大家冒雨聚集于此,迎接开春的展览。
3月20日,红砖美术馆新年双展正式开启,它们分别是:“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观·觉:抽象作品1974-2020”。作为国际对话的重要活动,红砖美术馆在这个春天的开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是美国艺术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 1932 - 1997)中国首次大型个展,作品涵盖装置、行为、雕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50多件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这位传奇观念艺术先驱跨越40年的职业生涯。
“观·觉:抽象作品1974-2020”则是克里斯多夫·勒·布伦(Christopher Le Brun)亚洲首次美术馆个展。展览涵盖了从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创作到2020年的最新作品,跨越勒·布伦近50年的艺术生涯,其中多件品为首次展出。
“观·觉:抽象作品1974-2020”
“我认为艺术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目之所见与心之所感间找到平衡。这就像是在高高的山脊上顺着一条险峻而细窄的小路行走,山脊两侧都像刀劈般陡峭。”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邂逅 布面油画 2020年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暗淡的巴斯克 布面油画 1974年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无题双联作 布面油画 1975年
勒·布伦先后于英国斯莱德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学院学习绘画,正统的经典教育让他的艺术作品与文学、诗歌、神话、音乐等多样的文化形式产生丰富的回响。勒·布伦通过他的艺术实践展现出了对“理想绘画”的坚定渴望,他被艺术史学者、策展人芭芭拉·罗斯(Barbara Rose)誉为“画家的画家” (painter’s painter),是英国上世纪80年代涌现出的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潮潭 布面油画 2020年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艺术总监、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文化及艺术参赞莫睿(Rehana Mughal)女士发表致辞:“艺术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相信艺术有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勒·布伦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质感,邀请观众走向一种非常深刻的,由色彩构建的世界,同时引发每个人的好奇心,这些作品完全超越了时间,我相信它们会以一种柔软的方式走入我们的情感深处。”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老虎,老虎 布面油画 2020年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潮潭 布面油画 2020年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表示:“我们在欣赏勒·布伦的作品时,能够阅读到他对绘画的内心感触、内心发现、内心觉醒,充满了思考,充满探索,充满寻找,也充满着对自己的批判。从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超越。”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大型植茎结构 铜 2020年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克里斯多夫·马克·勒·布伦爵士,画家、版画家和雕塑家,1951年生于英国朴茨茅斯,曾在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绘画。勒·布伦曾担任英国多家重要艺术机构的理事,包括泰特美术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杜尔维奇艺术馆、皇家绘画学院和英国国家肖像馆等。1996年,勒·布伦当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并于2000年成为该校首位绘画教授;2011年-2019年,他出任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任职期间,主导了学院250年历史上最重要的重建工作,振兴了学院声誉。
勒·布伦的作品被众多知名博物馆收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黑文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伦敦泰特美术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等。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
走进红砖美术馆的大门,便被一名身着黑色长裙的女子拦下,她双目空灵,面带神秘微笑,掌心呈现出一些圆心状小纸条,写着“在场是最好的作品”(Your presence Is the Best Work)递给观众,《无题》无疑是一场具有观念性与剧场化的行为艺术作品。给进入这个场域的观众带来一份神秘和庄重之感。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的开幕现场,在红砖下沉圆厅,两位身着连身黑色长袍的表演者在近2米高的黑色锥形台上相对而坐,二人头部通过一只亮粉色帽彼此相连,双目凝视,构建出一个静谧场域,到场观众纷纷驻足。作品《呼吸(两人一帽)》的行为艺术表演现场,拉开了传奇观念艺术先驱詹姆斯·李·拜尔斯在中国首次大型个展的序幕。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开幕现场
詹姆斯·李·拜尔斯的行为艺术《无题》在红砖美术馆表演现场
詹姆斯·李·拜尔斯的行为艺术《十人一帽》在红砖美术馆表演现场
在开幕现场,“拜尔斯的《十人一帽》像某种神秘宗教的仪式,为人们制造出一个精神空间。”一条带有十个帽子的亮粉色织物串联着十位身着黑衣的表演者,他们穿梭于展厅、园林、人群,并突然闯进新闻发布会的现场。静默与灵动、有张力的色彩对比和莫测的神情,共同建构出极具神秘感与宗教仪式感的场域。
詹姆斯·李·拜尔斯 钻石地面 水晶玻璃 1995年
詹姆斯·李·拜尔斯 月柱 大理石 1990年
詹姆斯·李·拜尔斯 球形书 大理石 1989年
詹姆斯·李·拜尔斯 哲学钉 镀金铁 1986年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展览文献区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展览现场
詹姆斯·李·拜尔斯 爱欲 纸本金色铅笔 1993年
詹姆斯·李·拜尔斯 无题(ICITB) 金色纸本黑墨 1994年
此次展览策展人闫士杰说到:“拜尔斯与中国神交已久,他将东方的智慧融入艺术实践,却一直未能踏上这片土地。今天,拜尔斯和他的作品终于第一次抵达中国,来到红砖美术馆。‘完美时刻’是一场迟到的邀请,是中国给拜尔斯的一个深情拥抱,中国观众与拜尔斯的一场神交之旅,即将启程……”
詹姆斯·李·拜尔斯 红帐篷 红色丝绸 1989年
詹姆斯·李·拜尔斯 问题的哲学之椅 镀金西藏柚木 1996年
詹姆斯·李·拜尔斯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位具有开创性与前瞻性的艺术家(创作媒介涉及雕塑、纸张和行为),于1932年生于美国底特律,在韦恩州立大学学习了艺术和哲学。1958年,拜尔斯移居日本,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近十年。拜尔斯于1967年返美,在纽约和洛杉矶两地生活,同时继续在欧洲展出作品。1972年,拜尔斯受策展人哈罗德·泽曼之邀参加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在其中展出了自己的行为艺术名作《呼唤德文名字》,此后至1992年,拜尔斯连续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拜尔斯的作品多次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1997年,拜尔斯在开罗去世。
拜尔斯的作品6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得到展出,包括“好运宫”,都灵利沃利城堡/当代艺术博物馆(1989);“完美时刻”,巴伦西亚IVAM卡门中心(1994);“生、爱、死”,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和斯特拉斯堡现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完美寂静”,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04);“1/2自传”,墨西哥城朱美克斯美术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2013-2014);“金塔”,威尼斯圣良广场,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2017);“完美之吻”,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等。
关于策展人
闫⼠杰,红砖美术馆创始人、馆长、策展人。始终坚守“学术为本”,践行“生态体验美术馆”的运营理念。2020年,闫⼠杰策划了大型国际群展“2020+”。2019年策划了莎拉·卢卡斯亚洲最大规模同名个展“莎拉·卢卡斯”;2018年,策展了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迄今在中国最大个展“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2017年,闫士杰在中德“德国8”文化交流项目中,作为副总策展人策划了“先导 - 德国非定形艺术” 展;2016年,闫⼠杰策划了“识别区:中国·丹⻨家具设计”展,将中国古家具以设计的名义与丹麦家具设计大师对话;他策划的展览还包括:“加藤泉” (2018)、“安德⾥亚斯·穆埃:摄影”(2018)、“安德烈斯·塞拉诺:⼀个美国人的视角”(2017)、“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八〇九〇年代”(2016)等,从不同视角建构起红砖美术馆对艺术的深层次、多维度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