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风神”-古今法书精粹

日期:2021-03-22 09:53:24 来源:中国嘉德

拍卖 >“笔底风神”-古今法书精粹


中国文字起源于形,它是根据事物的实际形状描摹而成的象形文字。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文字里、在殷墟甲骨文、在商周钟鼎文、在汉隶八分、在晋唐的真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历代书家为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绝非一种风格的僵硬限定,而应是思维方式的创新。




嘉德四季第58期拍卖会
匠心苑


 拍卖时间 
3月29日(周一)9:30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B1层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Lot 1865
王文治(款) 行书诗册
纸本 册页
31×16cm(6)


Lot 1866
王穉登(款) 行书诗册
纸本 册页
26×12cm(8)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1863
董其昌(款) 行书卷
绫本 手卷
22×174cm

在“二王”范围活动的帖学,从宋代开始,到清初达到鼎盛阶段。伴随着求变的思索与尝试,清中期涌现出不少有所创新的帖学名家。至乾嘉年间,董、赵帖学盛极而衰,书法开始进入碑学研究时期。随着西周金文、秦汉刻石、南北朝摩崖造像和唐朝碑版的古朴雄浑之气对清代书坛的影响,一时间朝野内外、倾心篆隶踊跃学碑者络绎不绝,最后成为书坛之主潮。

Lot 1860
张瑞图(款) 草书五言诗
纸本 立轴
127×56cm

Lot 1861
苏仝许 草书七言诗
纸本 立轴
175×48cm

Lot 1859
查士标(款) 草书五言诗
纸本 镜心
94×43cm

清代末年,以学帖为主的书法家开始重视对碑刻的临摹,而碑学书法家也都兼容帖学。民国书家们上承北碑衣钵,又将自身的才智与精力从书法延伸至绘画、篆刻。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随着整个文化走向繁荣发展,书法这棵朽树焕发出了新的嫩芽。书法家们不仅探索着书法的体势、结体和章法之美,也在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对自然的体察与赏悟。


Lot 1795
杨逸 隶书
纸本 立轴
103×52cm

Lot 1793
谭泽闿 行书
纸本 立轴
129×62cm

Lot 1798
张謇 草书
纸本 立轴
108×38cm

Lot 1790
黄于堇 金文
纸本 立轴
139×38cm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