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供精品选粹

日期:2021-03-19 10:49:19 来源:中贸圣佳

拍卖 >文房清供精品选粹



圣 佳 四 季 25 期 拍 卖 会 

SUNGARI INTERNATIONAL 25TH QUARTERLY AUCTION


预展 3月23日-3月24日

拍卖 3月25日-3月26日


古董珍玩III 文玩杂件及古代家具专场


3月26日(星期五)上午9:30
圣佳艺术空间 B厅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尚古国际)






 

 

文房清供自宋元以来已经成为文人墨客的身份符号,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构成。本场推出古代文房杂项数十件,品种颇丰,例如张石园藏陈端友仿唐海兽葡萄镜蠖村砚为名家制作、收藏之物,意义非凡;如陈延款思春图竹臂搁,品相与包浆皆佳;再如清代黄花梨剔花笔筒,纹饰生动有趣,堪称绘画与文玩的佳合。更有元代剔犀高足盘、清代英石山子、元代黑漆嵌螺钿童子仕女图捧盒等拍品,为书房平添格韵。



精品预览







Lot874
清  黄花梨剔花笔筒    
D:12.8cm,H:14.6cm
款识:青谿居士

笔筒为黄花梨整挖而就,尺寸合适,造型规矩。笔筒取料奢侈,旋琢为筒形,留小底以装木塞,此为费料之笔筒工艺。黄花梨木质细腻,纹理千变万化,素雅简洁中不失古茂。寻常之黄花梨笔筒不事雕琢,以突出木质纹理,然此件笔筒通体减地浮雕梅竹花鸟纹饰,并题“青谿居士”款,刀口圆滑醇熟,以刀代笔,颇具画意,俨然一幅花鸟小品。
青谿居士据考为清代程廷祚(1691~1767)之号,初名默,字启生,号绵庄,又号清溪居士,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其读书极博,而皆归於实用。曾作《青溪全集》。
 


 
Lot863
民国   张石园藏陈端友仿唐海兽葡萄镜蠖村砚
D:10.5cm
款识:1.石园拱璧,钤印:张;2.端友

陈端友(1891年-1959年),又名陈介。江苏常熟人,制砚名家。初从扬州张太平刻砚,后入题襟馆,与吴昌硕、张石园等均有交往。1936年起曾先后寄居于上海名医徐小圃、余云岫家中,为之琢砚。陈氏制砚大多藏于上海博物馆。
张石园(1899年-1959年),字克龢,号石园、麻石翁,江苏武进人。工山水。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
 
Lot875
清  紫檀嵌宝喜鹊登梅笔筒
H:12.8cm D:10.8cm

此件笔筒为紫檀百宝嵌工艺,于整挖紫檀笔筒外壁镶嵌螺钿、玉石等珍贵材质,组成吉祥图案。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提到:“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钱泳《履园丛话》:“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大而屏风、桌、椅、窗、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可见紫檀嵌百宝工艺一直是皇室、官府垄断工艺,尤为珍贵。此件笔筒以嵌百宝艺术手法满饰喜鹊登梅图案,花枝遒劲、鸟雀灵动,极富巧工。

 
 
Lot738
元  剔犀高足盘
口径:20.5cm

此件剔犀高足盘唇沿浅腹,盘心凸起圆台,下承外撇高圈足。整器外壁厚髹多层黑、红漆相交叠,并深剔云纹,纹饰利落而具立体感,刀口透出细密黑红纹理,尤显古雅不凡。宋元漆器中,剔犀属尤为复杂的工艺,今存世多见盏托、盘等器型,此件高足盘形与盏托相似,而盘心宽平,在剔犀其中属较少见的器型,颇为难得。
 


Lot778
清  王梅邻款竹笔筒    
D:13.5cm,H:18.2cm

款识: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尽,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戊子孟夏作于练川之闲云旬怡斋中。梅邻;钤印:仲文(朱)。
王梅邻,名恒,字筠谷、茂林、仲文。清 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嘉定人。梅邻世袭家学。曾祖父王之羽师事吴之璠,潜研竹刻艺术;之璠无子嗣,吴家创流派王家承袭,至梅邻四代嫡传不灭。擅采北宗画法入竹刻构图,风格隽永耐人寻味,堪称嘉定派竹刻艺术之中流砥柱。
 

 

Lot785
明-清  青石雕山形石供    
H:45.4cm

此件青石山子造型奇绝,嵌空玲珑,胡桃皮与水道俱在,峰峦洞穴齐具。其间峭岩嵯峨,气韵升腾,忽峰势回转,纳不俗风骨于其间,独具清玄幽趣。此件供石石雕巧工卓绝,宛自天开,文人雅趣十足。诗曰“哦诗月明清夜阑,坐看高影横屋山。”供石带给中国古代文人的不仅仅是囿于案头的小意趣,更是坐看云烟的畅达胸怀,流传在山岳轮廓间的,是传承千年的目光。
 

Lot781
清  英石山子   
通高46cm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赏石成就了中国园林,构建了中式审美,可谓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符号。英石是中国传统赏石之一,以其凌冽的气度甚得文人墨客赏识,古今园林、书画、典籍、工艺美术品中常有英石的身影。据《云林石谱》记载“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于溪水中……”可知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县,最早至宋代就已经成为造园名石。此件英石山子尺寸合适,双峰骈立,峭拔陡势,颇有云头雨脚之姿。置于几案间,玲珑秀润,天然的丘壑之间点撒弹子窝,色如漆,扣之有声,“奇峰乍骈罗,森然瘦而雅”,此为英石之佳者也。
 

Lot873
清早期紫檀卷轴册页组合装一对   
L:12.7×2cm

此一对件书卷式盖盒器型为六件筒形器组合成“品”字形,别具匠心,减地浮雕卐字锦地,刀工娴熟。整体造型端庄秀丽,赏用皆宜。类似此种书卷式盒在清代宫廷特别是乾隆时期非常经典,皆需经由皇帝御览下旨方可制作,
并有多种材质及形式,此件拍品即为一例。参阅:《清宫包装图典》第58页,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
 

Lot737
元  黑漆嵌螺钿童子仕女图捧盒
D:17.7cm

嵌螺钿工艺指用螺蚌壳片嵌进漆胎,再饰以刻划、填漆、打磨工艺,直至螺钿纹饰与漆层平齐,蚌壳嵌漆工艺早在商周时期即出现,于唐代技艺趋于成熟,宋元时期得到长足发展,黑漆螺钿器物远销海外,广受追捧。其中,以元代薄螺钿镶嵌风格最为鲜明,《髹饰录》记“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可见元明之际薄螺钿成为嵌螺钿工艺的首选材料,其以薄螺钿片裁成小几何形,组成庭院小景、山水树石,以螺钿模仿绘画笔触,变化丰富,流光溢彩。此件黑漆嵌螺钿童子仕女图捧盒八出葵花形,内壁及底足髹褐漆,盖面开光内以薄螺钿点饰庭院小景,童子仕女闲游其间,周围以碎螺钿构成缠枝花卉纹,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捧盒漆色黑褐,透明感强,具宋元遗风。
 

Lot754
清  乌木错金银小捧盒  
D:16.4cm

盒为木胎黑漆错金银工艺,造型浑圆饱满,平盖,子母口扣合,整体髹黑漆,素面,仅盒盖上以金银丝错松鹤“延寿图”,盒底错“雅鉴斋制”四字篆书款。雅鉴斋为清末民初著名嵌银木艺人田晓山及其兄菊畦的斋名。兄弟侨居济南三十余年,设肆于轳辘把子街曰雅鉴斋。所制精绝,中外钦赏。
 

Lot755
清  紫檀起线香盒  
D:12.7cm,H:6.1cm
来源:Ronald W. Longsdorf,编号:1848;MD Flacks (UK) Ltd. 旧藏


香盒两部分组成,各为紫檀整料凿就,上下子母口连接。造型小巧,气息浑穆大气,盝顶,直腹,玉环底。通体无纹饰,仅在口沿处起两条弦纹,起到增加层次感的作用,此举为明式家具及文房小件的经典艺术手法。
 

Lot751
清早期紫檀叶形香盘  
L:34.7cm,W:14.7cm
 

Lot764
清初   竹根雕童子牧牛摆件   
H:7.5cm
 

Lot770
清  竹雕小香筒
H:12cm
 

Lot773
清  陈延款思春图竹臂搁   
L:17.6cm

臂搁覆瓦形,面作方形开光,内雕仕女。仕女发髻垂坠,掩面倚栏杆而立,眉目含情懒着衣衫,似观向院落中的落英。纹饰右侧草书两行云:“绣户朝眠起,开帘满地花,春风解人意,欲落妾西家”,落“孤”、“竹”款。孤竹指明末清初画家陈延。陈延,清,字遐伯,号孤竹,安徽潜山人(今安庆)。折右手,书画用左腕。后迁居鸠蕴(今芜湖),与萧云从共称画院二妙。尤精篆刻,著有《孤竹斋集》。
 

 
Lot777
清-民国    扇骨四件   
尺寸不一
款识:
1、益斋八先生正,辛未刻;
2、瘦枝拂云;钤印:元;
3、伯虞先生雅属,丁卯八月介侯录山舟句并刻。钤印:林;
4、小山、莲桥二兄属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