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
日期:2021-03-17 11:33:41 来源:中国嘉德
拍卖
>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
川渝画家多笔墨松快,画面物象也有着鲜明的生活化特质,给读者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本次“川渝绘画专题”是嘉德四季梳理推出的第六季,虽仍未能概全,但求能更多展示画家们勤于观察、敏于求艺的独特艺术感知。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1027
彭先诚 丽人行
纸本 镜心
96×178cm
癸酉初春,时在东方美专执教的黄宾虹访青城、登峨眉、涉夹江、抵万县、探巫山,惊叹于蜀中连绵峻峭的山峦和繁茂欣荣的草木,顿悟了知白守黑、从实务虚的绘画真理,步入了晚年艺术生涯的辉煌阶段。除宾翁外,傅抱石也是因入川而画风大变的近代名手。在金刚坡生活的八年间,傅抱石被山城烟笼雾锁,苍茫雄奇的景致所感动,成功的找到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抱石皴”,这与川渝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文化特质密不可分。
Lot 1011
冯建吴 阳朔屏风山
纸本 镜心
88×96cm
出版:《诗心画魂—冯建吴传》第165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

Lot 1012
陈子庄 池塘渔舟
纸本 立轴
40×61cm
川渝地域辽阔,东西南北上千公里的地理跨度决定着地貌的丰富性和地形的复杂性,高山耸立,大河纵横,植被丰富,层峦叠翠,为画家们提供了丰富而刺激的视觉资源。而川渝地区浓郁的儒道释文化氛围则赋予了艺术作品以特殊的文化内涵。儒学在巴蜀大地化为了蜀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以青城山、峨嵋为中心的道教、佛教文化延续发展,加之历史上多次移民事件,造就了川渝地区多民族聚集的现象,逐渐形成了多元包容的移民文化并浸润在巴蜀地区的生活日常中。
Lot 1023
晏济元 双清图
纸本 立轴
99×65cm

Lot 1016
岑学恭 巫峡放筏图
纸本 立轴
95×57cm
基于上述多方面丰厚资源的滋养,自古巴蜀便是文艺名手云集之地。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自不待言,丹青史上也是群星璀璨。唐代即有吴道子奉命入川绘制《嘉陵江图》巨制;五代黄荃父子开皇家富贵之风,被奉为北宋画院“院体”之标准;北宋苏轼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的造诣,首次提出“士人画”一说并为文人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Lot 1025
李道熙 榴开百子图
纸本 立轴
97×45cm

Lot 1026
李道熙 牧牛图
纸本 立轴
107×52cm
及至民国,川渝乘抗战东风,以大后方的地缘优势,广纳四海俊杰,一时成为全国文化艺术重镇,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陆俨少、关山月等画坛巨匠均曾入蜀生活和创作。特殊的地貌、特定的文化属性孕育出川渝本地艺术家不同于内陆的性格和艺术表达。两地画家群体虽人员众多,但艺术家们都从不同题材和角度积极探索独立风格,画面风格相似的现象较为少见。此外,川渝画家多笔墨松快,画面物象也有着鲜明的生活化特质,给读者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本次“川渝绘画专题”是嘉德四季梳理推出的第六季,虽仍未能概全,但求能更多展示画家们勤于观察、敏于求艺的独特艺术感知。
Lot 1019
黄纯尧 红树秋山
纸本 立轴
137×69cm

Lot 1021
王永年 红妆步障
纸本 镜心
96×179cm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