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田黄及印石、历代造像、古籍碑帖精选

日期:2021-03-02 15:08:39 来源:西泠拍卖

拍卖 >精选田黄及印石、历代造像、古籍碑帖精选








 
图录号 10007
田黄石云龙纹随形摆件
田黄石 当代
5×4×6cm 315.6g
RMB:25,000-35,000




录号 10008
田黄石古兽钮方章
田黄石 当代
印文:余闲乐事
2.1×2.1×3.9cm 31.5g
RMB:8,000-15,000



图录号 10009
田黄石椭圆形薄意闲章
田黄石 当代
印文:游于艺
2.8×1.8×5.1cm 45.2g
RMB:15,000-25,000



图录号 10010
田黄石异兽钮章
田黄石 当代
2.5×2.2×3.1cm 33.5g
RMB:35,000-55,000



图录号 10011
田黄石素方章
田黄石 当代
印文:天地一沙鸥
2.1×1.8×3.8cm 37.5g
RMB:15,000-25,000



图录号 10029
寿山石花卉薄意章
寿山石 当代
2×1.5×4.7cm
RMB:6,000-10,000




图录号 10030
寿山石异兽钮章
寿山石 当代
2.1×2.1×8.1cm
RMB:3,500-5,500




图录号 10034
都成坑石狮钮方章
都城坑石 当代
6.6×6.6×4.2cm

说明:附证书。

RMB:10,000-20,000



图录号 10035
巧色荔枝冻兽钮方章
荔枝冻 当代
3.1×3.1×8.6cm
RMB:5,000-8,000




历代造像艺术专场

2月27日 21:00 开拍




图录号 12001

清 · 铜鎏金白度母坐像

材质:铜

高:17cm

无底价


说明:白度母,因白色身而得名,也称为七眼佛母,由于面部有三只眼晴,手心和脚心另各有两只眼睛,共七眼而得名。白度母象征纯洁无瑕和佛教智慧的本质,同时也是长寿之神,与无量寿佛和尊胜佛母合称“长寿三尊”。


 



图录号 12004

辽 · 铜释迦说法像

材质:铜

高:13.3cm

RMB:20,000-30,000


说明:辽代佛造像特征有唐的影响,同时又受宋和自身北方民族特质交融,具有一种独特的权衡之美。此尊释迦说法像发为螺髻,无突出明显的肉髻,脸型饱满,眉间有毫白,眉目雕刻简洁清晰而贯通鼻梁,长耳垂肩,面部刻画略带有世俗相。佛手一上一下结说法印,身着袒胸垂领僧服,腰间系带,结跏趺坐于典型辽代多瓣多重仰莲式佛台,台座下部镂空,接覆莲圆座。

 




图录号 12006

清 · 木胎韦陀立像

材质:木

高:76cm

RMB:30,000-50,000


说明:韦驮护法开相若赤子,眉目带笑,五官立体。头戴红缨冠,左手按金刚杵,右手扶腰站在山石之上,身姿挺拔,姿态飒爽,动作潇洒,带武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义气。通身金漆,华贵庄严,而翻起的衣袍则髹红漆,突出的战袍的柔软也柔和了铠甲的刚气。腰间系护腰,兽面罩住大部分腹部,下身所着衣袍和铠甲层次分明,雕刻工艺与清代福建地区造像风格接近。整尊造像气度不凡,威严雄武,不可多得。

 

 

 


图录号 12007

清 · 木胎罗汉坐像

材质:木

高:36.5cm

RMB:10,000-15,000


说明:罗汉木胎漆金,额头出肉髻,面容平和,身着披肩法衣,双手持一打开的卷轴,脚上所穿木屐雕刻生动,坐于吼背上,似正对人说法。其下吼兽站立姿态,面目憨态,鬃毛成束,刻画分明。造像雕刻手法粗细结合,人物的面容、手足雕刻细致到位,体态和衣褶塑概括而精准,雕法精炼,重点突出,值得玩味。

 

 

 


图录号 12008

清 · 木胎观音坐像

材质:木

高:63cm

RMB:30,000-50,000


说明:观音像以木胎雕制,漆金于外,躯体浑厚,身披法衣,结全跏趺坐,双手执禅定印于脐前。面相祥和,头顶螺髪,面庞方圆丰颐,双目微闭俯视,嘴角含笑,两大耳贴面下垂,神态庄重慈祥。衣纹采用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有较强质感。

 




图录号 12013

宋 · 铜自在观音坐像

材质:铜

高:12.6cm

无底价





图录号 12017

清 · 铜周仓立像

材质:铜

高:34cm

RMB:8,000-10,000





图录号 12020

清 · 紫金釉错金银佛塔

材质:瓷

高:21.5cm

RMB:20,000-30,000


说明:此件紫金釉佛塔为简化了的藏传佛教喇嘛塔样式。塔由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座做两层圆台,有描金团花纹图案环绕。塔身圆鼓饱满,周围饰兽面纹,兽面间有连珠连接,上部饰莲瓣纹。塔正中开门,内有佛窝。塔身之上做三级无相轮,两侧附对称垂塔耳,塔刹顶端为伞盖。




图录号 12022

明 · 明崇祯青花人物香炉

材质:瓷

高:15.4cm

口径:23cm

RMB:8,000-12,000


说明:拍品平口微侈,束颈,鼓腹,为香炉形状,平底微内凹,胎体洁白细腻,外壁以青花通景绘人物故事图。拍品所绘故事耐人寻味外,人物开脸、细节处均精细,为崇祯时期人物故事图风格,其人物眉目似数笔勾勒,却极见笔力,其衣着之巾袍衣褶,护甲鳞片等细节之处交代清楚,山石树木皴染笔法,层次分明。



图录号 12027

陈佩秋(1923~2020) 行书一叶菩提

材质:纸本

60×28cm

无底价




古籍碑帖暨金石寿旧藏专场

2月28日 19:00 开拍




图录号 14001

金石寿题晋甎拓本

数量:1张

材质:绵连纸

52.5×36.8cm

民国间拓本

RMB:3,000-6,000


提要:此拍品为金石寿手拓并跋晋砖拓本,其墨笔题跋如下:“晋砖。太和三年九月七日迈问韩子望作。庚辰六月吴郡金石寿怀弟盦珍玩手拓”。“太和三年系东晋废帝奕年号共六年,此砖今岁孟夏得于龙泉乡人吴子忠处,是页拓工未精,聊便展览而已,石寿又识”。纸质绵连,题跋考究。


跋者简介:金石寿(近代),原名式胄,字石寿,后以字行,斋名三不室、怀弟盫,江苏吴县人,久客杭州。供职于盐务局。工篆刻,宗邓散木,筹组“龙渊印社”。擅八法,得力晋唐。





图录号 14002

金石寿旧藏《唐高福墓志》

数量:1张

材质:纸本

74.5×74cm

旧拓本

RMB:1,000-3,000


提要:是碑全称《大唐故中大夫守内侍上柱国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镌于唐开元十二年(724)正月二十一日。季良撰,孙翌行书,27行,行27字。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西安。灵岩山馆名志之一,后归吴县蒋敬臣。楷行结合,楷书笔力雄健,体格瘦挺。行书儒雅蕴藉、潇洒飘逸。整件墓志,显得既庄重又洒脱、既严谨又灵动。其中行书字,有集王羲之圣教序之风。


藏家简介:金石寿(近代),原名式胄,字石寿,后以字行,斋名三不室、怀弟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久客杭州。供职于盐务局。工篆刻,宗邓散木,筹组“龙渊印社”。擅八法,得力晋唐。



 


图录号 14019

北魏司马景和妻孟敬训墓志

数量:1张

材质:纸本

50.5×50.5cm

旧拓本

无底价


提要:是志全称《魏代扬州长史南梁郡太守宜阳子司马景和妻墓志铭》,又称《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铭》。北魏延昌三年(514)正月刻,楷书,21行,行21字。清乾隆二十年河南孟县八里葛村与《司马绍》、《司马景和》、《司马昇》同时出土。墓志左下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冯敏昌观款。原石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椎拓精妙。


封面存虎皮宣签条:“北魏司马景和妻孟敬训墓志。求慊斋藏,小濂题”。



 

图录号 14033

高士传三卷(存卷上)、于越先贤像传赞二卷

数量:3册 

材质:白纸

尺寸不一

(清)任熊 绘

清光绪间精写刻本

RMB:3,000-6,000


提要:此书原为海派名家任熊绘图、著名刻工蔡照初操刀的晚清版画之名品。《于越先贤像传赞》内收于越地区古代名贤画像80幅,每图1赞,是“任氏四种”中图绘最多的一种。《高士传》采自尧至魏的高士91人,为之立传,有绣像26幅,为“任氏四种”中的最后一部。原本传世极罕,此为光绪覆刻本。


拍品内收王孝慈旧藏《高士传三卷》(存卷上)及《于越先贤像传赞二卷》二种,镌刻精美,人物逼肖。


藏者简介:王孝慈(清),号鸣晦庐主人,河北通县人。监生。广西法政学堂华业,曾任度支部主事、检查纸币清理财政处帮办、大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厅的佥事等职。



 

图录号 14041

方石珊题赠岩崎秀之《齐白石画集》

1封1册

材质:宣纸

31.5×21.5cm

1952年荣宝斋新记木刻水印本

无底价


提要:此木版水印册原装牛皮纸信封,内收齐白石所绘花鸟作品二十二幅,色彩艳丽,形神兼备。扉页方石珊墨笔题赠岩崎秀之,以祝中日友好。


跋者简介:方石珊(1884~1968),原名方擎,福州人。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民国五年(1916)在北京开办首善医院,任院长。后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协组织部副部长、中央防疫委员会研究组组长等职。



 

图录号 14026

苏轼书前后赤壁赋拓本

1函2册29开

材质:纸本

40×27.5cm

旧拓本

RMB:3,000-6,000


提要:《前后赤壁赋》是《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总称,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两度游览黄州(现在湖北黄冈)赤壁时所作。是拓函套前人墨笔题名,剪裱旧装两厚册。墨色匀净,开本阔达。



 

图录号 14027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

数量:4册

材质:白纸

半框:19.5×14cm

开本:29.8×17cm

作者:(宋)薛尚功撰

清嘉庆二年(1797)阮元精写刻本

RMB:1,000-3,000


提要:是书最早为宋代刻石,明代有刻本刊行,然讹误甚多。清嘉庆间阮元首以藏书家袁延梼所藏旧抄本影刻,并借诸本校勘补正,由钱塘吴文健审定文字,陈豫钟摹写款识,高垲手书,皆一时能手,世称善本。内收古代钟鼎文字五百余件,多为商周铜器,并加考释。


此本前刊牌记、阮序及目录,写刻隽美,白纸刷印。



 

图录号 14017

玉版十三行

数量:1册4开

材质:纸本

20.5×13.5cm

旧拓翻刻本

RMB:3,000-6,000


提要:此本剪裱装,封面前人墨笔题名:“宋拓玉版十三行”,拓印清晰,绫边旧裱。末有李伯韦题跋,知此本原为顺德左子骈家藏之物。又乙酉八月沧萍题赠,云:“得之北平故家,相随二十余年矣。”巾箱小巧,颇可赏玩。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