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吕维超,号卧虎堂主人,字如飞。当代著名动物画家,胡润艺术家上榜名家,现为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院花鸟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京华美术馆中国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展评委,中国十大画虎名家之一,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30位画家之一。最具收藏价值与诚信的50位花鸟画家之一。中国最具收藏价值与品牌的20位画家之一。
作品30余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及名家联展。多幅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许多国家领导人。博物馆,艺术馆,中国美协,企业集团及海外人士收藏。作品在国内外顶级拍卖行如保利,瀚海,中孚,嘉翰,新加坡罗杰等拍卖行均有成交记录。2011年成为中国艺术杂志最受推崇的封面人物。连续三年入围胡润艺术榜百位在世国宝级艺术家。
卧虎堂前展奇绘 师法造化醉写实
——记著名画家吕维超
读过狼图腾这部小说,未必能理解真正的狼精神。看过当代著名画家吕维超的超写实动物工笔作品《狼图腾》之后,无需再读万言书,只需触目对视,就能被画面中强大的写实张力所震撼,狼的目光是狼的精神的焕发,狼的每一根毛发是狼的精神的突突激发。他具备超凡神幻一般的写实技能,竟然能把狼图腾的数十万言的精彩描写,一并通过画笔的刻画而得以全息式的呈现,无论是提炼水准还是概括法则,都令人对他的工笔画佩服得五体投地!
提到中国画的写实效果,多数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写实是油画家的事,写意才是中国画家的技法。事实上,这种对中国画写实水准弱于油画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回望中国画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画的写实水准在两宋时代已经是矗立云巅,完全是精妙绝伦,唯妙唯肖的水准。
中国画的写实超能,在八百年前已经是功建卓越,但是这种超能工笔技法在当代却让位于油画写实,所以无论是画展还是网络或是艺术品拍卖市场都是油画超写实的天下,一幅超写实油画作品价值千万,甚至超过亿元的价格记录也早已经出现!在西风强劲,东风势弱的情景下,谁有是当代中国画的工笔雄才,能用纤细精致和笔墨功力,重现八百年前两宋工笔的写实水超,并且再进阶一步,创建当代工笔超写实的新功勋呢?毫无疑问,这位艺术家当是吕维超!
他的超写实动物工笔作品,法取于两宋,并且打破了两宋工笔主成花鸟了限制,而是破题入新门,选择了最为难画的走兽题材,并且难中及难地以猛兽老虎、狼为创作对象,给这此前人不曾触及,或者触及不达精工的动物工笔画完成了时代品格的最新塑造,产生了超越历史,再铸辉煌的工笔新成就。
他的超写实动物工笔作品,在形态极尽具象的前提下,又不是油画仅为“复原”的照相构建,而是融入了中国画写意的独具风采,塑写形态精工准确,写意神态则是入目入心。所以站在他的超写实工笔画前,会感觉动物是活体的形观,也有动心的性灵,拟人格的写意创作手法娴熟应用其中,让他的超写实动物画真正具备的神韵之品的格调。
卧虎堂前展奇绘,师法造化醉写实。他的超写实动物画作品,不仅仅是超越历史的创建,也是一改人们偏爱超写实油画,却对超写实工笔画一无所知的审美流弊。所以,他的超写实工笔动物作品,是一座审美价值的金矿!超凡绝能,还能带动中国工笔画在复现两宋功绩的同时,进一步创建市场引领龙头的市场功勋,价值连城,时日可期!
著名书画评论家 吕胜明 2019年4月22日
美术审美特征论
吕维超
美术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美学的视角与高度来研究美术的审美特征,对于美术创作、美术欣赏、美术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思辨意义与实践参考作用。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来在美术创作中的实践与思考,对美术的审美特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美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造型性、永固性、表现性等三个方面,本文分别进行研究与论述。
一、造型性
美术的第一个审美特征,是造型性。
所谓“造型”,源于铸造中制造铸型的工艺过程,通常指的是制造砂型(又称“翻砂”,即用型砂造型的铸造方法,包括制造模样、制造铸型、浇注、落砂与清理等过程),后来泛指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所具有的直观、具象等特性。
美术的造型审美特征十分鲜明。例如绘画、书法、摄影、篆刻等艺术形式,是在二维空间(平面)塑造艺术形象。
而雕塑、建筑、园林等艺术形式,则是在三维空间(立体)塑造艺术形象。所有这些艺术形象,都具有直观、可视、可触的造型性特征。例如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齐白石的中国画《虾》,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像》,中国的雕塑秦《兵马俑》,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吴印咸的摄影作品《白求恩大夫》,意大利乔·洛蒂的摄影作品《周恩来》,加拿大卡希的摄影作品《二次大战时的邱吉尔》等,以及北京故宫,工艺美术中的瓷器、陶器、玉器、漆器、银器、铜器、剪纸、蜡染、竹编、草编,现代设计中的服装、饰物、皮包、广告等,无一不凸显其造型性的审美特征。
可以说,美术的造型性,与它的直观性、视觉性是同步一体的。
二、永固性
美术的第二个审美特征,是永固性。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永固的,这种永固性,是凭借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来体现的,也就是说,被物质材料固定下来供人们多次欣赏,甚至可以千百年地流传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有价值的收藏品。例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我国辽宁红山文化“女神庙”中的彩绘墙壁,敦煌莫高窟中千佛洞的壁画,著名国画《清明上河图》,著名书法《兰亭序》,著名雕塑《马踏匈奴》,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当然,这种永固性又同瞬间性辩证统一在一起。因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不变的事物。”[1]所以,美术作品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方式,即在动与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些瞬间形象,把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选取客观事物发展变化中最精彩的瞬间形象,成为美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莱辛指出:“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
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2]这个“顶点”之前的那一刻,就是精彩的瞬间。例如俄国19世纪大画家列宾的油画《不期而至》,描绘了一个逃亡的革命者回到家中的一瞬间:革命者刚踏入家门,他的母亲惊呆地站起身凝视着儿子,他的妻子坐在钢琴旁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儿子站起来准备扑向父亲,新女仆则满脸厌烦地望着这位不速之客。画作正是选取精彩的瞬间,在“一刹那”中反映出无穷的意趣。
永固性与瞬间性的密切结合,本质上就是静动结合、以静显动、静中寓动,动静相生,方显其妙。
三、表现性
美术的第三个审美特征,是表现性。
所谓“表现性”,指的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志趣意向、思想情感、气质情操。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生活现象的简单记录,而是渗透着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著名雕塑家罗丹指出:“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因为性格就是外部真实所表现于内在的真实,就是人的面目、姿势和动作,天空的色调和地平线,所表现的灵魂、感情和思想。”[3]这方面的例证,俯拾即是。例如郑板桥的国画《墨竹》,其题诗“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表现出画家重气节重根基的思想感情。又如齐白石的《螃蟹》,题字是“看你横行到几时”,表现出画家反日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1.
[2]莱辛.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8.
[3]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