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可似人如玉 — 张大千赠吴湖帆《纨扇仕女》
日期:2021-01-20 14:59:52 来源:中贸圣佳
拍卖
>心中可似人如玉 — 张大千赠吴湖帆《纨扇仕女》
心中可似人如玉,几番拨尽相思曲。何意锁眉峰,无言尤态浓。花边魂断处,往事如云雨。纨扇有情天,月明谁向圆。《菩萨蛮》
——吴湖帆
20世纪20年代初,张大千从日本学画归国,客居上海,在向曾农髯学书期间,吴湖帆已名重江南。初入艺坛的张大千,曾一度被坊间传为是“野孤禅”。而有名门世家光环又成名较早的吴湖帆与青年张大千的地位悬殊,二人最初的交谊自然也经历了一番周折。尚未立足前的张季爰定心苦学传统,摹古、鉴赏及画技渐达纯青,逐渐在海上崭露头角。30年代初,张大千已是梅景书屋的常客,吴氏现存一部残缺的《丑簃日记》(1931-1939)中,留下了数十处吴与张大千交往的记载,虽说是鸿爪印泥,却记下了吴湖帆对张大千的真实印象。1932(壬申)年,张大千造访梅景书屋时,吴湖帆写下“大千具真法眼”的题跋,可以得见吴湖帆对张大千的肯定与钦佩。同年五月,大千34岁寿辰作自画像,吴湖帆、徐悲鸿、郎静山、谢稚柳、李秋君等好友纷纷为大千自画像题跋。七月,张、吴等同人在上海五马路(广东路)举办“合众书画展”。是年,张大千与吴湖帆、叶恭绰等同游苏州,组织成立“正社书画会”,正社定期举办“切实研究艺术”的各种集会活动,以互相研摩,共同讨论国画艺术的真谛。正社的活动影响颇大,被上海、苏州一带的报纸争相报道,被画坛誉为“风流雅士荟萃之区”。而后,苏州的正社受邀在北京举办正社会员展,一时轰动了整个京城画坛。张大千的画名也随之鹊起,山水画被高价售出,他的仕女作品则以生动的造型,古雅的设色,精湛的技法惊艳了四座。
30年代的大千仕女,取法明清诸家,有华岩之意,线条出于唐寅,并多以柳、梅、竹为背景。大千酷爱戏曲,认为女子脸部的化妆最美,他称梅兰芳上妆后的脸谱及身段“浑身都是画稿子”。因此承袭了唐代的三白画法,开脸的轮廓线条分明,形成了他笔下仕女的一大特色。对美有着独到见解的张大千认为,美人皮相美之外还需有“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因此画中人物的举止、身段和手势丰姿别具,顾盼之间,眉目传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神髓逸出。叶公绰欣赏他,曾谓之曰:“人物画一脉自吴道玄、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叶公绰的赞美或许大了一点,但自古以来,“画家人物最难,而美人为尤难”却是事实。此时,大千的仕女画已被誉为“张美人”。时人提出了画坛的“南张(大千)北溥(儒)”。张大千对溥儒的艺术十分推崇,但自认为不能与北溥并列,能与北溥并列的当首推海派吴湖帆,应改为“南吴北溥”。张大千最后一次离京时曾有言,“中国当代文人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为吴湖帆,一个为溥儒”。足见张、吴两位大师间的惺惺相惜。题跋:顾影复自怜,自怜还顾影。可人期不来,月落秋阶冷。甲戌(1934)夏,大千爰。题跋:心中可似人如玉,几番拨尽相思曲。何意锁眉峰,无言尤态浓。花边魂断处,往事如云雨。纨扇有情天,月明谁向圆。《菩萨蛮》,吴湖帆。出版:《吴湖帆传略》第70页插图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本幅《纨扇仕女》作于1934年夏,写赠与吴湖帆,幅为张大千30年代典型的小写意仕女,画中女子单手执扇,人物线条流畅而柔美,细目小口,俊秀典雅,体态娉婷,颇有江南大家女子之貌。以淡竹为背景,更显画中女子的清丽高洁。画题“顾影复自怜,自怜还顾影。可人期不来,月落秋阶冷。”画中人、笔中意,由然而出。据吴门后裔称,此作很可能是张大千为吴湖帆先生夫人潘静淑所绘。后潘夫人早逝,湖翁展卷思念,题其词作《菩萨蛮》“心中可似人如玉,几番拨尽相思曲。何意锁眉峰,无言尤态浓。花边魂断处,往事如云雨。纨扇有情天,月明谁向圆。”于此画之上,以表怀感。题识中的词最初为张大千赠陆丹林仕女图所作。这要追溯到正社赴北平举办画展的第二年,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社友兼文友、上海新闻记者陆丹林,陆丹林有意中人心丹因病逝世。请张大千为心丹女士绘了幅遗像,又请吴湖帆题词,吴湖帆当场填了一首《菩萨蛮》词曰:“意中有个人如玉,几番拨尽相思曲。看到蹙眉峰,无言尤态浓。真真何处去,往事如云雨。寄语有情天,阿谁恶剧怜”。这幅遗像及词作,当年在上海《国画月刊》四月号曾予发表,是当时张、吴二人较早的一次合作。而后吴湖帆的填词屡经修改,收录于《佞宋词痕》。与《佞宋词痕》所录不同的是,在此图中,湖翁依画意改成了“纨扇寄情天”。而本幅《纨扇仕女》图则被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著录出版在了朵云现代国画家丛书《吴湖帆传略》中。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