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1月1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黄河颂——中国国家画院黄河文化主题写生创作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对于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要求,以艺术的形式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览现场
用艺术的方式讲好黄河故事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介绍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要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用艺术的方式讲好黄河故事,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的统一部署,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开展了这次关于黄河主题创作活动,组织本院70余位艺术家,深入黄河流域九个省区的48条线路采风写生。大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集最生动、鲜活、丰富的一手素材,为黄河主题美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表达黄河的历史感、厚重感、现实感和成就感,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运用不同的材质、手法、语言,在前人的基础上,力求将新的艺术语汇与时代精神结合,创作出主题鲜明、气象阔大、丰盈清新的艺术佳作。经过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的严格评审,此次共展出入选的创作及写生作品近200件,以艺术的方式再现了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果,展现了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风貌,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展览现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十九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黄河,将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局发展的系统工程。这是充分考虑人民生活、全民健康、持续发展,全流域共同走向幸福小康之路的可行性战略。
展览现场
艺术家在写生中收获更多新思考、新创造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项目的实施,中国国家画院鼓励大家深入黄河沿线的最基层,为黄河主题美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从西藏的那曲到甘肃的刘家峡,从黄土高原到入海湿地,都留下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们的足迹、感动和思考。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认为,中国国家画院积极组织开展黄河主题创作,这既是中国国家画院的责任,也是一种荣誉。中国国家画院承担着中国美术的创作和研究工作,同时在全国美术界又发挥着示范导向作用,对黄河的主题性创作,一定会为中国美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画院高度重视,不仅组织画家到实地写生,而且还罗列了很多和黄河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等相关的主题,画家们根据自己的绘画专长,选择了最适合也最愿意表达的一些主题。这次展览集中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的作品,我们不难从作品中看出其中蕴含的艺术家的情怀,以及他们希望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去挖掘、发现与传扬黄河主题文化的责任心,展览无论从大文化的角度还是对美术创作本身,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览现场
前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认为,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参与“黄河颂”主题性创作活动,是希望艺术家能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使艺术家收获更多艺术上的新思考、新创造,能够有针对性地表现出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使自己的作品有更为针对性的表达,真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谈到,“黄河颂”展览作为中国国家画院今年陆续推出的一个主题美术创作展览,是一个既有宏大叙事,又有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行为,代表了国家画院对于黄河主题文化的一种理解,也是每位艺术家通过自己艺术语言去表现黄河、赞美黄河的艺术水平的呈现。展览不论是从主题还是从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时代性,同时也体现了它的积极意义。参展的画家都曾到实地去采风写生,用不同的观察角度去表现了他们心中的黄河,用自己不同的艺术语言、艺术风格来歌颂黄河、赞美黄河。从展出的作品来看,每位艺术家都是十分投入的,他们通过写生、收集素材到整理、构思和后期创作,都是用自己的一片真情去描绘他们心中的黄河。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董雷表示,此次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写生创作展的举行,是中国国家画院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的具体指导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重要创作成果。全院艺术家积极响应创作动员,分赴黄河沿线近50条采风写生线路,收集了大量一手素材,为黄河文化主题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黄河沿线壮美的山川景观、宏伟的水利工程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艺术家们的笔下生动呈现,这既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艺术表达,更体现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弘扬时代经典、讴歌民族精神的同时,通过不断地揣摩、塑造、细化、升华,呈现了这场黄河文化主题的视觉盛宴。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将主题性与艺术性打磨融合找到完美呈现方式,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尚可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从不同维度对历史的追索,或者从不同视角对民族文明的考察,会更加激起人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这也是艺术创作获取重要素材的来源。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遗存了多样的文化和地域风俗。以“黄河颂”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是中国国家画院践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举措,美术家可以根据各自的现实体验以及个人对主题的理解,以不同的语言去表现黄河的历史与现代的发展,揭示民族精神或人民的梦想。可以说,这种主题性创作对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示范作用。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美术家,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反映新时代的新风貌,描绘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是重要的使命与任务,通过不断地创作,提升作品质量,繁荣美术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展览现场
“黄河颂”呈现艺术家对生命的深刻阐释
中国国家画院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组织黄河文化主题创作,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次挑战。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认为,大家基本上都能够紧扣主题,把各自的艺术特点通过创作反映出来,因此呈现出来的效果很不错。他表示,主题性创作一定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画面才有这种鲜活的艺术感染力,否则,只会呈现空洞浮夸的状态,这次展览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作品都体现画家在现场的感觉。
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谈到,人物画所23位画家参与本次展览,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大家分赴黄河流域写生采风,最后拿出了满意的作品,效果很好,不同的风格表达了每一位艺术家的不同感受。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大家对它的理解超越了这条河流本身,黄河水是流淌进中国人血液里的,它承载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所以这次创作是主动的、深刻的。透过这些作品的表象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位艺术家对生命的深刻阐释。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乔宜男认为,首先,这个展览的主题非常切合时代精神和时代需求。黄河文化的中心思想是“雄强博大”和“厚德包容”,这两个方面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属性。“雄强博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具体到我们民族文化个性上就是“厚德载物”和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这次展览的作品都反映出了这两点。其次,花鸟画所在这次创作活动中完成的都非常好,以前大家画的花卉情景都是一枝一花一草一木,通过这次写生,大家认识到自然界的整体生命意象更加珍贵。国家对黄河的治理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改善,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际行动。“黄河颂”展中的花鸟画作品反映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象。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表示,此次展览与以往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在形式、材料以及内容方面予以许多新颖性的探索,于精神上闪烁着朴实与绚烂,作品中透露着昂扬的生命力。今天看了展览,我们自己的内心也分外感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组织了专职画家前往黄河沿岸进行考察写生,从中原腹地到青藏高原,对沿线的博物馆碑刻、摩崖书法进行考察和临写,根据自己的全新体验,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每位艺术家创作出与以往不同的新面貌,给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和视觉感受。以后我们的书法创作更加需要加大精神的正能量,为社会的新发展形势做好服务工作。
黄河激荡着艺术家的创造情怀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谈到,黄河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象征!日夜不息、奔腾向前的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条河及其精神,需要我们保护、传承,给予我们一种力量。作为一名画家有责任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如何讲好“黄河故事”,是全体画院画家的创作任务和目标,为此大家分批前往黄河沿线各地展开写生采风,根据各自的选题展开创作,力求将各自的艺术语言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传统语汇进行现代性的转换,充分体现了画家们的文化自信。油画所的画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创作当中,发挥每个人的语言特点进行选题和创作,反复推敲和深入表现,努力画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来。
前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所长杨越认为,在此次“黄河主题写生创作”中,版画所的几位艺术家从写生到创作都非常投入,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把对母亲河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沙永汇对黄河两岸的利民工程和生态保护的建设深有感触,其作品以大场景表现新时代再造天人和谐的伟大壮举。罗贵荣、康蕾、喻涛以自己独特的版画语言表现沿河写生的所见所闻,描绘当下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和新的面貌。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杨越表示,其作品以佳县古城为创作素材。被称为“雄关漫道,千年古城”的佳县是一座黄河滩上的石头城,黄河在城下蜿蜒奔流而过。漫步城中,石头城高低错落,香炉寺的晨钟暮鼓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过往,处处都留有历史的痕迹和记忆。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转战,是佳县的民间歌手唱响了《东方红》。正是黄河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壮阔的自然景观打动了艺术家们,使这次写生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康蕾的三联张作品从上游的鄂尔多斯传统煤化工转型,到中下游的济南鹊山新颜,最后流向黄河出海口东营的海上石油城。在黄色基底的背景下,运用大量青绿色反映了如今黄河沿岸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了黄河沿岸的新生态、新面貌。
展览现场
前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负责人王艺认为,此次中国国家画院“黄河颂”主题作品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丰富,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在自觉承担国家主题性创作的责任和担当。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艺的重要主题,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引发着艺术家的向往,触动着艺术家的心灵,激荡起艺术家的创造情怀。在此次黄河采风写生过程中,雕塑所的艺术家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选题,深入黄河沿线地区,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但切实让我们从历史、生活和生态等多个维度,更进一步地感受、感触到了黄河,体验了黄河文化和民族精神。王艺此次带来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创作构思源于抗日战争时期讴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大型合唱《黄河大合唱》。在作品中,他将大合唱中最初传达出来的英雄般的、巨人般的视觉审美形象,改以憨态可掬、童真稚趣的小兵人形象,以此形成一种更加符合当下审美诉求和更加便于普及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主体形象,整体承续了《黄河大合唱》中承载的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在视觉建构层面延续了《黄河大合唱》中蕴含的统一性与集中性。
在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看来,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黄河颂”主题展打破了黄河题材的局限,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门类进行展现,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语言和风格,突出体现伟大的黄河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同时也具备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展览艺术家中既有成果卓著的老一辈大家,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画家,他们的语言风格扎根传统,又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个性化追求,反映了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群体的总体面貌和专业实力。此次展览的顺利展出,体现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丰富多元,同时也是当代主题性创作欣欣向荣的一个生动例证。
经过几个月的采风写生创作,参展的艺术家们不断锤炼主题,推陈出新。作品既有现实题材的宏大叙事,也有山川风貌的写意呈现,力求以艺术的方式再现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果,再颂黄河的精神丰碑。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月20日。
部分展览作品:
卢禹舜 黄河安澜 天下大穰 470cm×123cm 2020年
龙瑞 青山绿水河曲黄河 纸本设色 123cm×245cm 2020年
杨晓阳 陇南旧忆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0年
赵卫 黄河石林 纸本水墨 200cm×200cm 2020年
林容生 万仞宫墙 纸本设色 246cm×123cm 2020年
王永亮 九曲黄河天上来 纸本设色 220cm×200cm 2020年
陈平 长河携地远 纸本设色 250cm×200cm 2020年
胡应康 黄河谷雨 纸本设色 230cm×160cm 2020年
李晓柱 黄河两岸是家乡 纸本设色 247cm×178cm 2020年
宛少军 古思映长桥 布面油画 130cm×200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