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棚外立面建筑投影
2021年1月4日晚7点,“出山·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20成果汇报展”在四川音乐学院本部南校区操场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由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主办,四川天府银行作为品牌支持,周思源担任艺术总监,王文、田野、白小墨、林印吉担任学术支持,钟舒担任策展人,黄佼担任策展执行。参展艺术家包括周思源,田野,白小墨,林印吉,夏凡,钟舒,陈意,魏盛杰,王妍力,张晋,徐静平,易加义(持有者),徐宝(设计)、张唯义(制作),熊周艺。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陈学华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由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文云英主持
本次展览策展人钟舒致辞
实验艺术学院参展教师代表白小墨致辞
随着操场展棚外立面建筑投影作品的启动,展览缓缓拉开。开幕式由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文云英主持,本次展览策展人钟舒,实验艺术学院参展教师代表白小墨相继致辞,并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陈学华宣布展览开幕。
据了解,四川音乐学院为了努力探寻艺术与科技共生的发展路径,于2019年12月27日成立了实验艺术学院。旨在探索艺术内容、表现形式、工具材料的创新,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促进新知识的发现与形成以及科技进步新的可能性。
展览现场
实验艺术学院在建立之初就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形成学科专业架构,在全国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走在前列;第二步用三年的时间,学科专业架构进一步成熟,形成一批国家认可的新学科、新专业,在艺术与科技融合方面取得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第三步用五年的时间,成为新艺术领域具有国内水平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创新型、跨界型学院。
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实验艺术学院已基本实现了艺术与科技共生,促进两者最新成果并惠及大众,联动社会美育的办学初衷,取得一些成果。这次开幕的“出山·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20成果汇报展”便是学院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周思源
“出山·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20成果汇报展”可谓是四川地区高校首次将乐器、装置、架上绘画、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展示的展览,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周思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以“出山”作为展览的主题,直白的表达了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态度。“‘山’即是困难,这座观念上的山,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创新。现在外界对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有着不同意见,作为实验艺术学院,在推进的过程中首先要思想解放,要创新;其次,‘出山’也是我们的自信,作为实验艺术学院初步的成果展示,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态度,道阻且长,先拿出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来;第三,本次展览作为实验艺术学院成立一年之初的成果和成效的呈现,能够起到教育意义,让大家更加具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意识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的事情,必须动,不动就会落后。”
周思源表示,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之下,面对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打出了“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路线,这与其他院校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整个展览也是为了解决和研究、推进艺术与科技更好的融合。“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多维度的。希望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增加自信。这条路既艰苦又责任重大,深入研究探索,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出山·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20成果汇报展”展示了以周思源书记为代表的实验艺术学院共计十四名(组)教师的实验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了mapping投影、纱幕投影装置、计算机算法视觉装置、计算机算法声音装置、互联网艺术、灯光装置、影像媒体、乐器设计与改造、交互激光装置、数字化机械设备装置,AI音乐教辅研发、架上绘画等实验艺术作品共计32件,其中新媒体艺术作品15件。
周思源 《蜀道》 mapping投影
周思源 《蜀道》纱幕投影
周思源 《蜀道蓝色系列3号》油画布、油彩 4.6米*2米 2020
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周思源的作品展现了传统架上绘画与科学技术手段交融实现的跨界尝试。其中名为《蜀道》的mapping投影和纱幕投影,以油画为创作素材通过投影的叠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突出了山的伟岸、格局和意象;另一方面,数字图像的再造实现了从平面到三维空间的提升。同时呈现了油画本身对山体肌理的厚重与稳固地塑造以及山这个主体的色彩或雄浑或富丽或内敛或清爽。数字影像中流淌的笔触还原着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宛如壮丽的交响乐奏鸣曲,为观者提供一种层次分明的体验。
田野 《2019-2020》影像、装置、互联网 艺术灯箱加外挂显示屏 3米x1米 2019-2020
田野现场展出的是一个结合了影像与装置的作品《2019-2020》。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件互联网艺术作品,在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之际,众多艺术家都在积极地思考关于生命、社会、疾病等主题的创作。田野作为教育者首先通过互联网发起了一场艺术活动,面对回到全国各地在家的艺术学院的学生,要求每人带三张当地疫情防控期间的出门条或通行卡拍摄成照片和图像返回给艺术家进行整理;回到艺术现场,该作品包括了搜集的物件图像的呈现和影像装置两部分,其中影像展现了worldmeter网站全球实时更新的新冠感染、死亡与治愈数据,为艺术家参与社会公共事件提供有效地佐证。
白小墨 《幽月》计算机算法视觉装置、声音装置 黄铜、磷、投影、灯光 4米×7米×4.5米 2020
白小墨 《回》交互激光装置、声音装置亚克力、激光灯、计算机 1.8米×0.35米×1.1米 2019 - 2020
本次展览中新媒体艺术家白小墨展出了两件作品,分别是计算机算法装置《幽月》,使用黄铜和磷加工而成为特殊的视觉呈现媒介,以月球表面影像作为材料进行创作。通过算法实时生成的声音与视觉实时交互。作品《回》延续⽩⼩墨“秩序”系列交互装置艺术作品的特征,即以计算机编程为手段、信息转换为本质、跨媒介交互为风格,并且以声音作为作品的核⼼媒介。两件作品的共同点都在于用技术阐释现象,赋予科技表现艺术新的可能性。
林印吉 《揽星系列》灯光装置 纸、水墨、石头、LED灯 2020
毕业于中国美院艺术现象学与实践方向的林印吉博士创作了《揽星》系列的灯光装置作品。诚如艺术家的诠释“我为了生命中的星光而活,人们却说那是在浪费时间。”整组灯光装置呈现出中国艺术审美精神的独特诗性之美。《揽星》试图以最常见的照明手段介入传统的文人题材。石头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美学的标志性符号,本组装置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就像一次对习惯与标准的破坏。同时,也是艺术家对2020年这一特殊年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勉励。
夏凡 《AI古筝教辅系统》 AI音乐教辅研发视频 1920px x 1080px 2020
本次成果汇报展同时体现了实验艺术学院对探索艺术内容、表现形式、工具材料的创新的追求。夏凡博士开发设计的“AI古筝教辅系统”为古筝初学者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自学古筝框架,通过AI唱谱、AI智能纠错、AI智能打分等多种寓教于乐形式,让初学者在轻松快乐中高效学习古筝。
徐静平 《长笛家族与一笛两用》器乐制作与研发黑檀木、镍银、纯银、k金国际标准尺寸 2013-2019
乐器改良家徐静平现场展示《长笛家族与一笛两用》包括了分别使用黑檀木、镍银、纯银、k金打造的短笛、高音木长笛、高音长笛银制、高音长笛10K金、中音长笛、低音长笛、倍低音长笛、一笛两用。
熊周艺 《碳纤维小提琴》器乐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
同时,现场同时呈现了一把碳纤维小提琴,熊周艺使用小提琴制作界正在探索新的材料,能在零下二十度的户外演奏的小提琴。
徐宝(设计)、张唯义(制作) 《银杏吉他》古典吉他 650mm(弦长) 2020
作品《银杏吉他》由现代器乐系徐宝老师为贵州正安神曲乐器设计。采用与传统古典吉他不同的音梁结构,口轮花和琴头都采用了银杏叶来作为标志进行装饰。该作品是普及型的面单吉他,创新的设计使其在声音的清晰度、远达性等多方面均可与高档的音乐会吉他相媲美。
陈意 《复共鸣之声》乐器改良 2020
乐器改良家陈意展出《复共鸣之声》的乐器改良系列,包括了复共鸣二胡(明清老红木)、复共鸣中胡(紫檀木)、复共鸣高胡(紫檀木与复共鸣大中胡(紫檀木)共计四把,旨在于提高乐器演奏的声学效果。
王妍力 《中提琴作品》器乐制作、声音装置枫木琴身长413mm 2017
艺术家王妍力在现场展示了一把借鉴斯特拉迪瓦里黄金时期琴型的中提琴,琴身长413毫米,面板年轮均匀,横向射线丰富;背板由两块枫木对拼而成,花纹对称。该把提琴个性化调整契合当代演奏者的需要,保证了音色的平衡和充分传导性,具有良好声学性。
易加义(持有者) 《川音十孔笛》乐器竹子 2020
另有一把川音十孔笛,于上世纪50年代,由四川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开创者沈文毅老先生研制而成。该十孔笛承载着几代川音笛人的期盼,作为川音、巴蜀乃至中国的一张音乐新名片,未来十孔笛将继续在艺术舞台上迸发着无限的可能性和生命力。
钟舒 《阅后即焚》声音交互、光雕投影树脂、投影、灯光、木板尺寸可变 2020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兼参展艺术家钟舒,带来了一件光雕摄影与声音交互的媒体艺术作品《阅后即焚》。理解该作品有以下关键词:信息、时间、物质与非物质。取名《阅后即焚》旨在表达人对信息的理解和储存方式取决于文字内容的权威性。该件媒体艺术作品包括了声音交互、光雕投影与树脂装置三部分。首先,当人进入展场时触发响应装置,光雕投影随之将文字焚烧的相关内容通过软件进行分屏投影处理,在于传达一种共时性的存在。其次,《阅后即焚》里的火的焚烧与残存的物,是一种非物质(文字)与物质(残留物)的对应,也是表达对文字权威性的肯定。
魏盛杰 《像素城市》交互装置木质+镜面尺寸可变 2020
公共艺术家魏盛杰本次展出的作品集合了器乐交互与声音装置即《像素城市》,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像素作为数字时代最基本的计算单位,被运用到各种数字化机械设备中深切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该作品隐喻着城市的模块化发展、组团式迭代以及人作为城市独立的像素点存在,移动、碰撞、交流、融合。《像素城市》这件作品反思人与空间、人与人在城市中的位置关系,让观众在步入作品中感知自己与空间的映射关联,启发对城市未来的思考。
张晋 《谈特斯拉先谈锂电池》装置机械电表,直流电源, 18650锂电池,Mp3播放器,等离子扬声器,微控制器尺寸可变 2017 - 2020
艺术家张晋的装置作品《谈特斯拉先谈锂电池》是一个严肃的呈现科学原理的作品。资料显示Model S 85是特斯拉公司2016年宣布停产的一款汽车,其动力部分由7000多颗锂电池提供。它每跑一小时候需要消耗85度的电能,约等于张晋工作室一个月的耗电量,即平均每一天消耗2.8度电。艺术家通过技术手段让特斯拉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击穿空气产生电弧把音频信号转换成物理意义上的声音。
现场嘉宾合影
“出山·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20成果汇报展”用这场实验艺术的实践尝试消解艺术与科技的焦灼,力图表现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博弈。更在于提供一种开放而诚实的态度,提出艺术家应有的思考,保持对科技的审视与好奇,拉开艺术与科技持续性对话与交流的未来图景。展览客观于当下的数字化变革,更寄希望于未来的精神。
据悉,本次展览从2021年1月5日起,每天下午2点至晚上9点在四川音乐学院本部南校区操场展出,并持续至2021年1月10日。(四川音乐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