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安徽文艺

秉承“徽文化”传统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日期:2018-12-22 18:22: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评论 >秉承“徽文化”传统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晨曦——引江济淮工地掠影(油画,2018年) 杨国新 项春生 赵振华 李峰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10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冒着生命危险签下了分田到户的“生死状” ,如同一声惊雷,成为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先声。安徽历来具有创新的文化传统和禀赋,回顾百年中国史,“五四”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诗的诞生、革命文学的创立等都与安徽人密不可分。在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安徽的贡献一直在延续。国家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国家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多项改革措施都在这块热土上成功试点。

回顾40年的历程,每一次改革创新都为中国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蓬勃向上的活力。文艺的繁荣发展也同样离不开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40年来,安徽文艺秉承“徽文化”厚重的传统,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文艺观念、文艺实践、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文艺式样和文艺服务方式等方面创新创造,继往开来,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优秀文艺精品,为安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逐步提高贡献了精神力量。

观念创新推动文艺实践创新

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与推动社会变革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题,“从文化专制主义”禁锢中走出的安徽文艺家们,开始了向文艺自身的回归,向创作者与研究者主体意识的回归,向对人的生命意识、独立价值与人性丰富复杂性的确证回归。文艺思想观念的解放带来了文艺创作实践的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领安徽文艺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广大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呈现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近两年,安徽共获国家级奖项29项。其中原创文学获得突破,陈先发的诗集《九章》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季宇、李凤群分别获得“弄潮杯” 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长篇小说奖。小品《等爱回家》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舞蹈《命运》和舞剧《大禹》分别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代舞奖和舞剧奖,摄影家汪强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摄影类大奖, 《清明》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等。此外,394件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展览, 43人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展览。多个文艺选题入选中宣部、中国作协优秀扶持项目。

文艺理论评论和文艺创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40年安徽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同步并进。以苏中、钱念孙、赵凯为代表的一批文艺评论家,关注文艺界重大理论争议并积极参与,对安徽文艺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建设性的研讨与评论,成为文艺皖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中的许多人出版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文论和专著。如苏中的《苏中文学评论选》 、朱良志的《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钱念孙的《中国文学史演义》 、赵凯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刘继潮的《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本体诠释》 、丁梦周的《中国书法的线条艺术》 、王长安主编的《中国黄梅戏》 、唐先田等编著的《安徽文学史》等。

守正出新推动徽文化时代创新

安徽是先秦老庄文化、魏晋建安文化、明清徽学文化、桐城派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的发祥地,民间文艺、戏剧、音乐、版画等传统文艺资源丰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同时他还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在全国较早出台《安徽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 ,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为长期性系统工程抓实抓细,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作为安徽文化品牌的黄梅戏,在改革开放40年中,经过在音乐、题材、剧本和表演方法的持续改革创新,实现了向全国性重要剧种的历史跨越。 《孔雀东南飞》 《徽州女人》《六尺巷》 《大清名相》等一批优秀剧目获得全国大奖。安徽的版画艺术继承汉代画像石、漆画和明末徽派版画的传统,在表现现代生活、赋予时代精神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赖少其、郑震、陶天月等为徽派版画的当代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朱曙征的系列版画《九华山》邮票和师松龄运用版画元素设计的《黄山(小版张) 》邮票,分别荣获全国最佳邮票奖。安徽作家在开掘传统文化方面也收获颇丰,季宇的小说《新安家族》 《淮军四十年》 、许辉的《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点老子和庄子》 、赵焰的《徽州文化系列》 、胡竹峰的《中国文章》等受到文艺界肯定。徽州三雕、皖北剪纸、花鼓灯、寿州锣鼓等民间文艺焕发生机,许多作品频频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安徽花鼓灯艺术多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群星奖” ,并走向世界巡回演出,赢得广泛赞誉。

科技创新推动文艺样式创新

文艺发展到今天,各种文艺门类齐头并进,互渗互融,呈现各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态势。特别是互联网影响广泛而深刻,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因此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着力增强文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文艺借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成为当代文艺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

近年来,安徽网络文艺出现了青子、步千帆、杨治、安意如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文学作家,创造出一批富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如数次位居作家主榜第一名的江南的《龙族》系列,安徽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制作的百集微广播剧《安徽好人》等。安徽省文联加快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实现信息传播方式的现代化、集约化,开通了安徽作家网,形成了省文联和所属协会、创研机构和文艺期刊组成的“1 +N”微信矩阵,做到信息资讯及时发、新人新作重点推,努力打造全省文艺工作者、爱好者的网上家园。安徽演艺集团推进艺术与技术融合,打造“有戏安徽”直播品牌,通过剧场、电视、网络、手机、广播“五位一体”传播戏曲艺术,为全国首创;目前,已直播41场,浏览量近千万人次。同时,拓展线下体验渠道,制作并推介祁门目连戏、皖南皮影戏参加乌镇戏剧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安徽的电视纪录片,实现了拍摄技术和艺术效果的全面升华,获得了业界的一致称赞。如纪录片《大黄山》的成功制作,除了优秀的剧本、黄山的自然美景之外,很重要的是借助了现代科技无人机、陀螺仪技术,实现了多角度、不间断的立体呈现。

与时俱进推动服务方式创新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近年来,安徽文艺将服务人民与深入生活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深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服务人民创造条件。省、市、县文联上下协同、各艺术门类携手联合,组建近千支“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以“聚焦美好安徽扎根江淮沃土”为主题,“采、创、送、种”相结合,开展了近千次采风创作和“送文化年货”到基层、“送文化”进高校、送志愿服务到农村等活动。组织部分文艺家带着创作任务蹲点创作,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小岗村、千里淮河两岸、大别山革命老区、科技创新的一线等都活跃着作家艺术家的身影。积极帮助配合有关市、县开展群众性文艺节庆、会展和文艺品牌创建活动,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滁州中国农民歌会、合肥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阜阳中国书法城,埇桥、寿县、固镇等三县(区)的中国书法之乡创建等,形成了服务人民大众的文艺品牌。今年,安徽省文联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了“中国文艺名家看安徽”系列活动。活动历时10个月分8个批次,邀请包括铁凝、吉狄马加等在内的200多位全国知名文艺家到安徽采风创作,成就了一批精品力作。承办“东方之韵·剧荟江南” ——长三角地区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尚长荣等32位“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为安徽省千余名电力、环卫、交警、医疗系统的基层一线工作者开展慰问演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安徽文艺在反映时代、服务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主题上也形成了优良传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狠抓主题性创作,连续开展“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和“聚焦美好安徽扎根江淮沃土”的主题性创作采风实践活动。每年进行创作评奖、表彰,一批以“金寨红”“大淮河”“高科技”为题材的文艺精品应运而生。近年来,安徽省文联发挥行业优势,聚焦扶贫公益,助力脱贫攻坚,在做好定点帮扶的太和县大张村、双王村脱贫攻坚的同时,大力动员开展全行业的文艺扶贫行动。将定点帮扶村作为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联系点,组织“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专场文艺演出,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以“项目化”形式加强重点创作组织生产。组建创作专题班,联合《人民文学》 ,以科技创新和“引江济淮”等安徽省重大水利工程为主题,进行两部大型报告文学创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与上海、江苏、浙江文联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 ,通过艺术联通四地,推动实现文艺资源共享、文艺平台共建、文艺合作共赢。

时代在发展,文艺队伍的组成结构、组织形态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培养教育、联络沟通、服务管理方式方法出现了许多不适应之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具体化、分众化的工作机制和手段,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创新组织形式,延伸联系手臂,特别是“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新的文艺组织、新的文艺群体” ,引导、团结、吸引好这支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安徽新文艺组织(群体)发展状况综合调研,了解现状、问题,总结经验,提出了改进服务的意见建议。举办了首期新文艺群体代表培训班,在思想上引领,业务上帮助。结合各文艺家协会换届,加大新文艺群体代表的比例,提升他们的影响力,在评比奖励、职称评定上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提供方便,帮助他们更好地从事创作,搭建作品发表和推介平台,引导他们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40年安徽文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永不停步。面向新时代,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安徽省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何颖(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 

编辑: 石雅亮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