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瑰宝 丹青耀中华

日期:2018-10-18 17:02:52 来源:杭州日报

书画 >故宫展瑰宝 丹青耀中华


王原祁 神完气足图

秋高气爽,爱好书画的各位又得“故宫跑”了。北京故宫,9月率先推出“院藏四王书画展”,推出统治清代画坛300年的“四王”山水画作113套,王时敏《秋山白云图》轴、王鉴的《四家灵气图》、王翚《晚梧秋影图》轴和王原祁《神完气足图》等“四王”经典代表作悉数登场;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10月,推出其年度最重磅、阵容最强大的特展“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展出了26件古代书画瑰宝,件件皆是国宝级名迹,包括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唐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卷、鹊华秋色卷等。

北京故宫: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

去年5月,故宫博物院“四僧书画展”,呈现“四僧”最典型书画作品,引来万众围观;今年9月,期待已久的“四王绘画展”顺势推出,展出文物多达113件套,难得一见的“四王”代表作一一亮相。

“四王”统治清代画坛300年

画坛“四王”,在明末清初真有“王”的称号。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人,以师生或亲属联结在一起,史称“四王”,以仿古、复古、崇古为追求,将传统笔墨的技法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受以皇帝为中心的士大夫阶层的喜爱,统治了中国画坛300年之久,乃至在民国时期仍有一批画家追随“四王”,即使一代大家吴昌硕也曾说,“我愿学者宗四王”。

实际上,“四王”画作收藏海内外最富的当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存世作品800余件套,其中仅一级文物就有104件套。这次“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分为“‘师古’为宗”“融古出新”以及“霑溉后学”三个单元,不仅优选了艺术造诣高的绘画精品,同时又选择了能够体现“四王”画学思想的作品,如王鉴的《四家灵气图》、王原祁的《神完气足图》等,使观众易于理解“四王”的绘画风格及理论,同时也为绘画实践者提供了优秀的临摹范本。王时敏《秋山白云图》轴和王翚《晚梧秋影图》轴等,也是他们的经典代表作。

“四王”遵从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倾心师古,精研笔墨,追求文人画意趣。其中王时敏取法黄公望,笔墨秀雅苍润,法度严谨;王鉴深研“元四家”并上溯至五代董源、巨然,水墨、设色俱精;王翚兼取南北宗画法,集古而大成;王原祁注重皴染,笔墨浑厚,经营章法布局。以王原祁、王翚为首分别形成“娄东派”和“虞山派”,二派门下弟子众多,他们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当时山水画的正统,对清代山水画坛影响深远。


王翚 晚梧秋影图

探索中国山水画转型之路

“四王”以黄公望、董其昌为宗,提出“学画如不师古,就如夜行无灯”。“四王”的老大王时敏,自小喜欢临摹古人画作,其祖其父都和董其昌深交,他更拜为董其昌入门弟子。董其昌为黄公望的“迷弟”,王时敏也一生研究学习黄公望的山水画风格,兼学董源、巨望和王蒙等名家。展中《秋山白云》轴便是其中一幅深得黄公望“浅绛”画风的力作,上面题说,“虽曰摹仿大痴,实未得其脚气也,愧绝愧绝。”

王时敏的祖父是大学士王锡爵,比他小六岁的王鉴,也是名门之后,其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才子王世贞。两人经历相似,都是董其昌的弟子,同样的爱好让王鉴和王时敏成为好友,王鉴绘画早年还曾王时敏影响。故宫展出的《秋山白云图》轴,是王鉴出游武林期间,观“朱相国家所藏元四大家真迹”后挥毫所作,构图舒朗恬然,线条秀逸遒劲,从中可见王鉴对“元四家”笔墨的潜心摹学以及融会贯通后的综合运用能力,表现出元代山水淡泊怡情的文人画格调,堪称其仿元四家笔墨之集大成者。

据说康熙下朝以后的课余活动之一,就是去看王翚画画。清代绘画巨制《康熙南巡图》,王翚是创作的负责人。王翚极有绘画天赋,先被王鉴收为徒弟,后来王鉴北上任职,便让王翚拜王时敏为师。展中《晚梧秋影图》轴,是王翚55岁创作的园林实景写生之作,笔法松秀,意境淡远,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画堂,坡头二人对语。通过王翚好友恽寿平书写的长题可知,王翚通过观察月光下的梧桐树影,想到了董源、巨然、房山、米芾的水墨点染技法,酒酣的王翚摆脱了其长期学古、仿古、摹古所受到的画法、画章的束缚,从而以笔墨抒发他的所见、所感的真性情,“戏为造化留此景致”。

在“四王”中,王原祁年纪最小,但成就最高。康熙非常喜欢他的画,老把他带在身边。他是王时敏的孙子,后又受王鉴指导,王鉴曾对王时敏说:“吾二人当让一头地。”王时敏说,“元季四家首推黄子久,得其神者惟董思白,得其形者吾不敢让,若神形俱得,吾孙其庶几乎?”展品《神完气足图》,是其晚年杰作之一,章法通透,渲染分明,全以块石堆积成山,笔墨浑融而层次清晰,以密不透风之势而求神完气足,这是王原祁积一生画学为其弟子所作的绘画范本。

许多人评说“四王”一味学古、仿古、摹古,不太提倡画家去真山真水中感受自然,因循守旧,走向形式主义。但他们与古为徒,师法心源,灵动,丰富,并且非常自然,终于走出了从客体山水向主体山水转化的新艺术之路,成为中国山水画探索转型的典型与代表。

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

去年,“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获得艺术爱好者高度的回响与肯定,今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再推其年度最重磅、阵容最强大的特展“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26件展品,件件皆是国宝级名迹,包括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唐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卷、鹊华秋色卷等。


李隆基 鶺鴒颂局部

美术史上的一时之选

不是什么文物都能冠上“国宝”之名,而台北故宫,确有书画史中诸多国宝级精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规模和气势上没法和北京故宫相比,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宝物,有许多是珍品中的珍品,也难怪有人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世界第一”。

“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作品年代自东晋横跨至元代,各时期的名家之作件件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26件展品中包括13幅“限展”书画,为保护脆弱文物,每幅书画每次只能展出42天,因此将分成两期陈列。第一期展出6件限展菁华,包括《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唐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卷、《宋萧照画山腰楼观》轴、《宋夏珪溪山清远》卷、《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轴、《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卷等,第一期限展品将于11月14日结束展出,并于当晚进行展件更换。

第二期登场的7件限展国宝,分别为《唐玄宗书鶺鴒颂》卷、《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卷、《宋易元吉猴猫图》卷、《宋钱选桃枝松鼠》卷、《人翠竹翎毛》轴、《宋人折槛图》轴、《金武元直赤壁图》卷等,每件限展品兼具历史、文化及艺术的价值,堪称件件俱是美术史上流传有绪,蔚为时代典范的一时之选,列为国宝的等级,在美术史上更具有重要性及代表性。第二期展览从11月15日起至12月25日止。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细赏国宝名作之美

去年,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展出,这次展品中,最受瞩目的也是暌违7年才再度展出的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平安帖”为行书兼草书,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和挑转折之间,有很多细微的动作,十分自然而巧丽。“何如帖”为行书,其中“复”字重复三次,各不相同。“奉橘帖”为行书,字体大小有丰富变化,此帖在唐代就很有名。由于王羲之原件已不复见,此帖为“双钩廓填本”,细看此件本幅后南朝人的鉴帖押署,才小指甲片大小的字也双钩出每个字不同的横画入笔,可见是很负责的钩摹,此件的等级和“丧乱帖”一样是最高级的。

《鶺鴒颂》,一直被视为唐玄宗李隆基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被认为是遵循古礼的格调高雅的行书。该颂文描写了当时宫廷里的情景,一千余只鶺鴒飞到宫廷庭院游玩,过了十天这些鶺鴒仍不离去。后面又有蔡京、蔡卞、王文治等人的题跋,然而对于这墨迹本变的年代、墨迹真伪都有质疑,但大家都认为该作承袭王羲之的书风,同时又有盛唐的丰腴之美,具有唐玄宗时期的书风特点。

《萧翼赚兰亭》,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绘画,原本已佚。现存两本宋代摹本,北宋摹本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南宋摹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说是临摹自同一件作品,但两件摹本上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和尚位置不一,南宋摹本似乎更为鲜活生动,其中萧翼的狡诈,辩才的迟疑,煮茶人的专注,都跃然纸上。从画卷的品相上看,南宋摹本保存要完好一些。

夏珪的《溪山清远》可以说是代表了整个南宋山水画,“水墨氤氲、构图空灵”既展现了南宋的山水画特点与审美趣味,又印证了“夏半边”的经典图式。而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则是推倒南宋山水画程序,以深湛的笔墨功力诠释了即达放逸的山水意境,不仅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手段和内涵,更初步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的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的审美格调,为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珍品众多,难得一见,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览书画原作,细细品赏国宝名作之美。

编辑: 许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