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至清初的画坛,出现了不少著名画家,陈洪绶即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善于运用线条的画家,其线条高古拙朴、遒劲健雄,如屈铁盘丝,极富生命力。陈洪绶的画,不仅是客观真实的描绘,更是精神意境的传达,本文所述《松石图》(见左图),即充分体现出其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他晚年时期得心应手的佳品杰作,深值珍藏。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今浙江诸暨)人。早年投身于刘宗周、黄道周门下学画。明崇祯十五年(1642)入国子监,随之召为舍人,内廷供奉。明亡,即离京南归,一度曾出家于浙江绍兴云门寺,因此有“悔迟”“老迟”“云门僧”等号。后常年往来于杭州与绍兴间卖画为生。陈洪绶工诗文,著有《宝纶堂集》。曾向当年著名画家蓝瑛请教画艺,同时临摩吴道子、周昉、徐熙、黄荃、李公麟等唐宋画坛名家手笔。但陈洪绶学古人却不拘成法,着重体会古人画中的内在精神,大胆突破古人成规,融会贯通,富于独创,自成一家。其各类题材的绘画均有奇傲古拙之韵,画坛论他的画风特点是“高古奇骇”。
《松石图》原为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艺术鉴赏家郑德坤收藏,曾录入英国出版的喜龙仁《中国绘画史》一书,并在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木扉收藏中国画画展”展出。1979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郑德坤《木扉藏明遗民画十二家》一书也有著录,199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翁万戈《陈洪绶》一书中也收录了此图。《松石图》画面右上角有画家自题款识:“戊子龝日老莲洪绶画于西湖之定香桥。”陈洪绶人生中的“戊子”,即清顺治五年(1648),可见此画乃陈洪绶五十一岁的作品。
《松石图》,纵207、横78厘米。画面绘制出两株苍翠之松拔地而起,坚挺而立,虬枝舒展凌空,气势雄健;松侧湖石屹立,玲珑剔透,似向苍松作跪拜式;湖石前后,两棵萱草之花,娇嫩清秀,飘逸婀娜,奇趣有加。图中所绘苍松之针叶,采用的是“五针式”,尖端向上,下笔略呈弧形。五针一聚,少数亦有四针、三针,每簇松针不相重叠,显示出整齐而松散的排列,极富有装饰性。同时,以苍松、萱草、湖石等吉祥之物作为绘画中心内容可以推测出,此画应是陈洪绶为人祝寿时所绘。
定香桥,南宋宝庆二年(1226)京尹袁韶建先贤堂时并建,地址在西湖花港观鱼亭前,遗址大约在现在的苏堤花港公园入口处。先贤堂亦称集贤堂,后改为旌德观,濒湖而建,入其门,一径萦纡,花竹翳蔽,有亭五六,隔水相望,先贤堂外堂内室,周以廊庑。元初毁,后复为定香寺。此处环境幽雅而静逸,宜居宜画,所以陈洪绶到杭州,经常住在定香桥畔。据现有资料,陈洪绶明确写明作于杭州西湖定香桥畔的作品还有:崇祯十二年(1639)十二月为马权奇书《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序》并作插图六幅;顺治三年(1646)五月十五日画花鸟屏;六年作《弄乐仕女图》轴、《听琴图》轴;七年六月为周亮工作《归去来图卷》;顺治八年,周亮工入闽,途经杭州,再晤陈洪绶于定香桥畔,陈为之作《高士雅筵图卷》等大小横直4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