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有拍卖行举办的春季拍卖会,17个专场2000余件拍品共取得5.2亿元的总成交额,其中“倩庵痴语”专场更是取得“白手套”佳绩。“倩庵痴语专场是吴湖帆与周鍊霞之间的书画往来,都是小尺寸作品,这是小精品强劲的最佳诠释。”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小精品的惊艳,名家旧藏生货,出处清晰,也得到市场热烈响应——《大成》杂志主编沈苇窗旧藏专场、杨可忠旧藏专场、徐承赉平初霞伉俪旧藏专题等,成交率都达到了90%以上。
此外,文艺界名流的作品也在本次拍卖会中屡屡打破历史纪录。小精品的表现并非独家,嗅觉灵敏的拍卖公司在征集阶段就已思路明确,调整了战略。不少小拍卖行开始围绕小精品运作,小精品特别多。不光如此,拍卖大哥大嘉德亦是如此,大件的走不动,小精品卖得超级好。傅抱石一件1平尺多的小品,600万元成交,而同样是傅抱石作品,一幅估价5000万—6000万元的10平尺巨作,流拍.市场热度的厚此薄彼并非偶然。“这与市场资金量有关,进场资金紧张。”专家分析,大资金紧张,大作品成交相对困难,不像2012、2013年,动辄上亿的大作成交。拍卖公司、画廊业主也在调整、选择、适应。大的买不动,可以买小的,成交依然活跃。“市场好与坏是相对的。”而传说中的楼市、股市资金转向,业内人士并不太认同:“纯属臆想,不可能的事儿。从来不玩艺术品的,谁往这儿转啊?进入艺术品收藏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培育,不管是消费还是投资方向调整,都有个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缓慢,却从未停止过。每年新增五六百新买家进场,自然也有老的买家离场,可能是资金问题,也可能是藏品积累到一定阶段,更新慢了,名声在外的大佬王中军,就一直在买艺术品,并且体量很大,股市的钱也一直在往外抽。”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今年新增近10家私人美术馆,而这些美术馆要充实馆藏,需要大量采购,并且持续更新,其吞吐量是惊人的。有实力,有认知,看到艺术品资产配置、保值增值、规避通货膨胀的功用,越来越多具备资金实力的新买家投身艺术品市场,将是支撑未来收藏市场的主力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