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詹黎明:福建仙游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苹重彩画高研班、唐秀玲重彩画工作室。
北京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
北京燕山国画院画家、
朱子书画院副院长、李耕画院画师、
福州市鼓楼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颂雅风新工笔绘学计划签约画家
出版有《水乡花鸟画法》、《工笔仙鹤画法》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詹黎明工笔画禽鸟》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法无痕、景蕴情、画有境
——品读詹黎明的花鸟画
文/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周宗亚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比德”美学思想的渗透,花鸟画得以长足发展。无论是院体还是文人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笔墨题材的高度程式化和审美的局限性,它的发展创新给当代画家以严峻的挑战。
“歌谣文赋,与世推移”,在这全球一体化,“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代,古代那种近于避世的“君子独善其身”的审美思想,那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旧文人情调,显然已不合时宜。“笔墨当随时代”,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出新貌,是当下每位画家都应认真面对的问题。但艺术之变革,并不是仅凭一股“蛮劲”就能取得成功的。万变不离其宗,断了线的风筝飞得再高,其生命也是短暂的。对此,画家詹黎明深有体悟。面对当下喧嚣之画坛,他不盲从,没有被五花八门所谓的艺术实验而动摇。同时,他不固执,也没有为古代传统所束缚。文以载道,绘画亦然。詹黎明坚信“志道游艺”的绘画理念,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路。
综观詹黎明的花鸟画创作,我认为可用“法无痕、景蕴情、画有境” 九个字来概括,或谓是物境、情境和意境三境具佳且浑然天成。读其画作,你的心灵会被其中的花鸟形象蕴含着的天地正气和生命活力深深地感动着,并为其诗的意境美所折服。
首先谈谈“物境”。由于受文人画极端思想的影响,许多画家似乎羞于论形,这是对绘画的误读。中国画虽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那样强调视觉的真实,但对物态的描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早在东晋的顾恺之就明确指出“以形写神”;稍晚的谢赫也把“应物象形”列为“六法”之一。可以说基本的造型是一个画家首先应解决的问题。詹黎明深知绘画是视觉艺术,尤其是工笔画,与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语言的形象性,故此他极其重视对“物境”的锤炼。
品读其画作可以看出,詹黎明对“物境”的营造是从真实的生活感悟中得来的。他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创作中所需要的素材大都出自亲笔写生或悉心观察,决不拿着他人的画作或其他资料去东拼西凑。他的“造物”理念是“度物象而取其真”,绝非是依样画葫芦。他依据自己的创作主旨在生活中捕捉最恰当的形象,或者说是生活中美的形象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而非画不可。通俗地说,他是在写生命之生态、传自然之神韵,故詹黎明笔下的物境达到了气质俱佳的高度。正因此才使得他的画作令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
其次,对情境的独特把握是詹黎明花鸟画的又一亮点。“繁彩寡情,味之必厌”若没有情感,再美艳的色彩、造型,品赏起来一定是味同嚼蜡。刘勰曰:“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句话主要是说:情感是写文章的经线,文辞手法是文章中情理的纬线,经线正了纬线才能织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辞才能畅达,这是作文的根本,也是绘画的要旨。因为有了人的情感,所以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佳句。因为“曾是惊鸿照影来”,所以才会“伤心桥下春波绿”。人们为何对百花鸟谱无动于衷,而被青藤、八大的花鸟画所折服、倾倒?正是为他们画中流露的真情所感染。
文以情胜,绘画亦然,但情有千种万种,各有独钟。古之画人往往热衷于怀旧、伤感、幽怨或孤芳自赏的个人情怀。如徐渭的“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举不胜举。詹黎明对此心有灵犀,他深知:一味地模仿古人只能是东施效颦,无病呻吟。情无大小,真者感人,这从他画中每个谨严精到的细节来看,足见他对绘画怀有一颗深挚的虔诚之心。画家对生命状态十分敏感,他的画中传达着一种对自然生命的崇敬,对个体命运的同情,对世间真情的渴望,这是一种深沉、博大而又细致的人文情怀。
如其《荷塘白鹭》、《荷塘情深》等。他的画中传达着一种积极健康,清丽洒脱的情韵,孕育着一种潜在的郁勃生机,如其《百鸟图卷》、《江南春》等。这点,他画中的禽鸟意象最有说服力: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或是机警灵动,神彩奕奕,或是含情脉脉,情态可鞠,绝无老气横秋,无精打彩的病态之感。这是画家心灵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真情释放,更是画家热爱自然生命,追求生命本真的心性流露。正因此,詹黎明的花鸟画作品比较他人来说就显得格外亲切可人,有着更深层的可读性。
最后说说詹黎明对花鸟画意境的营造。人们常说,人物画以神韵为上,山水画以意境称道,花鸟画以情趣见长。多少年来很少有人突破这种局面。《易》曰“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我们的先贤们早就指出,“立象”是手段,“尽意”才是目的。詹黎明深得个中之真意,受过严格学院教育,身怀造型绝技,但他深谙中国画之精神内核,没有满足于笔墨、形色技法之雕虫小技的掌控,而是放眼于意境的创造,终于在其创作中赋予了花鸟画以大美之境。
詹黎明何以创造出花鸟画的意境美,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即虚与实的巧妙处理与时空的拓展。古人云:“境生于象外”,象内与象外,其实就是有形与无形,实境与虚境的统一体。能否善于把握画面的虚与实的关系,对意境的创造来说意义重大。这在詹黎明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他拓展了花鸟画的空间,让花鸟置于“天地”之大背景中,使其“独于天地精神相往还”。创造绘画意境关键之一就在于空间的处理上,没有空间的延展,主体精神就无法向纵深驰骋,就不能由有限进入无限的境地。为创造出花鸟画的意境,詹黎明巧妙地吸收了山水画表现时空的优势,如其《百鸟图卷》等。观其画,读者自然会超越于对那种小情调、小趣味的品赏,而被那“天地之大美”所俘获,不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清方薰说:“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这已是不争的真理。无庸置疑,詹黎明的花鸟画中独特的意境美,不仅来自于其笔墨技巧之外因,更是画家高尚人格情操,博大精神灵魂与天地万物神遇物化的结晶。詹黎明是很注重传统研习与个人修为的画家,以谦恭、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古今大师们进行对话交流,其画流溢着高古、典丽的韵致,充满着浓浓的诗意,如其《白梅鹦鹉图》、《春江水暖》等。读之,会令人不自觉地想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来。
技近乎道,当然,这与其娴熟的绘画技法是密不可分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道:“失去自然而后神,失去神而后妙,失去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绘画中的神、妙、精谨皆属“人为痕迹”,这种表现越明显,越远离艺术之本质,唯有自然天成之作才算得上是最佳作品。从作品中我们不难读出詹黎明的创作追求是倾向自然的。他的用笔、运色、布局,不浮漂、不火燥,绝无刻意和做作的痕迹,可谓用法无痕。这对比当下画坛过分依赖工具材料、特殊技法,极尽做作之能事的现象,他的艺术创作态度是尤其显得珍贵的,更值得推崇。
詹黎明画中精妙的“物境”突出了艺术的本体性,增强了视觉冲击力;真挚的“情境”提升了作品的内在品位;深邃的“意境”深化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这三点而言,詹黎明无疑是一位当代花鸟画坛名副其实的实力派画家。凭藉他扎实的功底,平实的作风,执着的追求,我相信其艺术前景一定还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