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日期:2017-08-01 10:17:10 来源:新浪收藏

美术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莫晓松

  莫晓松,1964年生于甘肃陇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美协理事,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美协会员,全国美展评委。
  1989年作品《石痴米芾》参加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获甘肃美展金奖。
  1994年作品《荷塘》参加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
  1999年作品《暗香》参加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
  2000年作品《冬至》、《河西九月天》、《夏绿》三幅作品为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收藏。
  2001年作品《荷塘逸趣》参加“百年中国画展”。
  2002年作品《春到红墙》获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
  2003年被评为甘肃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家。
  2006年为国家大剧院创作巨幅工笔花鸟作品《秾华春发花气香》。
  2007年为中央统战部创作巨幅工笔花鸟作品《春鹤图》。
  2008年为中央驻澳联络办公室创作花鸟作品《十里荷塘》、《玉兰春意》。
  2009为中央政治局创作《京华春韵图》;先后为国家领导人办公室创作《秀水春晖》、《春晖》、《春晖烂漫》(与王明明合作)。
  2012年《清和我心——莫晓松工笔花鸟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2013《中国梦·濠江情中国书画作品联展》在澳门博物馆展出;《中国书画大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展出;在法国罗浮尔宫展出《世界美术大展》。
  2016年任北京画院院长助理以来,在院长指导下,先后和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驻澳门特派员公署,驻香港特派员公署,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并创作了大幅布置画,受到外交部领导和大使的肯定和赞扬。
  2017年十月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的“中缅画家联系写生成果展”中,缅甸总统部长和艺术家等一千多人出席,盛赞中缅友谊。
  文|王明明
  百年以来的中国工笔花鸟画,经历了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创造性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画家从自身出发,做了一些观念、题材与技法上的尝试,也由此形成了以不同地域特点与个人风格为代表的工笔花鸟画风。在这些不同画风的实践者中,莫晓松是近些年中国画坛涌现出来的成绩斐然的中青年工笔花鸟画家。他的作品既得传统工笔画的精致明丽,又有文人写意画的雅逸清疏,同时兼具源于西北地域性的、苍莽雄俊的个人风神,在同一风格类型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素雅含象之一   66 x 163cm 2017

  上世纪60年代出年于甘肃陇西的莫晓松生长于一个工笔花鸟艺术世家,从小就受到其父——现甘肃省美协主席、著名工笔花鸟画家莫建成先生的影响与熏陶,加之晓松天资聪颖,勤勉好学,年少时便画艺日进;在90年代初期,随着他的作品在全国七届、八届美展、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览上多次获奖,莫晓松在工笔花鸟画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渐渐为美术界所关注。近几年来,莫晓松晋京赴中央美院深造,埋头于创作实践与对作品内在意境的深入探索,在2002年毕业于“郭怡宗花鸟高研班”之后,画风亦日见成熟,形成了富有自身艺术个性特色的风格形式。2004年进入北京画院以来,他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得到了很多前辈与同代画家的鼓励、认可与肯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进入了其艺术创作的风格稳定期,他在艺术之路上得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素雅含象之二  66 x 163cm 2017

南国秋意浓  260 × 185cm 2012

素雅含象之三 66 x 163cm 2017

  晓松的工笔花鸟,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他能从工笔画的细腻雅致之中捉到那种灵动鲜活而不乏阳刚之美的气质。他的画既有严谨的学院派功力又具源自于内心的个人创造,这使得他的作品兼具宋人写生传神的院体风格与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的放逸冷隽。如晓松的近作《秋荷集贤图》长卷就带有这样的意境。画面上荷花荷叶的勾线与罩染,显示了晓松对于传统技法掌握的扎实功底,而湖面上雾气的处理则采用了工写结合的手法,呈现出一种视觉效果与画面意境上的双重张力;从画面局部到整体氛围,都不难看出晓松在创作时,其内心状态是很“静”的,这种“静气”在青年画家中实在难得可贵。静气的修炼本是一个长期省思与积淀的过程,除了勤奋的苦练,还要有对于画面背后文化境界的思考和参捂,要对中国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禅宗思想有比较深入透彻的理解与钻研。在古人的画论里,对于“静”的阐释不胜枚举,如古人总结的出未动笔前要“兴高意远”、已动笔后要“气静神疑”的从画之道,以及“澄怀味象,静观万物”的观察体验方式。晓松的工笔花鸟,得其“静”而追其“动”,在清冷幽散的氛围里把握到了一种跃动的生机,也呈现出一种典雅凝重的永恒感。这一点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是十分难得的。在处理色与墨、工笔与写意的结合关系的问题上,晓松作品中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它将传统水墨的晕染法甚至泼墨法直接引入到工笔画创作中,用来表现西部地区大漠戈壁的苍茫、宏阔与荒寒,调和画面局部色彩与整体意境的协调关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浑厚的精神气质与感人的震撼力。从他的早期表现西北大漠的作品《大漠秋风沙》,《冬至》、《寒禽雪霁》的清冷孤寂,到近些年亚画的描绘荷塘风情的小品《净土》、《随花逍遥》的轻巧空灵,晓松在画中一再实践着工与写的结合、线与面的结合,以及冷色调在画面整体中的情绪表达效果。应该说,他的这种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个问题也是当下其他工笔花鸟画家一直在苦苦面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素雅含象之四 66 x 163cm 2017

远爱花林霜后色 162 x 66cm 2007

  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晓松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也兼有中青年画家固有的勇气、锐气与开拓精神。他一度对宋人花鸟抱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的设色和布局颇有心德;他对元代文人写意的山水、花鸟亦情有独钟,并试图将诸多山水画的写皴法融入到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之中,在工笔重彩中加入泼墨肌理。对于中国画的大传统,无论是古人还是近代大家,晓松一向是以一种谦慎好学的心态去面对的,他的视野很开阔,思考也较为深入。晓松在吸取传统营养的同时,也勇于打破既定画科于故有技法的边界、规调,汲取了很多现代因素。如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形式感的创新、色彩的使用和视觉效果的营造,为画面增添了强烈的现代感与时代精神,他这几年画的《清香》、《秋葵》等尺幅不大的画,都凝聚了他对于创新问题的思考。 2003年,晓松的作品《春到红墙》荻得了“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在这幅作品中,他表现了红墙一角枝头绽放的繁花,蕴涵了“盛世太平”的象征寓意,在形式感于意义深度方面都完成了一次突破。应该说,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题材创新正在于向现实际问题生活贴近,于中国社会的宏观精神相结合。所以,花鸟画家只将目光局限于花鸟虫鱼的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为了表现花鸟而画花鸟,或是仅仅为了营造视觉美感而画花鸟,永远成不了一流的画家,而只能做一个技术精熟的画匠。晓松的灵气在于,在拥有扎实的造型、用色的基本功之外,他肯在创作背后的文化意境上下工夫,使作品具有一种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他的作品既不流于俗气,也不故弄玄虚,画如其人,真诚而敏感,执着而亲切。我相信,作为一位实力派的中青年工笔花鸟画家,晓松将凭借自己的天赋于勤勉,在未来的艺术之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我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素雅含象之五 66 x 163cm 2017

素雅含象之六  66 x 163cm 2017

竹云幽空图 179 x 140cm 2012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