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对象:崇勋蔡公祠
地址:广园西路瑶台人民大街28号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刘诗敏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位于广园西路瑶台人民大街28号的崇勋蔡公祠,历史悠久。这处历经多次修建的村族宗祠,如今已被淹没在村民的高楼中,但它始终是蔡氏族人的寻根重地。目前,该公祠由崇勋祖17世裔孙蔡兴国与其他蔡氏子孙看护,是村民们祭拜祖先、举办宴会的重要场所。
建筑:民居里的百年公祠
崇勋蔡公祠坐西朝东,呈三间两进格局,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祠堂主体建筑为硬山顶造型,铺设绿琉璃瓦。公祠藏于瑶台村,周边皆是村民的居所。
祠堂头门面阔三间,次间以大理石建包台,深约3.1米,包台设柱廊,柱廊上端采用有地方色彩的“虾公梁”,与精美壁画互相 衬托,宁静通透。头面明间设中门,门额上用湖蓝漆书“崇勋蔡公祠”。
公祠后堂为缵绪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祠堂建筑内部以青砖灰石砌成墙脚,以具有岭南特色的石檐柱、木金柱为主要支撑。祠堂内壁皆绘有精美壁画诗词。
崇勋蔡公祠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从祠堂内部石碑记中得知,祠堂光绪癸巳年(1893)重修,至今已有一百余年。1996年、2003年,崇勋蔡公祠再经重修,重修部分仍采用原保留的木石材料及木石雕塑。
用途:曾是学堂今当宴席地
看守崇勋蔡公祠的蔡兴国今年已八十高寿。蔡兴国表示,自己是崇勋祖的17世裔孙,自诞生时起一直居住在瑶台村,至今已经看守崇勋蔡公祠十多年,历经了祠堂的两次重修。“祠堂在我印象中就没怎么变化过,两次修整也只是加固基础,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还在的。”蔡兴国如是说。
据悉,上世纪50年代,蔡姓族人为发展文化教育,将祠堂改作学校与幼儿园。“那时我十多岁,奈何是家中长子需干活不能读书,只能站在这里偷听。”蔡兴国说道。
如今,崇勋蔡公祠成为村民们祭拜祖先、节日宴请以及聚会休闲的活动场所。“我和我的四个孩子都是在这里办结婚酒的。”蔡兴国介绍,蔡氏村民至今仍保留在祠堂摆结婚酒席的传统。祠堂内设有一个小黑板,记录着村民借用祠堂的信息。蔡兴国强调,其他姓的村民也可借用祠堂。
为了方便族人摆设宴席,村民们在崇勋蔡公祠相邻之所新建了一个厨房。走进厨房,只见整齐叠放着大量塑料凳子与各类炊具、餐具。“这些都是为过几日的婚宴准备的,村民摆酒是从早上吃到晚上的流水宴,族人们都会一起帮忙。”蔡兴国如是说。
故事:“崇勋祖有第20世裔孙啦”
每日太阳升起,住在崇勋蔡公祠附近的蔡兴国就会前来打开祠堂门,为祖宗灵位燃香,聚集族人喝茶闲话家常;待太阳下山,蔡兴国又锁上祠堂门回家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蔡兴国表示,其他年长一些的村民也有祠堂钥匙,也会前来一同看护祠堂,因而不觉孤单寂寥。
谈起蔡姓族人的迁移史,蔡兴国表示蔡姓的源头在山东和河南交界附近的上蔡县。蔡兴国指着祠堂对联“济阳尊郡望,岭海衍宗枝”认真地解释道:“这上面的意思就是指从山东来的蔡姓人家,在岭南一带繁衍后代。”
蔡兴国表示,瑶台蔡姓族人祖先是北宋蔡襄,即宋代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中的“蔡”。由于种种原因,祖先们多次迁徙,从南京迁至福建,又从福建迁到广州城郊。战乱时,又被迫迁到南海避难。战争结束后,终于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回到瑶台永久定居。
据相关资料显示,衍居瑶台村的是仲义祖,仲义祖长子为瑶溪祖,次子崇勋,崇勋祖后人建崇勋蔡公祠。蔡兴国从族谱上得知自己是崇勋祖的17世裔孙。“如今我又有了曾孙,崇勋祖就有了第20世裔孙啦。”蔡兴国笑着说。
深藏高楼之间 收藏百年记忆
深藏高楼之间 收藏百年记忆
深藏高楼之间 收藏百年记忆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打造专属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