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号,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将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面对这个无法逆转的未来,很多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能坚持自己引以为豪的价值观,以及所谓的美国梦。金球奖上,梅里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不仅抨击了特朗普,还对所有感到迷茫和失望的人说:“把你受伤的心变成艺术。”
在被称为大萧条时代的1930年代,美国梦曾经受过一次激烈的打击,这个梦想——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有理想和付出努力,就能发家致富——如一面摔碎了的镜子,讽刺地映射出现实。然而正是这个破碎而黑暗的时代,催生了伟大的美国现代艺术。
人们排队领取政府的救济,墙上的广告写着:“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平,没有哪里比得上美国”
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将从2月25号起展出“衰落后的美国”,展出的40多副作品浓缩了1930年代的艺术杰作,描绘了在移民潮、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洪流中无处安身的美国人。
大萧条期间的美国,失业的人拥挤在街头
人们在孤独的城市里纵情声色
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1929-1939)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严峻的经济危机。沉浸在全民消费和经济狂长的“咆哮的20年代”戛然而止。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上千万人失业,超过一半的工厂破产、银行倒闭,美国的经济奔溃了。
从1929年纽约华尔街的股票市场崩盘开始,美国的城市里弥漫着困惑和不安, 生活的艰难却反而刺激了人们对娱乐的渴望。
保罗·卡德姆斯 Paul Cadmus - The Fleet‘s In,1934
人们继续纵情于音乐、舞蹈、派对,现实愈惨淡,暂时的欢乐就愈加醉人。在保罗·卡德穆斯(Paul Cadmus)的《舰队来了》里,水手们在上岸后无所顾忌地嬉戏玩乐,左边的老妇人嗤之以鼻,她扯着系狗的绳子,想赶快离开这幅荒唐的图画。
纽约的街道在20世纪初已经成为亮眼的风景—霓虹灯、巨幅广告牌、高耸的摩天大厦—和来这里寻梦的人一起构成了一个欲望都市。非裔画家威廉·H·约翰逊(William H·Johnson)描绘了纽约哈林区的街头风景,一对衣着光鲜时髦的情侣在酒吧前闲谈。
雷金纳德·马什 Reginald Marsh—Twenty Cent Movie, 1936
在大萧条时期,好莱坞已到达全盛。刚出现的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让美国人痴迷于躲进影院、逃避苦闷的现实。在这个时代,电影明星成了全民偶像。在雷金纳德·马什(Reginald Marsh)的《二十美分的电影》里,女人们纷纷模范好莱坞女星的打扮,最右边的男人一身夸张艳丽的西服,模仿黑帮电影角色的神情和姿势靠墙站着。他们都渴望电影里的人生。
爱德华·霍珀 Edward Hooper— New York Movie, 1939
然而,爱德华·霍珀(Edward Hooper)的《纽约电影》似乎暗示我们,在轻浮和享乐的表面下,孤独充斥了人的生活。影院里,只有两个观众在座位上看着黑白的荧幕。年轻的女孩退到走廊,轻轻地靠着墙。她的思绪在别处,她想去别处。画面的静谧让我们忽略了电影配乐该有的声响,以及电影院之外的,咆哮的现实。
在疲惫的土地上悼念田园牧歌
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变了美国的景观和人的生活方式。许多艺术家选择描绘农村,寻找一个远离现代化和经济危机的尘嚣的世界。
格兰特·伍德 Grant Wood - American Gothic
本次展览中最受期待的作品莫过于格兰特·伍德的《美国哥特》,这是它第一次离开北美,来欧洲展出。和很多人以为的不同,这幅画描绘了站在谷仓前的一对父女。他们的拘谨被认为是象征逐渐消失了的自律、禁欲的清教主义道德。这幅画带着怀旧的感情,凝望在被理想化了的农耕社会里,依赖土地生活的人。
托马斯·哈特·本顿 Thomas Hart Benton—Cotton Pickers, 1945
在拜访乔治亚州时,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描绘了在严酷的夏日里在田间捡棉花的农民。在种族主义顽固扎根的美国南方,棉花的种植和采摘是当时黑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世代从事这种劳动,却无法摆脱贫穷。
亚历山大·霍格 Alexandre Hogue — Erosion No. 2—Mother Earth Laid Bare, 1936
经济危机让农民的日子更加艰难,为了维持物价,罗斯福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让他们不要再生产。在亚历山大·霍格(Alexandre Hogue)的《赤裸的大地之母》里,一具疲惫的女性身体象征了干涸、荒芜的土地。农具被遗弃了,人们停止耕耘,谁也不知大地何时会复苏。
不可阻挡的工业力量和剥削
查尔斯·希勒 Charles Sheeler—American Landscape, 1930
大萧条横扫全国,让无数人失去工作,生活在贫困和恐慌中。尽管很多工厂倒闭了,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美国步不停歇地继续生产,在轰鸣声中朝着工业化前进。
乔·琼斯 Joe Jones — Roustabouts ,1934
由于工作紧缺,为了生存,工人不得不忍受严酷的剥削,廉价出售自己的劳动。在乔·琼斯(Joe Jones) 的《码头工人》里,圣路易斯的年轻黑人男性成为了苦力,默默承受白人老板的训斥。背景里,工厂喷出的黑色烟尘把天空和码头熏染得黯淡而阴郁。
爱丽丝·尼尔 Alice Neel — Pat Whalen, 1935
1930年代,大量的工人罢工和游行在全美国展开。劳工组织争取保护工人的权益,他们被企业称为意图摧毁美国工业的“红色的共产主义者”。最终,这些行动改变了美国的劳工法律,让大多数美国人意识到,工会是真正的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画家爱丽丝·尼尔(Alice Neel)是一个积极共产主义者,她笔下的帕特·惠伦(Pat Whalen)—— 工会运动的领袖人物——在读完罢工的新闻后,双手紧握成拳,忧虑而坚毅。
在不公正、歧视和战争的阴影里挣扎
除了经济的衰退和生活的贫困,1930年代的美国深深地陷在内忧和外患中。
乔·琼斯 Joe Jones — American Justice,1933
受到经济危机最严重的破坏的群体是非裔美国人。到1932年,几乎一半的美国黑人都失业了。在一些北方城市,黑人的工作会被无条件地让给失业的白人。在美国南方,种族主义者对黑人滥用私刑的事件不断增加。乔·琼斯(Joe Jones) 的《美国式正义》控诉了这样的罪恶: 一个年轻的黑人女孩被臭名昭著的3K党处以了绞刑,她的房屋在远处燃烧。
菲利普·加斯顿 Philip Guston—Bombardment, 1937
与此同时,欧洲正酝酿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美国艺术家没有对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侵略熟视无睹。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在读到西班牙内战的新闻后创作了《轰炸》,如同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一样,这幅作品悼念了被战争夺走的生命。
皮特·布鲁姆(Peter Blume)的《永恒的城市》把墨索里尼描绘成了一只绿头黄身的怪物。路易斯·古列尔米(Louis Guglielmi)让在列林的肖像出现在了美国凤凰城的沙漠里。感受到步步逼近的战争,美国的艺术家不仅被卷入汹涌的时代,也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乔治亚·欧姬芙 Georgia O’Keeffe—Cow‘s Skull with Calico Roses, 1931
当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时,美国的艺术家用新的美学表达捕捉了社会的巨变。到了1940年代,美国的艺术主要被由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代表的抽象艺术,和以爱德华·霍珀(Edward Hooper)为首的现实主义引领。这两种看似差异巨大的美学语言都受到了1930年代这些多元而激烈的艺术的影响。在大萧条时代慌乱的轰鸣声中,美国现代艺术生根了。
展览信息
地点:皇家艺术研究院 Royal Academy of Arts
时间:2017年2月25日——2017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