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对通神—王金钟油画作品欣赏

悟对通神—王金钟油画作品欣赏

悟对通神—王金钟油画作品欣赏

日期:2016-06-06 09:31:28 来源:卓克艺术网

美术 >悟对通神—王金钟油画作品欣赏

悟对通神—王金钟油画作品欣赏
摄影/秦宏才 文字/张海燕(《写生中国》杂志社主编)

   王金钟,山西大同恒山人,现任中国徐悲鸿画院副院长兼油画院院长。1988《塞上人家》获山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首届油画展览银奖;2007《大风景》获CCTV中国当代油画展播优秀奖并永久性的收藏在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2007《叠》获首届“普阳杯•和谐中国”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2008《大风景系列》获北京油画家协会首届油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2009 入编《中国书画家大词典》当代卷;2009 授予“新中文化交流使者”称号(新加坡美术家联合总会); 2010王金钟个人油画展(新加坡美术总会展览馆);2010 《萌动》王金钟个人油画展(北京);2010 《春》获“2010北京国际友好色彩美术大展(亚太区)金奖;2010 入选当代精品书画典藏(世界文化出版社);2010 入选当代艺术年鉴(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获“2010纪念徐悲鸿115周年国际书画精品展”优秀奖。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克举给王金钟的评语:金钟的画讲究一个“意”字。他的作品在尊重视觉感受的同时,讲求笔意通顺流畅,笔笔相映而气脉相连,通过用笔着色的节奏韵律进而连接成一个气势宏大的具有强烈表象主义气质的意象世界,画家自身的情感、气质、心境、个性在这个意象世界里一览无余,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澄怀观象”、“悟对通神”、“度物象而取其真”之意也。
   金钟的画自然又是有“趣”的。平日生活里的金钟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经常即兴发挥他的搞怪天赋,引来阵阵笑声。画当如其人,自然不会平庸无味,从他的画里我们不难找到有趣的处理,使生活中司空见惯且平庸的风景变的独特而神秘。除去画家自我的气质原因,还在于金钟对提炼绘画语言能力的重视和研究。
   说到金钟,又不能不提到一个“活”字。金钟善于观察思考和学习,善于动脑筋,这让他的思路和画路宽阔而活跃,还记得不知什么时候起,金钟开始用沙子为元素做起了材料,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从平面的布上做到了立体的空间当中,最近一次他来找我看画的稿子,发现都已经开始用电脑技术处理起画面来。“活”字里面有创新啊,“活”正是一种强烈创造欲和创造力的展示。

   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陈远华对王金钟的评语:认识金钟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初识时,只觉得他不善言谈,性格谦和敦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由朋友变成了同事,在更多的接触中,我发现生长在山西这块中原沃土上的他吸收了中华传统美学的大气厚重,汲养于壁画石刻的神秘禅境,保留了山川大河的蓬勃气韵。
   都说画如其人,金钟的画也一如他的人一样,早期的“大风景系列”,取材于塞北中原的苍茫,把西北人特有的高冷气质跃染布上。后来的“普度系列”更是缘于山西深厚的历史人文沉淀。缘于他常年浸淫于佛光寺、大云院、开化寺、永乐宫等等的这些中国古代壁画的杰作之中,用西方的绘画体系重新阐释东方的古典意境。而在这两个系列的不断并行研磨过后,他在新的“印象系列”中找到了初心和本心的契合点。将“普度”的精神信仰投射到了“风景”的画面中。“印象”的风景不再是自然的孤独伫立,是他精神世界中可以依附的境迹。
   金钟并不满足于架上绘画所能带给他的快意。近年来他还不断尝试创新与新的艺术形式,独树一帜的用微小世界的尘埃来堆积神圣世界的佛陀。微小与宏大的另类叙事,让人更感虔诚的可贵。愿金钟在艺术与信仰中坚定前行。

   王金钟,山西大同人,中国徐悲鸿画院油画院院长,著名油画家。自幼习画,善于用画笔说话,他的画,充满了生命和情感的气息。他的艺术感悟能力极强,其作品有一种深不可测不可抗拒的魔力,一笔一画,哪怕一条线,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他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他的艺术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王金钟花卉油画作品画面精美,烂漫花色在油画作品中绚烂的盛放,充斥着温暖的气氛,粉润可人,令人心旷神怡。色彩富有层次感,紫色、淡紫色、白色、蓝色交相呼应着,让我们不想将视线移开,只想在这样的作品中感受饱满真挚、梦幻温馨的大自然给我们的美好和期冀。

   王金钟的《花》系列,较多雅致的暖调,绽放于春夏秋冬的季节轮回,以及阴晴雨雪的聚散相依里,不惊不乍,兀自华美、清丽或冷艳。而在所有这些画面中,我们看到画家对周边微妙温存着的光影深情驻目的过程,看到画家对色彩的敏感、态度和自如运用,看到他倾注于每一个细小笔触中的诗意和真实情愫。

   我们仿佛进入某种类似弗雷室内乐的意境,困扰和纷繁轰然瓦解,只留暖阳清风萦绕左右。王金钟静物的另一种类型,是以高度的写实来描述生活语境的新经验。洛佩斯对周边环境童真般的心态和想象,尤恩的严谨、秩序和新构成感,对他的创作有较为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王金钟的风景画,水是永恒的题材。《港湾》、《船》、《大风景》……这些以水为魂或与水血脉相连的作品,代表着画家创作的新视域和自我突破的新期待。

   当王金钟用完全理性的眼光去观察和描绘对象时,他首先要传达“物是其所是”的客观与冷峻。但与此同时,他又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表现,赋予事物以柔软的活力和光彩。王金钟用巧思和不着痕迹的经营,传递他对绘画结构关系的理解和表达,以不紧不慢的从容心态,逐层、有序展开他想要营造的氛围和情境,从而使表达更加细腻和灵动。

   从西北到江南,从祖国到欧美,王金钟似乎一直在寻找他心灵的故乡。故园恋、朝圣心和江南情,始终交织在他行走和上下求索的旅程。金钟在日常不经意的细节里找到创作的灵感和感动,他的作品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某种意犹未尽。

   王金钟的绘画艺术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的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
   他的作品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他的作品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画家”。

   金钟笔下的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森林溪流有葱郁的美,山水湖泊有壮丽的美,乡村小景更有静谧的美。将风景的写意与生活的点滴完美的融合,犹如清泉般的情感细腻的流露。他的这些浸润人心的中国风景油画将独特的乡土情怀展现,让我们享受到久违的闲适与平静,仿佛置身其中的美妙感受让我们暂时远离了尘嚣的烦扰,嗅到自然的清新与美妙。

   遍观王金钟的作品,几乎全部充溢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如《缘系列》便可以很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其以鲁本斯为代表的暗部透明薄涂、亮部不透明厚涂的风格和独特技法,表现了主题人物的雍雅与禅境,诠释了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作品题材从现实生活中取得,并删除掉一切非本质的创作理念。

   无论是作为领导者还是艺术家,王金钟都处于黄金时期,他已经获得了许多全国奖项,还远赴欧洲各国进行国际性的交流。这些人生的实践和艺术活动使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辽远,也奠定了他精彩的艺术生命旅程的不断前行。

王金钟:风景自是原乡
牧峤

   每次接触艺术家,都难免会在交谈间打探他们创作初始的缘来,也都绕不过一个话题,故乡。不得不说,那块我们生长的土地所带来的记忆,往往会成为自然的惯性,贴在每一个人的背后,成为底色,并不因为远离而被覆盖。这让艺术发展一直带有着地域性的表征,虽然今天我们已不再以固定的范式更迭,来分辨艺术的内涵,可作品的深层依旧带有本能的乡愁,也可以说是视觉、触觉、审美对精神的思念。

   初见金钟老师,他并不善谈。不过,提起他的故乡,他倒是来了兴致,说起耳濡目染的山西壁画。论及壁画艺术,山西作为中原重要的佛教与道教发展的区域,有着颇为壮丽的收藏。自唐至清,佛光寺唐代壁画、大云院五代壁画、开化寺宋代壁画、岩山寺金代壁画、芮城永乐宫道教壁画等等,这些中国古代壁画中的杰作,都完好保存在山西。历史的沉积,不断的在山西这片土地上记录了三生百态,年代久远,却不减光泽。

   “我看着它们长大,这是我记忆的一部分。”他说,他对美的认识,来自这些古老墙壁的启示,它建立了他对色彩的感知,虽然系统的色彩观是西方的,但审美确实源自东方,这是无论如何不能改变的天性。他创作《佛音》的最初,也正是源于这些壁画所透出的深意,一种对信仰的皈依。

   早期佛像创作,他试图吸收壁画中形体塑造,在视觉上创造出一种佛像的体量感,在画面的肌理处理上,试图通过模仿佛像经过长时间的日月侵蚀而形成的岁月的斑驳,通过写实性的语言再现佛的精神。在色调的处理上趋近于壁画风蚀的大地色为主,同时将佛的造型置于可景深中,延伸佛的示意。

   而后他的作品将佛的形象逐渐隐去,从具象到抽象,是将佛从形体中释放,还原成精神性的光泽。在放弃形态的过程中,并非是摒弃传统的音韵,而是将情愫转化成更亲密的意向,探寻新的形式。就好像土地不断被翻新,艺术的新生也是从尝试中涅槃。

   此外《大风景》以极具张力的表现性油画语言,展现了金钟老师对写意精神的解读。在面对土地与个人的关系时,他既注重风景原生的本质,缅怀与规则迥异的自然形态,又以色彩与肌理解构了风景的外貌,延长了土地中复杂的存在关系。视觉上造成观看的具象与抽象的混淆,现实与虚拟的错位。他的找寻的路径,和他腼腆的个性截然不同,通过记录不断的变化的写生,将我们带回到今日的境遇当中——整个时代都满布乡愁。我们大多数已不再亲近土地,不再理解饥荒、野性、遥远的山脉与流水,解除了与土地的依赖关系,开始习惯城市满布风尘的脸。

   今天的作品承载了多维度的审美,包容艺术家以不同形式去寻找他的家园,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然而失落的精神,往往是可求而不可得的,现实的本质正如金钟老师家乡的壁画一般,只可缅怀,却不可重温。

   精神的原乡,是小的土地,也是大的风景。思乡情结,涵括了自古以来时代变迁的失落,如永动机一般驱使人不断寻找渴求的精神原乡,而今更是尤为的明显。金钟老师说,他不断在建立每幅作品独立的新鲜感,不被符号湮没,因为艺术不是以符号充当语言,而是要不停的行走。也可以说,他的作品难以在当代艺术类型化、符号化的趋同性里界定、归类,而是在自愿边缘化的选择中,坚守着他质疑与率真地表现。

以笔墨生精彩----读王金钟油画
张红梅(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王金钟是几年前我们文化考察去大同时辗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在大同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陪着我们看云冈、游浑源、上悬空寺,他的热情和纯朴让大家一见如故。后来几年间,陆续知道他到了北京,进入到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届油画创作硕士研究生班深造,而其画,在执著和悟性之下终有所成。
   王金钟的画多从自然入手,以淋漓大气的笔墨描绘着家乡的自然风光,正象他自己所说的:“在风景中长大的我,体内涌动着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在山脉前,我总能被他们或雄浑或绵延的气势所折服。”王金钟把这种对于自然山川的挚爱即情所致,营造出了“登高壮观天地间”的境界。如在《大风景》系列中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云彩和水汽、山峦与村落,在他的画里都写意化了,诗意化了,画面中没有追求田野、山川的细节,有的只是山体、云雾的大的体面转折,这种刻意的经营却使画面的气势与厚重感愈加完整、坚实。王金钟借助画面表现出了自然山川沉着的张力,这种张力使作品超越了人们熟悉的自然主义的表象,进入到了一个氤氲的表现空间。他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人们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以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诠释着眼中的山川与四季。

   在看似简练的画面之下,却内涵着汹涌、浑厚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隐藏在画面深处的,有着蓬勃的生命本质,由此可以看出王金钟对于自然界的表现是含蓄而粗旷的,这也正应和着他本人性格中的质朴与豪爽,而晋地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又成就了他对于家园、故土的精神回归。

   古人说“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静时是性,动则是情”。绘画就是艺术家内心沉静情感的一个物化的形态,它的完成是基于艺术家个人对于生活的记忆,这种生活与艺术家是息息相关、血脉相连的。记得初相识时,他和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远离绘画的遗憾,由于种种原因,王金钟曾一度停笔,但对于艺术的强烈渴求使他又重新起程,多年的积淀,使他的人生经验更醇厚,更有味道,借助于自然风景,王金钟完成着自我情感的提升。

   王金钟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非自然化的,或写意,或夸张。他用简约、写意的色调表现秋冬的寂静雪野;借助夸张的色彩来表现季节的热烈变化,高纯度的色彩斑驳交错,明亮的蓝、绿、红、黄形成了色彩交响,既有朴素、热烈,又有奔放、神秘。王金钟在画面中赋予了色彩丰厚的生长力,灵活而即兴地捕捉每一个自然影像,借助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以最直接的笔触和一片片绚丽的色调,叠印出一个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通过色彩构成的抽象使人看到广袤自然的四季变化。人民大学王克举教授这样评价王金钟的画:“通过用笔着色的节奏韵律进而连接成一个气势宏大的具有强烈表象主义气质的意象世界,画家 自身的情感、气质、心境、个性在这个意象世界里一览无余”。
   对于风景的描绘,在当代艺术家中并不少见,在王金钟的风景画里,可以看出凭着自己对于艺术的执著和敏锐的天性,已经初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空间,这个空间是充满了灵性的,它抛开了无数的细节,直接将风景概括成各种符号,再构成一个个画面,线条和色彩便以独立的符号要素进入其间,这种由符号建立起来的个性图示还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依靠王金钟以敏锐的艺术感知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来完成。
   远离绘画十几年,再回归于创作,使绘画对于王金钟更有着别于他人的意义,他以自己独特的对于自然的审美意识,传达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精神价值。就像他对自己的评价那样:天生就是画画的。艺术已经成为王金钟生命中唯一的信仰,借助笔墨他表现生命的本质,我们期待他未来更多的精彩。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