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云林:逸笔草草 清虚事业无人解

倪云林:逸笔草草 清虚事业无人解

倪云林:逸笔草草 清虚事业无人解

日期:2016-05-26 09:40:36 来源:新浪收藏

美术 >倪云林:逸笔草草 清虚事业无人解

《幽涧寒松图》 立轴 纸本 纵59.7厘米 横5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竹枝图卷》 纸本 纵34厘米 横7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长得青姿玉立,冲淡淳雅,睥睨世俗,不隐不仕,大有魏晋名士之风,后人亦多以“高士”称之。他的家族,是东吴三大豪富之一,家中藏书数千卷,后来他散财离家浪迹江湖,度过最后二十年时光。他被后人尊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但他自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画山水从来不画人,曾有人问之,他回答说,“当今哪有什么人物呢?”因为在他眼里,“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朱阳馆主裘马轻狂
  倪瓒(1301-1374),又名珽,字元镇,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他别号众多,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云林子”,简称“云林”。“天下多事矣,吾将遨游以玩世”,这是倪云林的生平自述,他的一生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特异、超脱的存在。
  “励志务为学,守义思居贞。闭户读书史,出门求友生。放笔作词赋,览时多论评。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这是倪瓒早年所作的《述怀》诗,讲述了他早年失怙,在长兄倪昭奎的教导下成长、立志的经历。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倪云林在他的早年,虽然不忘勤学读书,却没有对功名的向往,没有出仕为官的打算,而是希望“居贞”“闭户”,最大的理想是留“令名”于后世。当然,倪云林说“富贵乌足道”,却未免令人发噱。根据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记载:“东吴富家,为松江曹云西、无锡倪云林、昆山顾玉山,声华文物,可以并称”,倪瓒为世家子弟,其父、兄又善于理财,故倪家为当时东吴三大巨富之一。因此,对早年的倪云林来说,富贵确实是不足为道的小事了。这段时期,倪云林一方面注重自身的修养,一方面广交朋友,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
  长兄死后,倪云林在他遗留的玄文观的基础上,建立了“清閟阁”建筑群,其主体建筑清閟阁:“如方塔三层,疏窗四眺,远浦遥峦,云霞变幻,弹指万状。窗外峻岩怪石,皆太湖灵璧之奇,高于楼堞。松篁兰菊,茏葱交翠,风枝摇曳,凉阴满苔。阁中藏书数千卷,手自勘定,三代鼎彝,名琴古玉,分列左右”。与之配置的建筑有云林堂、逍遥仙亭、朱阳馆、雪鹤洞、海岳翁书画轩等,宛若人间仙境。倪云林此时的自号有朱阳馆主、莆闲仙卿等,饶有富贵闲适之气。
  然而好景不长,官吏勒索、人事应酬以及治理不善,倪家生计日渐窘迫。终于,在倪云林五十一岁那年,他“鬻田产”、散家财,开始了二十余年的浪迹生涯。他居无定所,在太湖四周的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游荡。有时住在古庙里,有时寄寓在朋友家,有时则以舟为家,漂泊无定。他对元朝政权全无好感,元帝曾派专使至江南,让江南名士为其新建的“飞楼”赋诗赞美,众士人争先邀宠,倪云林却不肯“缀艳词以媚权贵”。元亡以后,他对新建立的洪武一朝也保持距离,“明初被召,固辞不起”,落款时也不署洪武年号,只书甲子。此时的倪云林自号无住庵主、曲全叟,似乎饱含了生活的艰辛和悲凉,但不与世俯仰的气节却从未变过。
  “断送一生棋局里,破除万事酒杯中。清虚事业无人解,听雨移时又听风”,孤高、浪漫的倪云林注定不能像棋手那样精确地筹划人生,只能在酒杯和笔墨之间创建出一番别样的“清虚事业”。
  倪瓒的山水画面貌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山水画发展史上也独树一帜。其成熟期的作品在构图上极为简括,多半只作一个开合,即近景画石坡土岸,上植三五株枯荣相间的树木,远景为一两脉平坡远岫,山石林木都用渴笔淡墨轻拂而出。他用笔着力甚轻,笔行纸上,若即若离,似实还虚。远山与近树之间则有大片留白,不着一物,意为水面。树下或添一草亭,几乎不见人物,给人以静谧、萧索、空旷、荒寒之感。这种构图和笔墨情调被倪云林反复运用,形成他特有的绘画图式——“一河两岸”。
  这种图式在倪瓒早期的作品如《秋林野兴图》、《水竹居图》中就已经出现,此时的风格严正、精细而合乎法度。进入中年以后,倪云林的画风转向简约、疏朗,他开始把人生经历和审美倾向注入笔墨当中,此时的代表作有《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等。《渔庄秋霁图》是“一河两岸”图式成熟的标志。这是倪云林五十五岁时的作品,画面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为远景,几座山峦平缓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表现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枝叶扶疏,风姿绰约。水中不见帆影,山岸不见人迹。在画法上,倪云林用“折带皴”描绘山石,用枯笔画树。树梢枝丫用雀爪笔法点画,有书法意味。画面中右方以小楷长款连接上下景物。全图浑然一体。晚年的倪云林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现今流传的《古树茅亭图》《溪山仙馆图》《松亭山色图》《容膝斋图》等代表作都出自这一时期。此时的画风更加清润自然,构图以“一河两岸”为主,却无雷同之感,既有理性的处理,又焕发着空灵清润的生命气息。
  在中国画史上,倪云林被认为是“逸格”的代表。宋黄休复提出“逸、神、妙、能”的品评标准,他对“逸格”的定义是:“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这个“逸格” 跳出了以技法标准品评绘画作品的范畴,进入了另一个审美层次。董其昌曾说:“吴仲圭大有神气,黄子久特妙风格,王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然,米颠后一人而已。”从车马轻裘到落魄江湖,人生的起伏让倪云林的画作日渐成熟自然,却始终没有沾染一丝尘俗和喧嚣。可见,倪云林和他自恃的高洁、孤直表里如一,是真正的“高士”。
  作书清疏古淡天成
  有元一代,国祚不久,自“元人冠冕”赵孟頫出,就笼罩了整个元代书坛。其中能够异军突起的只有鲜于枢、张雨、杨维桢、康里巎巎等数人,其中也包括倪瓒。相比大多数书家以晋唐书法为宗,以遒媚流畅为主的书家,倪云林的书法也显得特立独行。其代表书风兼具褚遂良的宽博秀雅和欧阳询的清劲硬朗,又富有钟繇书法的浓重隶意,形成了自己古而媚、密而疏的风格。清人笪重光评其书法云:“云林书法得笔于分隶,而所书 《内景黄庭经卷》 宛然杨、许遗意,可想见六朝风度,非宋元诸公所能仿佛。元镇真翰墨第一人,不食烟火而 登仙者矣”。
  倪瓒的早年有十分优厚的学习环境。他以其巨富之家,搜集了大量珍贵书画,他的清閟阁里设有专室储藏。在书法方面,他收藏有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陶弘景《画版帖》、智永《月仪帖》、褚遂良《楷书千字文》、张旭《秋深帖》、米芾《海岳庵图》及《宝章待访录》、赵孟頫小楷《过秦论》等传世佳作。这可能是倪瓒书风少受时风浸染,卓尔不群的一个原因。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倪云林书法,主要是题画,也包括诗稿、跋文和少量独幅作品。从形式上区分,倪云林少有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大多都是以题画诗的形式出现。就书体而言,倪云林的书法绝大多数属于小楷,从作品的整体结合感来说,小楷更适合他萧散、空灵的画风。《淡室诗轴》是倪云林为友人写的—首七律诗。诗中寄托了他避世索居、与白云幽禽为伴的心境。这是倪云林存世作品中唯一的一件大字行楷书,字径约3厘米见方,通篇布局疏朗,错落有致,古淡天成,绝无俗尘。就细节而言,此作逸笔草草,并不完美,就整体而言却有点铁成金。此作用笔瘦劲,结字摇曳多姿,章法上行气贯通,时大时小、时长时扁,给人琳琅满目、潇洒出尘之感。
  倪云林是全面的艺术家,除了诗、书、画以外,还擅长造园。中国古代园林和诗词书画一样,讲究造境,倪云林颇得其中奥妙,他的园林作品首推“清閟阁”建筑群,以及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他的《狮子林图》还流传至今。中国的造园又称“构园”,如绘画中的“经营位置”,倪云林构园也如同经营画作,虽然我们今天少见真容,但从他的画作和书法当中,或能窥探一二。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