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春天

“有意味”的春天

“有意味”的春天

日期:2016-04-15 16:20:54 来源:张鸿然艺术工作室
关联艺术家:

美术 >“有意味”的春天

   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艺术创作方式,“写生”因其具有独特的现场性、直接性、互动性,近年来,再次成为艺术家们观察现实、剖析现实、表现现实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纷纷走出养尊处优的画室,跋山涉水,走进自然,以心状物,转物为形,汇形为画,寻求创作的灵感和思想的启迪。

   在艺术家笔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皆可入画;一日之间,黎明、清晨、日中、傍晚、深夜均益挥毫;一生之中,飞禽走兽、草木虫鱼、器皿物件咸适泼墨。张鸿然亦不例外。经过整个冬天的广泛阅读、刻苦练笔、思考沉淀,其创作的欲望和才情,在阳春三月,在烟雨江南,如雨后春笋,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他的写生,立足苏州,就地取材,自成体系,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善于用慧眼妙笔,于画布精微处点染,于生活无声处勾勒,或隐或显,书写自己对于人生、自然、世界的感知与了悟。

   纵观张鸿然2016年春天创作的一组作品,无论尺幅大小和内容繁简,每一幅都“来源于生活”,但又都“高于生活”,其线条、色彩、运笔、主题等,均不是完全精确科学的写实再现,而是深入浅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理论由19世纪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fve Bell1881-1964)提出,他认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张鸿然正是通过有意识的形式自觉用理智和情感,把握和表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终极实在以唤醒欣赏者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情感,使其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画面背后的深意。

    写生,是一种极具个人性和观念性的艺术表达方式,是不同时间,创作者不同观察角度、绘画思想、艺术心境的折射,是一个人绘画能力和艺术禀赋的体现,因其偶然和不可复制而显得弥足珍贵。它不是单纯的造型色彩、物体复制和场景再现,否则,高倍像素的录像机和照相机便可替代。平日风趣幽默的张鸿然,写生时则判若两人,他吐纳调息,摒弃杂念,全神贯注,迅速进入创作状态,往往双眉紧锁,目光如炬,追求眼从心、心从手、手从天之“天人合一”的境界。数十年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到的审美素养,造就了其对景物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再现能力。因为置身桃红柳绿的江南,深谙“水是江南的灵魂,是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所以能够匠心独到地做主观取舍处理,从而“有意味”地再现汤汤春水。他擅长巧妙借用西洋画的颜料、用笔、构图等纯粹的艺术语言,描绘具有浓郁中国传统写意味道的水墨江南图,且气韵生动,意境唯美。其西洋笔墨的趣味和文人精神的旨归,常常令人浮想联翩、寻味良久。阅读他的写生作品,总能唤醒遥远的记忆,尤其是那些儿时诵读过的古典诗文,都会如火花般迸溅奔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在画布上,张鸿然将整体色感调配成青绿色,营造出一派隐约缥缈、凝绿滴翠、“天光云影共徘徊”、令人神往的水乡风光。再通过空间透视,动静结合,虚实相称,将远山、林木、篱笆、人家、雾霭、倒影、涟漪、小鸭等,举重若轻,了了勾画,点染涂抹,真正一个丹青妙手!于是,小桥、流水、人家,粉墙、竹木、黛瓦,便栩栩如生于画布之上,鲜活而灵动,明心而见性。某日,读到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突然懂得张鸿然选择“水”为意象,原来也是为了赞美如水一样,给予他创作热情、善良宽容、柔弱秀美又坚韧顽强的“第二故乡”的人民。常言道:“万绿丛中一点红”,河边那一个穿红衣、戴草帽的浣纱女,原始而农耕的洗衣方式,举手投足,一笑一颦,俨然一首山水田园诗,她就是名副其实的“诗眼”,而张鸿然运用色彩对比的神来之笔,也由此可见一斑。

   卡夫卡说过:“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被唤醒的图画”。作家用文字表现,舞者用肢体表现,歌者用旋律表现,画家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有趣的是,张鸿然的写生作品,一揉一搓,一擦一抹,一点一划,一扫一摆,一拉一刮,轻重缓急,快慢起落之间,竟有一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和节奏,时而高亢激越如关西大汉的铜琵琶,时而娇婉细腻似豆蔻女郎的红牙板,赏心悦目,怡情怡性,拍案叫绝——为艺术之间的相通相融。

   这个春天,进入不惑之年的张鸿然,倍加勤奋,马不停蹄,只争朝夕,四处写生。除了“水”,还画了大片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遍野怒放洁白如雪的树山梨花,停泊岸边等待起航的旧渔船,废弃的苏联人援建的发电厂等。不难发现,相比其之前具有代表性的、较为纯粹的写意油画“荷”系列,他的写生选材和表现形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写实成分似乎更多一点。这是因为,作为大地之子,作为农民的儿子,一年一年,眼睁睁地看着肥沃的土地日渐消逝,人造山水以假乱真,扼腕心痛,寸管难表。但他也明白,改革是把双刃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止城市化的进程,惟愿用手中的西洋画笔,留住江南昔日美好的真山真水,还有不该忘却的发展历史和为之付出的代价,让“无根”的城市人,有“根”可寻;让江南的子孙后代,有“念”可想;让纯真的艺术家,有“情”可寄。

   因此,张鸿然笔下“有意味”的“春天”,形神兼备、表里相符。他不但能用油画的形式写意“春天”,而且能用写生作品安放江南渐行渐远的“春天”和“乡愁”,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艺术家创作的“四季如春”。“生命不息,创作不止”,期待张鸿然艺术创作的“每一春”。

作者简介:

胡笑梅,女,浙江宁波人,教育、文学双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姑苏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姑苏区教育科研带头人,苏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出版文学评论集《楼梯上的三重奏》《梅花怒放的盛宴》,苏州首届“金圣叹”文学评论奖获得者,作品多发表于《文艺报》《文学报》《文学界》《民族文学》《朔方》《江苏作家》《苏州文艺评论》《少年文艺》等报刊杂志。

张 鸿 然 艺 术 简 历

张鸿然(原名:张勇,号:三山居士),籍贯:安徽金寨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居:江苏苏州 ,党派:民革党员 。苏州中山进修学院副院长、苏州高新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

大学毕业后,鸿然只身前往苏州从事美术教学创作二十几载,对苏州玉雕、竹木核牙雕、石雕、刺绣等各类工艺美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美术造型教学课程体系,先后培养了多名江苏省玉雕大师和海派玉雕大师。

2011年,在民革苏州市委领导们的关怀下,成立“张鸿然艺术工作室”,并创办了“鸿然堂”苏州创意文化礼品及艺术衍生品品牌。

近几年来,鸿然先后在苏州、北京、米兰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品常见于《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名城早报》、《21世纪书画》、《亚洲美术》等报纸刊物,并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勇油画作品集》。

2001年05月:油画作品《呐喊》由中华艺术基金会收藏。  

2001年07月:《奥运在我心中》被北京奥组委收藏。

2011年09月:油画作品《孙中山与苏州》被苏州民革市委收藏。多幅作品被欧洲设计学院等院校机构及国内外友人收藏。

鸿然在教书育人创作之余,捐献作品给苏州市红十字会,所拍善款资助苏州智障学校学生和汶川等地困难学生。2015年,张鸿然在苏州发起“学士梦·鸿然堂助学社”,集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大别山“将军之乡”贫困艺术生圆大学梦。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