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皇家图书馆(Biblioteca Reale)所藏的一幅据说是莱昂纳多•达 •芬奇(Leonardo da Vinci)创作于1512年的红粉笔自画像称得上是他们的镇馆之宝。但是,除了精妙的创作之外,这件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还有一个让修复师们挠头的问题: 一些纸质作品中常见的“褪色“ ,即泛红的棕色小点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据《发现》(Discover)杂志报道,直到最近,研究者们都无法确定究竟是化学反应还是生物侵蚀导致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也因此无法对这件无价之宝进行修复,因为在没有确定原因的情况下进行修复工作可能会导致对作品的更大伤害。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斑点其实是由两者共同造成的:化学反应与生物过程的结合,使得纸面上的真菌 得以繁殖。这个由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ife Sciences)的瓜达鲁佩·皮纳尔(Guadalupe Pinar)领导的突破性的研究结果,也许可以成为修复这件作品的关键。
科学家们发表于2015年12月的研究发现表明作品状况的恶化与真菌的关联很大,大家也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告内容。报告还提到,在这幅肖像画上发现的真菌是通过DNA检测得出,当中还发现了一种之前未知的种类。
不过,皮纳称生物活动大致是因为尘埃中的铁粒子在纸面上产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这些颗粒在纸面上形成了破坏点,而真菌有机体便栖息于此,在经过了几个世纪后,最终形成了那些红点。
《发现》在报道中提到,1987年一组研究人员建议将这幅绘画作品浸入环氧乙烷中进行处理,却使得作品险些遭到无法复原的破坏。虽然现代的科学技术可以通过非破坏性的手段找出更明确的受损原因,但是具体的修复方案还在计划当中。
无人如何,在找到病因之后,现在终于可以开始努力寻找对策来拯救这幅达·芬奇的作品让它不会消失于一团霉菌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