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伏
现为天津日报美术馆馆长,兼任天津书画主编,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2016年最新作品
将年初至今用不到两个月时间画的几十幅熊猫图集成一册,为了给朋友看着方便。或博一嗔,或博一笑,唯此足矣。
取名《知白守黑》,其意有三。岁值丙申,本人年届五十有七,似乎才明白做人应知白守黑的道理。知白守黑,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 黑,为天下式。”意为内心光明洁白,却要以沉默暗昧自守而做到和光同尘。在道家的修道方法中,静坐开始目内一片漆黑,久之可以虚室生白,直达一片光明。我 想做人既使不修道而觉悟料亦如此。其次,知白守黑在中国画中无笔墨处并非空白之物,而是一种特有语言。清人华琳在《南宗秘诀》中说过,“白即素纸之白。凡 山石之阳处,石坡之平白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 白。”在这里华琳说明画家可以根据形式需要,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知白守黑实乃中国画最玄妙之处。另外,黑白乃熊猫之本色,知白守黑应是画熊猫之最重要的 把握了。故起书名为《知白守黑集》。
2016年最新作品
8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早期猿人就和大熊猫的祖先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熊猫象个隐士,隐名埋名几百 万年,真正让人识得真容不过近百年。中国古代,熊猫几乎无画家涉猎,而当今以写意入画熊猫大家,也只有吴作人、刘海粟等。且刘氏之作只零零散散,而吴作人 熊猫题材作品,较齐白石于虾,徐悲鸿于马,黄胄于驴更未成大气候,也没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中国花鸟画,尤其元代以后兴起的文人花鸟画,被画家赋予花花鸟鸟 以文化精神,其中有人的品格和审美情境,有画家寄寓和性情的抒发。它表现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又连接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人画家们都喜欢在这个花鸟世界 里,借物抒情,借物言志,借古鉴今,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我把作画兴趣投之于熊猫身上,不仅因为古今鲜见画家涉猎,也不仅仅因为熊猫入画黑白分 明,极契合中国画笔墨造境的意趣,而是熊猫所独具的更富于寄托作画者精神情愫的天赋禀性吸引了我。其独清、静观、悠闲、憨厚,出心自远,坦腹星云……处处 无不发人和谐坐忘之念,给人以感悟,以想象,与人的审美情感息息相通。于是,卧松枕石、观云听泉,或徜徉于空谷,或信步于溪畔,一幅幅聚焦熊猫憨态可掬, 从从容容,宁静安闲的画面,便落在我画室案头之上的宣纸上,渲染幻化出一片片天地无尘的童话世界。在那一帧帧画里,不仅有着恬淡的情镜,缠绵的诗意,还有 些许魂牵梦绕似有似无的禅味。“你织凡尘,我续清梦”,“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一卷离骚消夜雨,几片芭蕉共秋寒”……一行行题跋在映入你眼帘的同 时,抑或也带给你心灵的抚慰。
清人王昱在《东庄论画》中有言:“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我作画即如是。放松身心,忘怀尘俗,享受以画为乐、为寄的陶醉。
神清气畅,其乐融融……
2016年最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