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与马云作品《桃花源》,成交价4220万港元
纵观今年当代艺术市场,偶有个别拍品表现惊艳,但市场整体表现平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今年秋拍成交额明显缩水;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拍卖行过于强调本土,无论是拍品征集还是展陈设计,抑或藏家资源,都与苏富比、佳士得存在不小差距,造成了部分买家流失。虽然拍卖行也在不断培育新的热点,但短期内对市场影响甚微。
亮点难掩颓势“大的经济形势不好”是近两年拍卖负责人的开场白。但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依然有个别专场表现可圈可点。比如今年中国嘉德首推现当代艺术夜场,总成交额达1.57亿元,成交率为96%。此专场涵盖了22位中国早期艺术家、学院绘画体系先锋人物、当代艺术领域一线艺术家以及新绘画艺术中最具潜质的中青年艺术家的24件作品。其中,石冲《欣慰中的年青人》以3795万元成交,余本《晚归》以632.5万元成交,丁方《悼歌》(两联)以1150万元成交,皆创下艺术家画作拍卖价格纪录,表明当代艺术精品依旧会有买家接盘。
这一现象还体现在北京匡时2015秋拍当代艺术专场中。谢南星作品《无题系列》No.4以465.75万元成交,创造了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然而这些个案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国内其他拍卖行当代艺术专场的下滑趋势。很多拍卖行的成交率及成交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此,阿特姐夫拍创始人胡湖表示,“我认为,谢南星的作品突然出现一个高价是偶然现象。从交易量上来讲,一两个高价对于目前的市场来讲是杯水车薪”。
“新星”能否救市
当代板块表现并不理想,艺术市场也在寻找新的热点。近年来,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每年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一批又一批的新兴现当代艺术家走马观花般出现在人们眼前,不少人将扭转艺术市场局势的希望寄托在新星身上。有专家表示,“在传统题材征集越来越难的局面下,很多拍卖行开始另辟蹊径,寻找新板块、新品种来吸引买家”。然而,能否如愿以偿呢?
从近两年的拍场行情来看,表现亮眼的“70后”当代艺术家已经开始在拍卖会上挑起大梁。除了已经成为市场明星的贾蔼力、王光乐、刘韡等人,在今年内地拍卖会中,又出现了一位新的“70后”市场新星:谢南星。有市场人士认为,这些所谓的新星是拍卖公司为了提升拍场整体氛围、为公司业绩制造亮点而捧起来的;也有观点认为,这些新星是整体市场大环境的自然选择,符合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的市场需求。
对此,胡湖认为,“内地拍卖行在顶尖作品的供应上缺乏延续性,无论是谢南星还是在嘉德拍出高价的石冲、赵半狄、丁方,都难以复制。这也是目前当代板块遇到的最大问题”。
国际化还有多远
与内地艺术拍卖市场颓靡之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拍卖市场的稳步增长。就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来讲,这两家拍卖行现当代部分的市场表现明显优于国内拍卖行现状。
香港苏富比2015秋拍“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共推出98件拍品,总成交额达到5.95亿港元,其中有16件拍品以超千万港元成交,成交率达73%。其中,草间弥生《No。 Red B》以5452万港元成交,刷新个人作品拍卖纪录,并夺得全场桂冠;曾梵志、马云合作的《桃花源》以4220万港元成交;东南亚艺术家亨德拉·古拿温的《濯洗瀑布下》和勒迈耶的《荷花池畔九女子图》最终分别以968万港元和1328万港元成交。
2015香港佳士得秋拍呈献包括新加坡艺术特别专场在内的四场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取得7.3亿港元的成交额。本次上拍作品汇集了日本、韩国、中国、新加坡等亚洲知名艺术家的数十件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今年中国当代艺术比重下降明显。这与香港佳士得近年力推的“泛亚洲化”策略相吻合。
按惯例,香港佳士得的夜场拍卖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板块重要的市场风向和数据指标。然而与香港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成交情况相比,国内现当代艺术拍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就征集的内容来看,国内本土拍卖行依旧延续“中国制造”这一标准,但在日趋国际化的艺术行业,这一筛选标准明显有些落伍;其次,市场里的艺术家资源有些青黄不接,尽管每年都推出一些新的艺术家,但实力参差不齐,很难被市场认可。
胡湖认为,造成目前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本土化现状的原因是由本土资源决定的。“国内市场需求最大的不是现当代艺术,而是近现代书画。何时内地的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能够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看齐,取决于内地收藏家们在审美、收藏、投资结构上的逐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