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构推出的匿名作者作品《花香》
《迷羚》
作品图片
文、图:广州日报 记者郭晓昊
在艺术品市场里,画家的名气往往决定了作品的身价。可高端市场目前呈现有价无市的状态,许多电商则打起了消费牌,将一些非知名的青年艺术家甚至是美院学生的作品挂在网上,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记者日前在网上发现一个众筹项目,相关说明称,该机构将挂牌作品的作者隐去,用画说话,不问出处,让买家如《中国好声音》导师般,只为艺术“转身”。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交易方式是艺术品电商模式的一种创新,但依旧是主打消费市场,而普通投资者在参与艺术品众筹项目时仍需谨慎,注意风险控制。
名头越大,价值越高——这是许多收藏者看画、买画时遵循的第一原则。那么,如果把所有作品的作者名字都隐去,你有足够的本事分辨出它们的技艺和价格高低吗?
机构隐匿作者姓名评画
记者近日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名为“我是画家——O2O隐姓竞画交易所”的众筹项目,项目简介称,主办方欲每年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年度中国最受大众喜爱的隐姓画作评展》,首创“只认画,不认人”的评画机制。截至记者发稿时,该项目共筹得资金27万元,已有7人认购,最低认购额为3万元/份,仅完成了筹款总目标的11%。
记者登录该网站发现,主办机构已经组织了一场隐姓画公开评选,分为网上初选和线下真画终选两部分。主办方表示,最终的获奖作品将在上海展出,并揭晓画家姓名,然后可以自愿交易。
这种效仿《中国好声音》的评选模式,收藏爱好者是否会买账呢?行家陈先生认为,这种交易方式的确是艺术品电商模式的一种创新,但依旧是主打消费市场,高端艺术品基本不可能放在这类小众平台上出手。
众筹降低门槛喜忧参半
如今,大到欲上市企业,小到一件工艺品,都可以采用众筹的方式,为的就是降低大众进入艺术品投资圈的门槛。行家胡先生认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艺术品众筹其实就是份额化交易的一种,机构的终极目标还是卖东西。艺术品创业项目的众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投资,每一份认购金额也相对较高。他建议艺术品爱好者在投入前,必须像投资房产、股票那样,冷静思考该项目的前景,注意风险控制。
事实上,正因为众筹市场的不成熟,总会有一些项目引发巨大争议。例如去年某艺术家的作品在众筹完毕后遭人非议,称其为骗局:“47份作品共有26位购买ID,其中发起ID也购买一份。几乎平均每个ID重复购买一次。”而26个购买ID中,24个信息几乎完全一致,都是在3月20日、3月21日、3月22日这3天注册的……对于此类现象,本报曾在《拍卖“做局” 当心黑庄》中有过详尽的披露。
专家观点
众筹需防四大风险
易筹网CEO柯斌表示,众筹的风险主要有四种,一是项目失败的风险,艺术品创作失败属于艺术家能力上的风险;二是整个商业众筹的行为失败,是整体经营能力的风险;三是法律风险;四是道德风险。他认为,面对这些风险,投资者要了解艺术家的评级、资历、过往创作、社会评价等进行考证,而经营风险是财务核算,参加众筹的投资者要评估项目是否值得参与,了解发起众筹的人,了解经营的成本核算是否合理,能否保证项目顺利完成。法律风险相对可控的,可以寻求法律顾问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