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安静的流逝 450cmx200cm 布上油画 熊宇
新艺术沙龙:感谢您昨天和我们分享的,关于“时间的节点”这个展览上的作品,和您创作的一些感受。今天我们想继续走进您的艺术故事, 聊聊“卡通”图示。一些媒体和评论文章都说,您是继何多苓,罗中立等老一代川派艺术家之后,四川画派的新秀,尤其谈到了您代表了70,80一代的“卡通”图示,您是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的?
熊宇:所谓“卡通一代”,在我们艺术家眼里,它是外界的一个笼统的说法。我们这辈艺术家里面,在生活和经历上跟以前的艺术家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一辈艺术家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这辈艺术家喜爱使用有点卡通式的造型和色彩,或者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创作。这样,外界可能就会把这种创作的方式定义为“卡通”的图示。很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在这一批艺术家里比较具有代表性。我自己觉得这只是创作的一种形式。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觉得我是在画“卡通”的绘画。
如果从源头上整理这个概念,首先就应该提到波普艺术。但是,这不是简单地借用卡通的图示来进行创作。我更愿意说,这是波普艺术思维方式的一种延续,或者演进,比如村上隆在创作的时候,会用到卡通形象,或直接引用卡通形象,像波普艺术一样的创作。这是第一种创作方式,也是大部分人关于我们前几年“卡通”绘画的认识。
注: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第二种创作方式是运用今天对卡通或是网络文化的理解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并不是要把这个图示描绘出来,而是用这种文化的感觉。比如说,我到峨眉山去旅行,旅行了一圈但是没有画任何一张画,回来之后,凭着感受画一张峨眉山的风景。你可以说画的其实是峨眉山在脑海里的记忆,这和中国传统山水的创作实际上是一个概念,以前的画论里面也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语句。今天我看了很多的卡通漫画书和动画片、上网打网游、看小说等,过后凭自己的感受创作了一件作品。
可以说,第一种所谓的卡通模式是对现实图像的应用,是波普艺术之后的一个延续。而第二种则是把生活中的感觉提炼出来。我觉得自己应该是后面一种,而不是像第一种那样简单的借用现成的图示。提炼生活中的东西是艺术家会做的一件事,我也是这样去创作的。
村上隆作品
所以说,虽然很多人都会说“卡通”这个概念,但我觉得大部分的人其实没有把这个概念搞清楚。很多评论家、批评家自己并不怎么看卡通,也不打网游。我觉得今天的这种文化现象其实是源于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个正常的普通人,他的生命是很有限的,他的精力也是很有限的,他没有办法去经历很多事情。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今天的人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虚拟生活体验,比如打游戏。在游戏里面扮演一个角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经历的体验,和读书看电影是同样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迅速地体验一些东西。因为这个过程是虚拟的,所以这是一种虚拟文化。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在绘画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体验。当你在绘画的时候,你的生命是开放的,你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在绘画中呈现,这和网络文化中那种虚拟的感觉是相近的。
很多时候,今天的评论家们过多地把观点集中在了第一种用卡通创作的方式上,可能他们会谈到对卡通图像的借用,甚至可能把这一点作为对这几年这个绘画现象的诠释,我自己觉得这种说法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不是非常地准确。
2008年 冥想的翅膀 300CMx200CM 布上油画 熊宇
新艺术沙龙:像您刚才讲的卡通绘画的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对波普艺术的延伸,第二种是艺术家自身生命体验的呈现,其实卡通形象在某些时候就是把人物事物重要的几个点放大,然后在画面上呈现出来,让观众可以最直接地领略到这个形象在画面中传达的某些东西。
熊宇:很多人说到卡通一般都会想到简单的图像应用,因为这个最简单,也最容易理解。我们往往习惯了用简单的方式去解释很多现象。但是,我创作的思路并不是这样。我不是想画卡通人物,而是想画这种情感的经历。比如,今天你坐火车,你既可以用写实的方式画火车上的生活,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画一种记忆。或者,你今天玩了个网络社区游戏,结束以后可能就会想画这种体验和感受。我想说的是,画虚拟社会的体验和画现实生活只是关注点不同。一些人可能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于是想画现实生活,而我想画的是虚拟的生活。在本质上,这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观察,理解和体验。
马远《踏歌图》
新艺术沙龙: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其实也是艺术家内心的一些虚拟的场景。
熊宇:可能“卡通”这个词本身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当你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子里面会直接产生很多图案,像灰太狼和喜羊羊这样。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从我自己的创作角度来讲,我会觉得我其实是在观察生活。
今天,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有它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和这个时代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这样,70、80的艺术家们才会这样进行创作。在90年代之前,我们没有计算机网络以及虚拟社区这样的概念,大家都是在现实中工作。那个时候的虚拟生活就是看小说、看电影、听收音机。到了90年代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虚拟的社会生活就大大地增加了。如果我们去上网,我们在网络就可以有社区,可以生成一种社会的经历。比如说,在大型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里面,每个人都是有职业的,有分工,你可以选择你自己想做的事。这种社会角色的虚拟度就非常地高。另一个游戏《模拟城市》也是这样。
在人类文化历史上,这种生活体验是以前的人根本没有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我们这辈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刚好面对的是这样的“新世界”。我们经历的这些东西,明显和老一辈艺术家们不一样。所以说,这个时代的社会体验肯定也和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不一样。这可能就是很多人不自觉地想要去表现它的原因。画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现在批评家们所谓的“卡通一代”。只是有的评论家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他们自己所处的年代比我们早很多,有时候并不太理解这些东西,他们可能是站在一种图像学的角度,以自己对波普图像的经验来解读作品。我觉得他们是有误读的。
游戏《模拟人生》体验不同的人生轨迹
新艺术沙龙:这完全是环境和成长经历不一样所导致的。今天参与这种虚拟游戏和虚拟世界的人越来越多,以制造这种虚拟环境作为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仿佛成了我们时代的必然。
熊宇:比如今天和一个朋友一起吃饭,我们两个虽然面对面坐着却并没有怎么说话,但是互相微信圈里点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虚拟社交现象。这种现象以前真的是没有的。我觉得今天的人生活在世界上,首先是有个真实的身份,然后可能还有很多虚拟的身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账号。以前的人会觉得这个账号没有意义,但是今天如果你的微信被盗号,或qq被盗号,这绝对是个很严重的事情。因为这承载了一个人非常多的个体经历和生活历史。对于个人而言,这就是一个个人历史的记录。当这些东西丢失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某段记忆和历史也就丢失了。
对于艺术家来讲,这些经历都会是他的感受,都会让他有想去表达的冲动。我觉得有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看艺术的发展史,就会发现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艺术,没有人知道人类下一步会走到什么地方去,所以今天的艺术家无法知道未来的艺术家他会体验到什么,所以我们也无法预测到未来会产生什么流派,我觉得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我觉得艺术和人类的生活发展是相关的。社会生活发展到这里,艺术家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就会有新的创造,新的创造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艺术的流派。
2008年 时间的浮尘 300CMx200CM 布上油画 熊宇
新艺术沙龙:经历了“光之池”,“温暖的翅膀”,“塔罗”,“影子城堡”,“时间的节点”很多个艺术创作的阶段和时期。在这些阶段里面,我们刚才有讲到,您一直坚持着大眼睛细脖子这样的卡通形象,但是您的卡通形象并没有萌态,反而是一种忧伤的存在。
熊宇:这就是我刚才讲到的,首先我并不是想借用一个卡通形象来表达我想说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方式太简单,只要把你知道的很多形象罗列出来放在一起组成一件作品就可以了。我自己并不想这样。我是想观察这个虚拟的世界,用我的绘画作品把它表达出来。还是那个例子,今天我去峨眉山旅行,可能最后我画了一个人,不是峨眉山。我在峨眉山的经历和情感,最后可能被我浓缩成一个人物的形象表现在画中,而并不是山的形象。这就是生活体验和经历在艺术家的内心经过提炼之后,再创造完成的一件全新的作品。我自己认为我的艺术创作就是这样的。所以在我的创作中,你没有办法找到这个人真实形象的存在,都是虚拟的。
我觉得我的图像是承载了我生命的变化。没有萌态,这种萌态是生命的某个阶段,可能在十几岁的年龄段里会有这样的东西。生活的经历是会变化的,慢慢地你会承受很多的压力,比如考大学的压力,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工作以后职业的压力,结婚生子之后生活的压力……压力会一直伴随着你的,甚至你会觉得越来越多。我自己觉得,在我的创作中,萌态在没有压力之前会有;有了压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少。你现在叫我做一个很萌的东西出来,我都做不出来。毕竟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所以在我的图像中,这些社会的经历和情感会很自然的流露出来。
2012年 无尽的旅程 No.1 200×450cm,熊宇 布面油画
新艺术沙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第一波兴起的时候,您已经进入了这个市场,大家知道的是您的卡通图示。大概那是在04年,那个时候其实画卡通的人还是很多,但是慢慢地,画卡通的人在逐渐地减少,这种现象是为什么?
熊宇:我觉得这个很正常。第一,04年当时市场兴起的时候,首先作为当时一种新的绘画风格,大家会觉得这是个新事物,所以会关注它。因此,市场会有追捧。然后,对比传统绘画的技法,有的艺术家会觉得这个绘画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再加上这样的风格很符合年青人的审美,所以很多人会跟风。这样大家会发现,画这个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卡通形象借鉴过来,其实这个技术难度真的很低。但如果讲到艺术地提炼,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波普艺术的延伸复制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技术难度上是降低了,让人误以为很容易进入。因为可以直接借用现实图像甚至直接使用简单的图案和色彩,所以不再需要以前学院练成的造型能力。
另外,很多评论界的人其实并没有这种游戏虚拟社会的经历。如果缺乏了这种经历,就很难真正地认识到这个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就很容易只是很表面的对图像进行解读,这样就会造成大众对这个图像的误读。毕竟“卡通”这个名词具有太强烈的社会属性。讲到“卡通”真的就会让人产生很直接地联想。所以这个词本身就容易产生一种误读。而这种误读会造成跟风。在艺术创作中,这也是正常现象。从历史上来讲,有很多这样的事件。时间久了,慢慢地历史自然会有判断,有价值的东西即使被埋没掉,后来也会被发掘出来。艺术家最重要的还是要创作自己的作品。不管外界评论风潮怎么样,艺术家是管不了的,艺术家也没有办法去左右,只能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2009年 万水千山 210CMx300CM 布上油画 熊宇
新艺术沙龙:刚才提到的批评家和普通大众对卡通图示的不理解和误读,尤其是批评家在误读的过程中会影响一些跟风进来的艺术家。
熊宇:很多人都会问,未来的潮流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潮流是最说不清的,你不知道潮流会怎么样。我一直觉得潮流是人创造的。你做得足够好,就是潮流,跟不跟的上潮流其实根本没有关系。
新艺术沙龙:其实就像时尚一样,我们都在追,但对于艺术家来说,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感受,走下去,不管是做到极致也好,还是做到自己满意也好,努力的把内心艺术创作的元素表达出来,这种艺术就能够成为你自己的潮流。
安静的流逝2局部
新艺术沙龙:您刚才讲到安格尔,您的画也渗透着一股深厚的古典艺术的气息。
熊宇:艺术很重要一点是提炼。艺术家用他的眼睛和心去提炼这个世界,这种提炼的东西和普通的摄影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古典艺术打动我,绝对不是因为它画得像,而是因为艺术家的提炼。我喜欢安格尔,恰恰是因为安格尔在这种视觉的提炼上做到了极致。我会看到人的生命和情绪在流动。我的作品对生活也是一种提炼,就算是画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在我的绘画中也是经过提炼的,有我的情绪承载在里面,别人会觉得我的作品里有一种古典的气质,其实是跟这个观点有关。印象派画一个荷塘,会去写生真实的荷塘,这是在提炼现实自然景物。而我今天画画,不是提炼现实的东西,我提炼的是虚幻的东西,一种虚幻的生活体验,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艺术家的提炼都是一样的。你感觉到我的作品跟古典艺术有共同点,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同样在追求这种视觉上的东西,只是对象不一样。古典绘画呈现的是一种具体存在的、具象的事物,而我画的是没有的、虚幻的事物。
以前,我经历过长时间的读图阶段。比如拿个放大镜看图看半个小时,其实这就是一种视觉上的提炼。我们今天看所有曾经伟大的画家,他们几乎都有这个能力,他们能够从真实的图像中提炼出某些视觉元素,并在视觉表现上让呈现地很舒服。比如说笔触,他们寥寥几笔就可以画得很出神。为什么我们这样说,是因为这寥寥几笔是经过提炼地,刚好画到这个关键点上,这是一种绘画的能力。
安格尔作品
(四川广播电台 新艺术沙龙访谈录音整理)
采访记者:刘丹放
录音整理:黄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