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荷花是八大山人最得意的画题,他爱荷、梦荷、吟荷、写荷、画荷,荷花是他艺术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大山人的墨荷艺术独步古今,纯以笔墨取胜,罕见用色,其笔墨和形式简练的背后,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审美空间。
读山人的荷花作品,如同品一杯西湖龙井,初次品尝,淡乎寡味,不知好在何处。时光荏苒,待你尝遍了世上所有的甜饮和浓茶烈酒,厌倦了声色名利,再次定下心,慢慢消受一杯那淡淡的茶香,你便会对这种淡淡的味道别有一番体会。
八大山人笔下的荷叶最具如是的特色。荷叶形象单纯之极,简练之极,或点厾、或泼写,绝少画叶脉,也没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只是一笔笔写去,万豪齐发,干湿浓淡一任自然。这样的线条似不着力,但中侧锋之间变化自如,弹性十足,墨色变化自然而细微。
八大笔下的荷花均为双钩,用笔若紧若松,笔笔中锋,花瓣皆不圈死,气口充盈,完美写出了荷花高雅绝俗的逸气、清气和神仙气,仿佛隐身荷叶丛中的一个个荷花仙子,半遮半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再看莲蓬,形象与现实中的莲蓬相去甚远,诸多细节均被略去,圆鼓鼓的花托往往被平面化,甚至简化为三角形状,滚圆的莲子也被提炼为两三条短弧线。在黑色花托衬托下,明如珠,润似玉。
简练的艺术语言看似简单,实则源于多年艺术实践的“洗炼”之功,所谓“如矿出金,如铅出银”。当然,洗去的不仅仅是艺术语言中的杂质,更重要的是洗去心中的杂念和世事的喧嚣,还人以清风朗月般的审美时空。
八大山人是一个巧于布置画面空间的画家。
山人荷画中的物象,往往占据画面边角位置、或对角空间,其间以修长的荷柄承接,此外别无一物,大片虚白,干凈之极。这些空白给人以亦天亦水亦雾岚的朦胧感,也给人以闲适的宁静感,似乎时间已然凝固,荷塘中另有一个不受世事惊扰的彼岸世界。
空白之中,一片空明,透着淡淡的光线、轻微的和风,沉寂之中尙可听到淅淅沥沥的细雨声,聆听这声音,需要闲适的心态、纯凈的灵魂,正如庄子所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听之以耳,莫如听之以心,听之以心,莫若听之以气”。的确,这是一种天籁之音,宁静之中的声音,侵入人的灵魂深处。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