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岁末,笔者前往维吉尼亚州老人公寓看望年近九旬、画虎75年的宦壘老人(画界称他姑苏虎叟)。从2006年开始,每年岁末我都要拜访这位华府的老画家。在他的书房兼画室,一定能看到他为《世界周刊》创作的一年一幅的贺岁生肖画。可进入宦老画室,却没有见到2014年的贺岁骏马。宦老说,他本想以“任重道远”为题绘一幅骏马图,可想来想去,总是下不了笔。后决定改画《欢天喜地》恭贺迎新。原来,宦老是希望将七十余年参研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心得,用耕耘不缀的画笔,绘出当下中国与当今世界所需的和解、和谐的“和”,以及汇合、融合的“合”,而“和”与“合”的两个人物形象出自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宦老说:儿时随父母参加大人婚礼,常能在婚礼大厅看到《和合图》的画轴。画轴上有两个出家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寒山一只手持荷花,另一只手逗趣蝙蝠;拾得手捧着装有五只蝙蝠的盒子,一只喜鹊站在拾得额头上。画轴上的两人,笑容可掬,十分惹人喜爱。听大人们说,这是祝贺新婚夫妇永结同心、百年和(合)好。不过,宦老也说,他儿时见过的《和合图》在抗战后再也未见,今日在网上见到的《和合图》也史称《寒山拾得图》,包括最负盛名的是明代蒋贵与清代罗聘的《寒山拾得图》都与他记忆中的《和合图》大不相同,如在蒋贵罗聘的作品中,既无蝙蝠、喜鹊,也无荷花、盒子,更无寒山逗趣从拾得的盒中飞出的蝙蝠的画面。
当宦老讲述到“寒山逗趣从拾得的盒中飞出的蝙蝠”时,直觉告诉我,这个情节也许有更深层的寓意。于是,恳请宦老阐解其详。宦老说:寒山逗趣蝙蝠的情节,除了有飞来五只蝙蝠的“五福临门”与一只喜鹊站在额头的“喜上眉梢”相映成趣以外,还隐含着“和”与“合”的先后次序,即有先“合”(盒)而后“和”(荷)的次序。而这个次序的悟出,是受到曼德拉葬礼报道中频繁出现的“和解”一词中的“和”的启发。根据儿时记忆中《和合图》,拾得开盒放蝙蝠在前,寒山逗趣蝙蝠在后的情节,这里古人暗喻“和合”的次序是“合和”。据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应当是汇合、融合“合”在前,而和解、和谐的“和”在后,即应当是有了思想上的汇合与感情上的融合之后,才能有历史上的和解与现实中的和谐。
宦老说:当下中国的改革与当今世界的前行,需要的正是这种“和合”精神。说的更透一点应当是“合和”精神。另据史书记载,的确也是“合僧”拾得入寺在前,“和僧”寒山入寺在后。诚然,不论拾得寒山谁先谁后,唐称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僧”、宋称他们为“和合二仙”、清雍正封他们“和合二圣”都显示:在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中“和合”是相辅相成的,至少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宦老在《欢天喜地》中令成语故事“五福临门”与“喜上眉梢”同时出现,再现了“和”“合”的不可分割的内质。言谈中,宦老还对寒山拾得的著名问答【寒山: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句话赞誉有加。
宦老说:“寒山拾得的这段问答,其实是对《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及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的思想的贴切注释,这两句话的核心思想都不离“和合”二字。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以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的思想也值得称道。总之,夫妻“和合”就不愁家庭不和谐;国民“和合”就不愁社会不和谐;人类“和合”就不愁世界不和谐。而“家和万事兴”与“国和天下平”的思想,其实都是在讲“和合”。
纵观中华文明的文化发展史,“和合”的思想不仅本身博大精深,还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与梦想。然而,这一切对于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而言,青少年时代的澎湃激情也许不会再有,但这位上海大夏大学1950年元月毕业的新中国第一代学子,在64年来他一直记着当年毕业典礼上老校长欧元怀的一句话:把“荣宗耀亲”的个人心理,扩展到祖国的爱,广大人民的爱!宦老动情地说:老校长爱祖国爱人民的临别赠言,也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35年,在人们的生活品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的当下“和合精神”不可或缺;中国在与亚洲诸国乃至世界各国关系的处理中也仍旧需要“和合精神”。在马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和合精神”,宦老重绘中国成语绘画中缺失的五福临门(欢天)与喜上眉梢(喜地)并将“欢天”与“喜地”两者珠联璧合,这不仅令国人眼界大开,也让寒山寺里的寒山拾得塑像蓬荜生辉,更为促进“人与人”和“国与国”间汇合与融合营造了和解与和谐的社会氛围。由此看来,无论这位儿时在苏州长大的老画家绘出怎样的骏马,的确是难以表达其心中对中国与世界的希冀,而正是这份希冀之心才让2014年的《骏马图》变成了填补中国成语绘画空白的《欢天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