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古典中的美学趣味---冯大中对话范迪安

工笔画:古典中的美学趣味---冯大中对话范迪安

工笔画:古典中的美学趣味---冯大中对话范迪安

日期:2013-12-17 14:14:53 来源:

美术 >工笔画:古典中的美学趣味---冯大中对话范迪安

 

 

    冯大中对话范迪安 工笔画:古典中的美学趣味
 
    当代工笔画展览必须改革

    范迪安: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工•在当代”由中国工笔画学会邀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一起加盟。中国美术家协会基于中国美术的全局发展,对工笔画展的学术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中国美术馆是数届工笔画大展举办的场地,我也非常欣然参加到展览项目的组织工作中。

大展组委会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冯大中

    冯大中:我从2012年开始筹备这次大展,通过跟迪安先生的商榷确定了这次展览的组织形式。根据迪安先生的新式思路,这次的工笔画大展筹备组由组委会和策委会两部分组成,组委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和中国美术馆的专家组成,策委会由邵大箴先生和范迪安先生以及美术批评家、理论家组成。

大展组委会主任、策委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范迪安:作为展览的重要组织者,一方面冯大中先生作为一名工笔画家,多年来亲身参与、推动中国工笔画大展的发展。执掌中国工笔画学会之后,他又对中国工笔画发展了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文化理想。这三个“新”绝对不是空洞的,而是他为工笔画这种传统艺术类型在今天谋求新的价值、新的时代内涵。第二方面,冯大中先生的艺术思维是超越工笔画范畴的,他在思考创作时更加注重把工笔画当做一个新的文化目标来思考和推进,从中国视觉文化发展格局中来探索工笔画的文化价值。

    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在筹备方式和实施方法上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新。尤其是学术组织方面,使得这次展览的意义远远超过作品的单纯累积与展示,而是有了探索的深度和理论的厚度。

徐累《如影观》

    关注新人,强调新作

    冯大中:在中国工笔画学会的领导下组成的展览策划委员会,由邵大箴先生和范迪安先生来主持,邀请了近年来在工笔画研究上很有心得的理论家、艺术史家一起做前期的学术思考和研讨。更多地分析、研究、探索这次展览的主题、结构。想通过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来更多地展示中国工笔画创作上的新现象、新命题,特别是将之前美术界内的关注扩展到全社会。

金沙《向大师致敬—寻找皮萨埃罗(Pisanello)》

    范迪安:求“新”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方面大家觉得参加展览不仅仅是交几张作品,而是更加自觉地,有意识实地创作。第二个做法是,在于能够推动新人才、新的优秀作品,希望能把展览实施的过程和推动工笔画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其中涉及到特邀艺术家、提名艺术家,也面向整个社会征稿,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组织方式上,也更注重与媒体的联系,增加与社会的联系,使得公众对工笔画这种特定的文化类型有更多的体会与认识,这种认识能够反馈和作用于工笔画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今天时代的文化价值。

 张见《蓝色假期之一》

    展览筹备就是一次生长的过程

    范迪安:我认为这次大展的筹备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它自身在生长,也有很多朋友在关注它的生长,我们不能保证说展览最后能够精彩到什么程度,但是大中先生这种筹备展览的做法——放开思路,采取新的学术指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最后这个展览还要经受学界和公众的检验,也可能存在种种不足,但这样的姿态就是今天学术团体的新姿态。

    冯大中:就像迪安先生所讲的,这次大展的筹备过程是一次“生长”的过程,相信最终呈现出来的展览效果至少会是别开生面的。展览调动了国内所有一流的工笔画家,许多画家原本不愿参加大型展览,但这种新的策展方式大大地调动了画家们的积极性和智慧,我想虽然可能存在“遗珠”的遗憾,但这次展览的成功是毫无疑问的。这次的展览力求学术性和正规性,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发掘新的人才,推广有质量的作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前一阶段虽然辛苦,但卓有成效。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我们尽量团结大多数工笔画家,使我们的画家队伍更加健康,学术队伍的建立和健康成长是工笔画会的宗旨,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所期望的,推进了学术团体的健康成长。

徐华翎《香》

    工笔画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冯大中:其实,无论是展览的组织形式还是学术研讨,这次展览的筹备过程中处处都体现了一种“工”的方式,我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精益求精、力争完美。 “工•在当代”的主题不仅表达了对工笔画中历史地位与现状的深刻关切,还与这次展览细致缜密的筹备方式有关,更有着对社会文化层面影响的期待。

    范迪安:工笔更注重过程中的打磨、深化,在时间的维度中把自己的情怀灌注进去。在社会层面上,我们会自然地把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让公众在古典艺术中找到美学趣味的立足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引导公众的艺术审美更多朝向深度的品鉴与细微的体验。让人们在看画的时候能够慢一点、近一点,由此来获得对工笔艺术语言特征的体会,来滋养和丰富我们的审美过程。就像在生活态度上,许多朋友会提倡慢一点、细致一点的生活,不要太肤浅,不要太粗糙,不要太急躁,像品一杯酩香一样来感受艺术。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