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图书馆百年馆庆中,展出了该馆近年来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成果:《安徽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书》,这套丛书中有几部是近年整理出版的,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人士,并简略翻阅了这套珍本丛书。
徽州版画精选华美篇章
明清时期的徽州版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华美的构图,曾代表了当时木刻版画的全国最高水平,在郑振铎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曾辟专章介绍,评价道:“徽派木刻画家们是构成万历的黄金时代的支柱,他是中国木刻画史里的天之骄子。”
安徽省图书馆所藏珍本善本甚多,不乏世所罕见的历代手稿、抄本、刻本,其中出自徽州刻工之手的徽墨墨谱、经籍史志、戏曲唱本以及神话民间故事亦为数众多,如何从这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按不同年代、不同纲目提炼出精品,是一项十分考验古籍整理人员能力的工作。
据省图古籍保护中心的石梅女士介绍,一要对馆藏古籍十分熟悉,方能随时取用;二要对选题有全面的驾驭能力。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每一次专题整理工作结束后,所有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的专业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这一项工作虽然寂寞而繁重,却在静静地徜徉于古人智慧之中,自有一种收获和满足。
此次对于徽州版画的整理,省图从丰富的馆藏中选取图书62种,版画150幅,多为唱曲唱本、方志家谱,极少部分取自影印件。按其历史发展阶段分为萌芽期(明万历以前)、繁荣期(万历至崇祯年间)、继续发展期(清初至乾隆)、逐渐衰微期(嘉庆至民国)。成稿交由中华书局出版,系宣纸印刷,蓝封线装,一函两册,古色古香,记者将其摊于案上简略翻阅,阳光照耀在古旧而清晰的画面之上,让人有隔世之感。
饾版套色《葡萄》清雅异常
在翻阅萌芽时期的徽州木刻时,可见其构图朴拙、线条硬朗,有一种天然的生趣;随着年代的延伸,歙砚、徽墨等传统工艺的发展,特别是同时期新安画派的逐渐兴起,徽州版画慢慢产生了文人画的童趣,尤以徽州名刻工歙县黄门一氏计300人,技艺最为精湛,呈现在记者面前的画面,其线条秀劲流畅,形象逼真活脱,画面清雅简洁,刀法细致入微,把当时徽州人家衣食住行、庭院村落的景致刻画得活灵活现。
随着徽商的足迹沿着新安江往全国各地延伸,徽州刻工也走出了大山,天启年间胡正言创立的十竹斋、汪云鹏的玩虎轩都是金陵首屈一指的徽派刻坊,尤以胡正言的十竹斋,采用饾版技艺,分版分色依次套印,使得画面五彩缤纷。
记者在这套《徽派版画菁华》中欣赏到四幅饾版作品,如《葡萄》,叶片青绿、果实嫣红,计有三种颜色,系三块刻版拼合、分别刷上不同颜色套印而成,又如《橙柿》,橙黄与赭红相互映衬,颜色柔和古雅,细看还有渲染效果,令人惊叹。
到了发展后期,画面趋于纯熟,如原迹藏于国家图书馆的《环翠堂园景图》,可见细腻舒缓的线条描摹疏密缓急的流水、井然有序的村落、错综起伏的山峦,以及活动其间的挑夫农妇,音容笑貌莫不轻重得宜、浓淡有味,令人恍如置身数百年前的古徽州村落,怡然重回读书耕读的慢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