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越来越偏离艺术审美水平

书画收藏越来越偏离艺术审美水平

书画收藏越来越偏离艺术审美水平

时间:2013-09-16 09:24:15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书画 >书画收藏越来越偏离艺术审美水平

  去年底,上海博物馆以近三千万元的天价,拍下了元代画家朱玉的《揭钵图》。此后,质疑之声不断。不少人认为,朱玉在中国绘画史上籍籍无名,当不起这样的高价。事实上,近年来,书画界藏家的“好古”之风日盛,古代书画中不少无名之辈的平庸之作日益受到追捧,古书画拍卖成为这两年来颓靡的艺术品市场中一抹亮色。那么,究竟平庸的古书画有多大的收藏价值?未来的升值空间又如何?今人收藏书画作品应该以什么为导向?业界专家展开了论争。

佚名 风俗人物扇面

  正方

  聚宝堂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 周军超:

  盲目收藏古书画贻害无穷

  古书画收藏热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伪专家打造出来的,可谓贻害无穷。我认为与其盲目好古,倒不如着眼当下,收藏一些有艺术创造性的当代名家的作品。

  尽管现在盛行“好古”风潮,但艺术在于创造,而有创造性的古代画家又屈指可数,市面流通的所谓他们的作品大都有争议性,买进也很难出手;没有创造性的平庸古书画就像广州文德路的那些当代画家作品,画风千篇一律,没啥代表性,买进时虽然价格很低,但存放一千年都不会升值,只留个古画名分而已。因此我认为,与其收藏那些平庸无奇的古书画,倒不如把重点放在现当代一流画家(特别是在世名家)身上,因为他们的作品比那些平庸的古代书画更有艺术创造性、更靠谱、更稳定,风险相对小很多。上个月,我在广州的一家拍卖行见到了有“业界岭南第一眼”美称的广东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植广,他告诉我,他们刚好收藏了一张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周彦生的写意作品《牡丹图》,并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盛赞了周彦生的写意牡丹,强调画家自己也承认,这类写意画创作的难度超过了工笔画,艺术价值高且升值空间无穷。

  其实,就当代名家而言,艺术决定市场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只有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画家,其画作才能与众不同,才能打动观者,才能给人带来异样的视觉美感和巨大的冲击力,令人激动不已。当下受市场热捧的画坛领军人物杨之光、周彦生、何家英等,他们的画风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个性,深受大众喜爱,所以代表作都已有过千万的成交纪录,而他们的精彩小品今后也会有巨大空间。如早在2003年,我收藏了两件作品:一张是杨之光的《天鹅湖》,另一张是周彦生的《洛阳牡丹》,各约8平方尺,当时买进才3万元,而如今可以卖到30万元到50万元不等价格了,几乎年年都在翻倍上涨。这说明:当代名家选对的话,升值空间是巨大的。而收藏当代名家的作品,一定要从艺术家的创造性、影响力和市场基础入手,加上自己的判断,千万别让市场价值左右了画家的艺术价值。

  总而言之,收藏需要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敏锐、独特的判断力。藏家入货,不管买古买今,只有放眼有创造性的名家作品才是硬道理,否则那些平庸无奇的书画一千年也不会升值。

宫廷画家《明皇幸蜀图》(团扇)

  著名收藏家 郭庆祥:

  不仅升值无望而且还有赝品

  我一直认为:每个朝代或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就高,不管是有名还是无名,就值得收藏;一些平庸画家之作,既不能代表那个时代,又不能启迪后来,艺术价值就很低,市场空间也很有限。

  现代人玩收藏,基本目的就是传承文化,而在收藏过程中,收藏者的个人喜好起着决定因素,并且每个收藏者都有自己的个人目的,如有的人为了保护,有的人为了自己研究,有的人则是想给后代留点家底……而当今大多数收藏者的目的,我想还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把收藏等同于投资,把投资回报看成是收藏的唯一目的。这样一来,收藏古代平庸书画作品就难以到达目的。除此之外,还永远有一道历代收藏者(包括皇帝)都会遇到的槛,那就是真与假。如乾隆征集书画,大臣们有几个把真迹献给他的?更可恶的是,乾隆还在假画上题字说是真迹。所以,古书画是稀缺、不可再生的,难道硬要把历代做的赝品也当成是有价值的艺术品?时间长了,现在一些人不仅作品的真假不分,艺术质量的优劣也分不清了,很可悲!所以,现代的一些“古画”其实是赝品。

  当然,我是以收藏当代艺术作品为主的藏家,并且我是与画家直接交流的,所以就不存在真假问题。但是,收藏当代书画,我也是有选择的。行家都知道,艺术品的升值空间是随着艺术价值的发现和社会认知程度而提高的。因此,我们一直做的是学术性收藏,一直看重的是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艺术家,而在世画家是我们收藏的重中之重。现在,我选择艺术家又总结了两条标准:一条是“竖向”标准,即看这位画家的作品和理念是否顺应艺术史的发展趋势;另一条就是“横向”标准,把这位画家与其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作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的比较,看是否具有独立独特性和超越性——这是两项艺术家价值评判的“硬指标”。

  我不收藏古书画,不管古代名家巨匠的还是平庸之辈的,而只收藏现当代作品。我坚信:只有买到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名家作品,才会放得越久价值越高,这些作品将来也会一画难求,逐步变为国宝级藏品。

佚名 《童戏图》

  反方

  北京隆荣国际拍卖行总经理

  刘建业:

  收无名古书画无贬值风险

  作为一名古书画鉴定家,我没听说过朱玉,也没看过《揭钵图》,其成交价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也不会成为古书画市场的标杆。但我认为,哪怕画家在历史上没多少名气,作品不具有代表性,收藏这样相对平庸的古书画,依然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甚至远胜于当代书画。

  任何古代作品都有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些作品即使艺术性不太高,但出自一个有影响的古人之手,那它的价值也应该比较高,因为它的文物价值高。最近我们就发现了一幅王士祯的书法手卷。王士祯的诗名、文名都很著,但关于他的书法,人们所知甚少。其实文献资料中也有相关记载,他的书法很不错。这件作品的出现,正好填补了空白,这就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了。另外,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也很有意义,写的是他同时代的诗人顾秀野辞官归家的事,正好补充了史料的不足,对考证顾秀野的生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这样的作品,收藏价值就非常高了。

  当下,佚名的古书画作品也在走俏。其实,佚名不等于非名家,如果专家最终考证出作品的作者是历史上的大名家,那该作品的价值将一飞冲天。另外,如果佚名的作品艺术水准很高,而且到代,那升值潜力也不可估量。

  除此之外,即使那些一般的地方小名头的古书画作品,也有收藏价值。很明显,这样的作品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都不太高,市场价值也去不到哪里,量又比较大,像我们所见到的,有成千上万。譬如一位明代的教书匠,历史上并无什么名气,字写得很好,却又代表不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那他的作品价值未来的升值空间肯定不太大。但我依然认为,这样的作品还是值得收藏的。因为一旦与其失之交臂,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现在将其保存下来,就是保护了我们传统的“文脉”。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尽管升值潜力不是特别大,但将来始终会升值。收藏的风险要比当代书画小得多了。别看当代的某些书画家今天红得发紫,在我看来,经过大浪淘沙,五十年后还能经得起考验的寥寥无几。所以,收古代的书画作品,只要是真品,即使是名不见经传,将来也肯定升值;收当代画家的作品,头上则有如悬着一把利剑,将来其价值很有可能会“腰斩”,甚至“跌停”。

  总之,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是古代书画非常重要的特征。无论从档次上讲,还是从经济效益上讲,收藏古书画当然也是收名家的好,但是,如果纯粹从藏古和藏今看,收古代的无名之作,也比买当代的一些所谓名家要保险得多。

  著名收藏家 朱绍良:

  手握宋元书画才能跻身大藏家行列

  其实,古代书画家的作品,不管有没有名气,不管作品的艺术价值如何,从博物馆定级上看,有一条非常明显的分界线:宋元时期的作品都是一级文物,明清时期的作品,则要看名头,要看绘画水平。譬如晚清画家任熊,名气并不大,但他的《十万图册》在故宫博物院,照样定级为一级文物。而八大山人、石涛的名头够响了吧,他们的作品有的也只是二级品或三级品。所以,宋元书画留存到今天,已经不能以名气论了。

  就拿《揭钵图》来说,虽然我并没有做太深入的研究,但我认为,不管其作者的艺术史地位如何,这毕竟是一幅元人的画。在宋元传世作品中,自有其一席之地。现在随便一件齐白石、张大千甚至于吴冠中的作品,都卖好几千万元,这种传世的元代作品,线条这么流畅,三千万元又怎么能算高呢?

  而作为私人收藏,当下国内的藏家,往往第一考虑的是作品的市场价值,而不顾及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种有悖于博物馆理念的收藏,其实不应该鼓励。

  看看民国时期的大收藏家,他们首先选择的都是宋元书画,跟博物馆的理念是一致的。而今天,国内几乎没有真正的收藏家,大家都在做投资和投机。文化修养没到位,艺术审美水平也没到位,所以历史责任感不足,一味狂热地追捧当代的作品。吴冠中的作品价高就追吴冠中的,范曾的作品升得快就追范曾的。

  当然,作为投资和投机讲,这也没什么错。你无法要求大家的修养都很高。但如果要做一个真正的藏家,必须将提高自己的收藏质量、收藏水平为首要任务,那肯定是要收藏宋元书画才能建立起自己“江湖地位”。

  即使收藏一百张齐白石的作品、一百张吴冠中的作品,也不能算是一个大收藏家,而如果手握一两张宋元书画,那就完全可以跻身于大收藏家的行列。我想,这是一个不能模糊的界限。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