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寇宗鄂画作:激情赋彩笔 徜徉诗画间

读寇宗鄂画作:激情赋彩笔 徜徉诗画间

读寇宗鄂画作:激情赋彩笔 徜徉诗画间

时间:2013-08-05 15:09:40 来源:美术报

书画 >读寇宗鄂画作:激情赋彩笔 徜徉诗画间

金色的秋天

        综观宗鄂的这批新作,以山水风景为大宗,兼及人物、花卉、锦鲤金鱼等。以画法论,中西结合,既有具象(写实)画法,也有抽象(写意)画法,可见宗鄂在绘画技法方面,并不追求单一固定的艺术样式,而是采取多样化的尝试与追求,这正说明他的绘画技法又是相当全面的。宗鄂早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过现代艺术院校的科班教育,打下了素描、色彩、装饰、造型等方面的绘画基础,后来又曾拜师徐北汀老先生学习山水画,对祖国传统绘画的研习也下过相当大的功夫。多年在《诗刊》担任编辑工作的经历,使他有机会广泛结交文化界学者名流、画界精英,高端强势的人脉资源,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使他具备了开阔的眼界和艺术鉴赏力。这从他两幅人物画作品中就可知一二了。那幅《躺着的女人体》,体形松弛舒展,线条流畅优美,颇得荷兰大画家蒙德里安的神韵;另一幅《戴绿松石项链的女人》,色调柔和统一,意态朦胧,呈现出梦幻般的静谧之美,令人联想到一些西方大师的作品。“动人春色不须多”。画家的眼光和境界是穿越国界、穿越时空的,他以中国的笔墨和宣纸,画出了西洋现代派绘画的情趣和韵致,是难能可贵的。从《宗鄂画集•后记》中得知,他还是一位虔诚执著的环保主义者,又是国家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他十分向往山明水秀、空气澄澈的大自然,对现代城市中交通拥挤、喧闹嘈杂、空气污染,人民群众生存状况窘迫压抑的现象忧心忡忡。作为一个当代的文化人,他要用自己的诗文和画笔追忆童年的美好情景,塑造纯净清洁的精神家园,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所以他笔下的那些红色的锦鲤,是在清澈的湖水中自由自在地畅游;那些在深林中蹦跳奔跑的小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海鸥,在湿地悠然自得觅食的仙鹤、白鹭,无不以绘画的手段,给予这些鲜活的生命以安逸舒适的生存条件。画家以绘画的形式,向社会发出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吁,表现了一位当代艺术家自发的社会良心和使命感。
        在宗鄂比较写实的山水画作品中,最拿手的题材当属蔚蓝色的大海和金秋的白桦林了。洁白色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阵阵的轰响,成群的海鸥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引领着观赏者随着诗人的指引奔向远方;有一幅题为《秋的印象》的立幅画作,描绘一片白桦林在金风吹拂中轻声歌唱,金黄色的叶子与洁白的树干,在纵横交叉的枝桠线条,鸣奏出诗一般的乐章。白桦林间穿流着潺潺溪水,两头小鹿无忧无虑地站立在小河旁……类似的题材还有几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宗鄂认为一幅画有没有诗意,不在于是否用文字题在画面上,而应该把诗意融化渗透到作者的灵魂和血肉之中,不题诗而让人感到浓郁的诗意,才是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他用作品验证自己的艺术主张,在这幅《秋天印象》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其他如红色的山峦,白茫茫的雪原,夜幕笼罩下的山村,节日的旅店,奔腾的瀑布,四射的山泉等等,无不抒发着诗人的感悟与畅想,启人心扉。
        与以往的几本画册不同,这次宗鄂准备付梓的作品中,有一批抽象、半抽象的作品,饱满的构图,大胆地运用色彩、水墨在宣纸上渲染、重叠、渗化效果,运用色彩的强弱、冷暖对比、协调、墨色交融的手法,充分调动各种线条的曲直、粗细、轻重、急缓等不同的节奏,巧妙地掌握每幅画的水分饱和干湿,营造出朦胧的、梦幻般的、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艺术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观者既略感困惑迷惘,又有某种奇特诡谲的新鲜感。这样的效果,也许正是作者所刻意追求的。在新的时代里,他要做到不模仿古人、不依傍旁人,必须要大胆地尝试,努力地探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千篇一律或大同小异的艺术面貌,殷切盼望艺术观念与审美方式的更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画家尤其青年一代,努力追赶世界艺术潮流,借鉴西方艺术中的有益成份,意在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画增添新的生命活力。他们创作的带有探索性、实验性的作品,被称做“实验水墨”。(宗鄂的这些新作,大致也是属于实验水墨的性质。)在新时期中国画变革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探索,无论成功与否,对整个艺术事业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宋代诗人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这首诗巧妙地阐述了诗与画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异同。但是,“要物形不改”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要求。在照相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高清电视、录像、喷涂等形式的出现,传统绘画的教化功能与实用功能,很大部分已被摄影艺术所取代,高层次的艺术家在作画的过程中,更着力于艺术本体规律的探求,过分写实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迎合一般大众的欣赏口味,所谓雅俗共赏,不少是为了博取绘画的商业价值。有人说“具象作品一览无余;抽象作品使人想象”,不无道理。再从世界的范围来看,百多年来西方美术从古典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漓江岸边的“九马山”,大理石上的天然纹理花纹,夏秋间天上的彩云变幻,甚至斑驳的墙皮脱落等,都能引发一定的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具象与抽象都是客观的存在,都可以给予画家、诗人以创作的启发与灵感。
        作为一位有成就的现代诗人,宗鄂在面对大千世界中的天地万物时,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触与联想,他付诸文字写出来就是诗,用笔墨色彩表现出来就是画。这画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与抽象结合的。绘画艺术是人类与大自然对话交流的工具,绘画作品便是人对自然、对社会、对国家、民族、人类的命运关注、思考过程中的精神产品。它既具有感化教育人的功能,也有陶冶性情、净化灵魂、自我娱乐、陶醉自身的作用。画家的作品有为观众(或称受众)创作的,也有抒发内心感觉的,因此,有的作品也不一定非要别人看懂。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创作和欣赏具象的绘画作品,而对倾向于抽象的作品感到陌生。这一方面来源于审美习惯的惯性,也与过去一段美术创作“为政治服务”的要求有关。如今,获得了空前创作自由的美术家,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大胆探索、大胆创造,这是时代的进步,美术家的福音。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宗鄂先生可以自由自在地画出他心目中的憧憬。在他众多半抽象的作品中,有的景物虽然模糊,但色调却很真实,画面充满动感与生气。夕晖中的斜阳,黎明前的江岸,乱云飞渡的山岗和峡谷,让观者有种大地神游的联想。宗鄂大批作品不加标题,仅落名款,令人想起西方德彪西的无标题音乐,赵无极的无标题绘画。意在允许不同的观者有不同的解读。如果指着画面像看图识字一样,那还有什么诗意呢?大诗人苏东坡在900多年前就指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我在欣赏宗鄂先生作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颇为清新的感觉,当然,他也已摆脱了形似的束缚。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