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精神表现的德国大师艺术

彰显精神表现的德国大师艺术

彰显精神表现的德国大师艺术

时间:2013-06-21 09:40:02 来源:北京日报

书画 >彰显精神表现的德国大师艺术

《失落的字母》 安塞尔姆·基弗

《何时记数》 西格玛尔·波尔克

《水晶世界》 贝恩德·齐默

        当整个二十世纪的美术史被书写的时候,第一个被提到的是表现主义, 而最后一个被提到的则是新表现主义。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这两个流派主要的艺术家都在德国。 
        德国新表现主义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绘画大师,对世界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近日在展洲国际艺术区汇集了6位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顶尖作品,作为国内首个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展,从作品数量、质量上都是空前的。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与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席黄梅女士共同策划。展览囊括了安塞尔姆·基弗、乔治·巴塞利兹、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兹、西格玛尔·波尔克、彭克6位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作品,其中不乏《耶稣家谱》、《红色的母亲带着孩子》、《回归》等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扛鼎之作。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对中国近当代美术的影响很大。1982年,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举办过一个德国表现主义的版画展,展览的规模虽然不大,却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中国第一次较全面地接触到德国表现主义的作品。实际上,对中国老一辈的艺术家来说,德国的表现主义版画他们并不陌生,早在1930年代,鲁迅先生就介绍过德国的版画,并且影响了很多中国的进步青年艺术家,在延安的革命版画中,就带有明显的德国表现主义木刻的痕迹。
        自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现代艺术逐渐被介绍进来。1979年在北京举办了“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其中就有几幅野兽派的作品。1982年的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展是一个比较全面地展示德国表现主义版画的展览。德国表现主义提供了绘画形式的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自我表现的形式。一般来说,德国表现主义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不是一种可以直接参照和搬用的形式,但它具有深刻地表现精神的特点。正如“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展览目录前言上所说的:“这些画家们很少把形式和风格作为自我目的来对待,他们更多地倒是关心感情和情绪,甚至对形而上学的、伦理的、宗教的、社会的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看法和观点感兴趣。对他们来说,艺术和生活从认识上看来是一致的。”因此表现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精神与观念上。
        德国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主要受到法国野兽主义与立体主义的影响,并具有自己强烈的特色。早期的代表艺术家是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其作品对普通人寄予同情、表达对舞蹈的感受、惊讶于大城市的魔力并对此表达忧虑,追求各种艺术的融合与互相渗透。另一个代表人物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采用抽象语言,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更感兴趣,希望给予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
        此次在展洲国际艺术区亮相的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作品,一方面表现出继承了传统,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与传统的断裂。其特点是,在观念艺术、行为、影像、多媒体很强大的当代洪流中,用画家的身心力量,重新恢复绘画性在当下的活力与再生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当代绘画的多元可能。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