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状元、进士书画作品展在柳开展,记者搜罗到这些作者的逸闻轶事

明清状元、进士书画作品展在柳开展,记者搜罗到这些作者的逸闻轶事

明清状元、进士书画作品展在柳开展,记者搜罗到这些作者的逸闻轶事

时间:2013-04-28 09:22:59 来源:南国今报

书画 >明清状元、进士书画作品展在柳开展,记者搜罗到这些作者的逸闻轶事

展出的刘墉(刘罗锅)书法作品

 

明清状元、进士精品书画作品展现场吸引不少观众参观

       作为北京孔庙、柳州文庙国学文化交流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中国明清状元、进士书画艺术精品展》近日在柳州文庙开展,展出了由收藏家安继华收藏并精心挑选的30幅明清状元、进士书画作品。很多市民在欣赏字画的同时,对这些名动一时的作者也很感兴趣。日前,记者找到展品负责人刘贺斌,听他讲述了这些状元、进士们的逸闻轶事。

   最后“三元”出自广西

   桂林王城正阳门上有一块牌匾,上书“三元及第”4个大字。这是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士子的最高荣誉。中国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时间跨越1300年,历朝历代状元进士叠出,但能够连中“三元”仅有十几人,其中广西就有两人。广西临桂人陈继昌(1791—1849)是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此次展览中有一幅陈继昌的作品:“文章巨蟹横行日,世界群龙见首时”。从内容看,反映了进京赶考的学子皆为全国各地的文人精英,而最后的考试也就是“群龙见首”之时。这幅作品应该是陈继昌高中状元后所写,体现出一种傲视群雄的心境,当然也包含了自己凭借坚强毅力完成殿试并取得胜利后的喜悦。

   陈继昌是乾隆朝著名宰相陈宏谋的玄孙。陈继昌自幼就博览群书,勤奋苦读。嘉庆十八年,陈继昌参加广西乡试,得中解元。嘉庆二十五年,礼部会试陈继昌再夺会元。由于在会试时体力和脑力消耗甚大,加之又不适应北京春天乍暖还寒的气候环境,陈继昌突然病倒了,几天不能进食。眼看就要殿试,陈继昌更是心急如焚。同来的广西举人建议他以身体为重,暂时放弃本次殿试。未料,殿试当天,陈继昌毅然爬了起来,下地吃了点补品,加了件厚衣服,走进了考场。待答完题交了考卷,他一转身才感觉天旋地转,昏倒在考场门外。

   据传,陈继昌因带病考试,勉强答完卷,并没有发挥很高的水平,问卷大臣拟为一甲第二名。知贡举(主试)大臣曹振镛说:“本朝百余年,三元仅一人,无以彰文明之化。”于是将陈继昌改为首列,由嘉庆帝钦点为状元,成就了清代第二个“三元及第”。陈继昌抱病应试连中“三元”的事迹,被广传为佳话。清代名臣、“四朝元老”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状元)曾赠陈继昌一副对联:“畿辅为屏,越五百里;科名盖代,第十三人”,意为历代至今,登三元者,到陈继昌总共十三人。

   后来陈继昌多次被派放外任,曾在山西、直隶、甘肃、江西等地为官,最后在江苏巡抚任上因病辞归故里,3年后病故于家中。陈继昌为官清正廉明,所到之处,兴利除弊,促教兴文,深得百姓拥戴。陈继昌诗文、书法均有很深造诣,最受世人推崇的是他的楹联,意境高远,且应对神速。当时不少名士都与他有联语交往。众多联语中,有一副说到他家族的特别引人注目:“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

榜眼亦为“第一名”

   “祖德宗功音容如在,子乘孙继俎豆常新”。这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榜眼于建章的作品,他同样是广西临桂人。今桂林市王城西华门“榜眼及第”的石牌坊就是为他而立。

   清朝的历代皇帝为了笼络汉族知识份子,在科举取士上采用“旗不点元”的策略,即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不取旗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这是从顺治帝开始历朝因循的惯例(仅顺治年有两科满汉分榜,不过满榜状元显然无法和全国状元相比)。只有同治四年乙丑科特别:状元崇绮,蒙古正蓝旗人;榜眼于建章;探花扬霁,汉军正红旗人。第一、三名都是旗人。也就是说,于建章是这一榜中的汉人进士第一名,他这个榜眼就有点特殊了。

   这一科为何会“破例”呢?其中还有一段故事:殿试结束后,几位阅卷大臣在所有密封试卷中圈出前十名,送呈同治皇帝亲览。由于当时同治还只是个10岁的孩子,阅卷之事便由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代行。慈禧见一本卷子文辞写得不错,字也挺有功夫,就主张点这本为状元,慈安说不出什么意见,由着慈禧做主,把十本卷子的名状安排停当,并用御笔点了。密封试卷拆开,才发现排在一甲第一名的竟是蒙古正蓝旗人崇绮,这可是清代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可是,慈禧御笔点中的状元,又不好改换。慈禧斟酌再三,犹豫不决,遂交由军机大臣和阅卷大臣商议。众大臣经过反复争论,得出“但凭文字,何论满汉”的结论,奏复两宫。崇绮作为第一位旗人状元,成为当时轰动朝野的重大新闻。

   于建章中榜眼后,很快得委以实职。按惯例,榜眼、探花授职编修,仍需在翰林院中学习。而于建章在授编修后的第二年,便得授任做了乡试考官。乡试过后,即得授实职学政。清代学政按规定都要进士出身,带衔任职,不管所带衔高低,学政主持学务,该官的职权与总督、巡抚相同,是一个重要的职务。于建章入仕后,很快能得到这个职务,预兆他官运享通,可以大有作为。此次在柳展出的这幅作品,正体现了于建章欲继承祖宗功德,意气风发,大展拳脚的抱负。

   同治九年(1870年),于建章因生母去世,奔丧回家乡。在守丧期间,他旧病复发,熬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终于不治,在苍梧(今梧州市)去世。于建章还没来得及施展他的才能就英年早逝,留下了历史遗憾。他没有留下什么文章翰墨,此次展出的就是极少数存世作品之一,甚为难得。

文人才情看对联

   这次展出的明清状元、进士的书法作品,除了临摹前人作品外,主要都是自己写的对联。很多人所写的对联对仗工整、严谨,意境悠远,展现出当时他们作为“精英”文人的文学功底和才情。作品中,如“莲叶东南临水槛,柳条西北看山楼”,“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等,都是对联之中的佳作。前者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状元刘福姚(广西临桂人)的作品,他也是广西最后一名状元,名字刻于今桂林王城东华门“状元及第”牌坊上。

   此次在柳展出的,还有清代第一名状元傅以渐(山东聊城人)的作品:“陶令爱文常对酒,庾公逢月每题诗”。傅以渐是顺治三年(1646年)状元,也是康熙的师傅,官居相位,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以勤政清廉著称于世。这副对联中,“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庾公”指北周文学家庾信。作品体现了傅以渐向往陶渊明、庾信之风范,也侧面反映出他本人的博大胸怀。

   关于他有很多历史典故与传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仁义胡同”:傅以渐在京为官时,家人曾因宅基地与邻居相争,父亲写信给他,让他出面找山东的地方官打个招呼。他看信后,立即写了回信。家人展开一看,只有四句话,全文为:“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深知其意,主动将宅墙退后三尺,邻居知道后为之感动,也学着让出三尺,于是出现了一条六尺多宽的胡同,被命名为“仁义胡同”。这件事,在乡里传为佳话。后来,康熙皇帝南巡路过聊城,获知此事后顿生褒奖之心,挥笔题写了“仁义胡同”四个字。康熙题词和傅以渐的诗后来都被刻成石碑,嵌入墙中。

   傅以渐在朝中虽官居显耀,却以简朴无华著称。别的官员骑马坐轿上朝,他却只骑一头毛驴。顺治帝恩准他可骑驴进出午门,有时他的学生、年幼的康熙为其赶驴。一日,此情景被顺治看见,大笑不止。不几日,傅以渐接到皇帝亲赐一卷画轴,御笔为他绘制了一幅《状元骑驴图》:一头黑灰色毛驴,缰绳是顺治拎着;康熙则如顽童,持鞭催驴儿在后;他却像南极仙翁稳骑驴背。有一次,他赏画之后,在御印旁题字一行:“阁老骑驴,皇帝拎缰。天子赶脚,悠哉悠哉。”傅以渐的七世孙傅斯年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这名状元很“偶然”?

   此次展出的还有很多名人状元、进士作品,如刘墉、李鸿章、翁同龢、徐世昌等。其中,刘墉除了在政坛的卓越成就外,还与同在乾隆朝的翁方纲、梁同书(这次也有作品展出)、王文治并享书法声誉,当时人称“四大家”。论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此外,还有张之洞的哥哥张之万、打出中国陆地中第一口油井的曹鸿勋、与张謇被称为“商部实业两状元”并在中国率先发行股票债券的黄思永等。

   以上的状元、进士都有着突出的成绩,而有人却背负着“中状元是因为名字取得好”的名头,一直耿耿于怀。这就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状元王寿彭。

   当年,年仅27岁的王寿彭还沉浸在夺魁的喜悦中,朝廷里便传出了他中状元是“因名得福”的偶然论:进士名单上,王寿彭的名字让主考官眼前一亮,“王”、“寿”、“彭”正应了“王者寿比彭祖”之意。“老佛爷”凌驾于皇帝之上,是当然的“王者”;“彭祖”则是传说中的寿星。主考官认为,“老佛爷”正操办寿事(1904年为其七十大寿),倘见到考生王寿彭的名字,定然欣喜。于是,主考官将王寿彭的名字置于参加殿试的考生之首,呈于慈禧面前。慈禧一见“王寿彭”的名字,果然心花怒放,立即点为状元。一时间,“偶然”之说愈传愈广,几乎人尽皆知。王寿彭有口难辩,写了首打油诗公开回应:“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又偶然。”

   尽管有如此传说,但王寿彭能通过重重科考程序高中,当然并非偶然,也绝非庸才。1905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访欧美及日本,考察宪政,王寿彭则奉命与刘春霖(末代状元)等赴日本考察政治、教育与实业,这本身即说明清廷对王寿彭才能的认可。考察归国后,其所著的《考察录》很有“立宪”意识,提出了不少改良教育与倡导实业的建议。

   王寿彭工于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只字为荣,这次展出王寿彭的一幅四挂书法作品,内容展示了其对楷书的独到见解,文字体现了其深厚的书法根底。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