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梁瑛
曾经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中国文化年”上吸引了大批德国观众的“墨变·陌生的当代——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近日回到深圳,10月13日,该展览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展,向深圳观众展示了14位艺术家代表中国当代最新水墨画创作的精彩作品。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0月23日。
赴德展出获好评
作为2012年在德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的重要内容之一,“墨变·陌生的当代——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曾于8月16日至9月16日期间在德国汉堡美术馆举行。这一展览由关山月美术馆主办,深圳著名策展人鲁虹和德国策展人阿克曼共同策划,展览邀请了中国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14位艺术家共计54件作品参展,这些艺术家是:靳卫红、李华生、李津、刘庆和、王川、沈勤 、武艺 、一了、朱新建、邱志杰、邱黯雄、徐冰、陈琦、陈湘波。
这个展览让德国的观众了解了传统中国水墨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也了解了一个对西方观众可能相对陌生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据了解,该展得到了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数十家德国报纸竞相报道了展览的盛况并作了高度的评价。而此次回到深圳展出,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能为中国观众打开一扇窗口,了解中国新兴水墨的发展状况,了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是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连续性、独特性与自尊原则。
传统不是守而是创造
水墨画在中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文化链上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从“五四”运动到“新时期”,因受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很多艺术家从不同的追求出发,先后以西方的写实绘画、表现绘画、抽象绘画、超现实绘画的模式改造了水墨画。这样做虽然使水墨画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很大的开拓,但在不少水墨艺术家那里,则有与传统水墨断裂并走向西方化的危险。然而,这些年一些水墨艺术家开始了更新的艺术探索,他们一方面强调水墨与当下文化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注重与传统水墨间紧密的传承关系,从而创造了既有别于过去,也有别于西方绘画的当代水墨,这是极其难得的。
此次展览正是为彰显、推广当代水墨艺术的学术成就而举办的。策展人鲁虹表示,这个展览一方面强调中国新水墨与传统文脉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强调新水墨与中国当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在我们看来,这应该是中国当代水墨转型的基本前提,缺一不可。更是我们挑选艺术家与作品的基本标准。我们希望,此次展览对于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保持自身文化的连续性、独特性与自尊原则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鲁虹特别强调,与西方当代艺术家不同,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从自身的文化传统与当下文化背景出发,更加关心的是他们感同身受的文化问题,即使是处理一些西方当代艺术家同样关心的文化问题,他们也有着不同于西方当代艺术家的理解方式与表现方式。而这在强调多元、宽容、平等价值观的全球化格局中,对于突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民族身份,显示不同于西方当代艺术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因为如此,参展艺术家才轻松地穿越了东方、西方;传统、当代;抽象、具象;写实、表现……走向了更新的综合。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有力表明:传统并不是守成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展示“另一种现代性”
而在德国策展人阿克曼看来,对于不熟悉水墨艺术的西方观众来说,这次展览应有助于唤起好奇与理解,去了解一个迄今尚未被关注的“另一种现代性”。同所有当代艺术形式一样,水墨画必须面对21世纪的生活现实和现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物质变迁和精神变迁。
阿克曼认为,当代水墨画的处境维艰。一些受官方追棒和学院派的水墨画家在当今中国国内的艺术市场被炒至天文数字。这非但不是反例,倒是恰恰表现出中国当代文化正处于危机状况之中。而在开始强调自身文化身份的今天,“中国性”变成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关键词。在时尚潮流之外,中国当代最成就斐然的艺术家中,不乏几位几乎同时开始,同新水墨画家一道,以自己的方式探讨水墨画的艺术遗产。这正是阿克曼所关注的“另一种现代性”。阿克曼认为,也许这正是当代水墨引起西方观众兴趣的原因所在,而对于深圳观众来说,欣赏用传统水墨来表达当代视野的新水墨画,则应有另一种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