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作品的情节之美
情节性或主题性绘画在数年前曾被人们鞭挞,事实上无论小说、戏剧、电影、绘画等,情节是吸引读者和观众的重要艺术手段。
《意外归来》一画从1884年到1888年,列宾整整创作了4年。该作品以丰富的历史内容、耐人寻味的意蕴和高度的戏剧冲突而动人心弦——
那是初夏的一天,雨霁初开,晶莹的水珠沿着阳台门上的玻璃无声轻滴。母亲陪着孙子孙女做着功课,妻子正在弹琴:这是一个有教养的知识分子家庭。
突然,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平静。女佣人把这位陌生人放进屋来,但不信任的目光一直追踪着他,手还没有离开门把手,仿佛随时就可以把他驱走。老母亲从沙发上颤颤巍巍站了起来:“那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吗?!”她第一个认出来了。接着,男孩也认出这正是离家多年的爸爸,他狂喜地叫道:“爸爸!”女孩尚小,爸爸离家时她还没有记忆,被这个突然闯进来的陌生人吓住了,那双大眼睛充满恐惧。妻子的钢琴声戛然而止,她惊喜交加,不知所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做梦也没想到他今天意外归来。而那流放归来的革命者,穿着粗糙的厚呢大衣,满脸胡须,带着沉重的脚步。多年流放生涯已使他失去了昔日的青春风采,他缓缓地走进了这个家。前额的道道皱纹,深深留下了岁月的烙印。他很冷静,除去眼睛中闪着的光辉,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这种“内热外冷”的处理正是画家对生活理解的深刻之处,使矛盾与戏剧冲突达到高潮。
列宾表现的革命主题,是逐渐明确和深化的。最初的草图是一对姐妹在乡村别墅的意外重逢,最后才确定为经受长期监禁和流放归来的革命战士。列宾没有把他们描绘成接吻拥抱的大团圆场面,而是采取了戏剧性的情节结构。不仅让人看,而且让人思。以此填补革命者归来前那一段漫长的时间和空间。革命者需要何等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才能战胜各种酷刑的折磨和艰难困苦!它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俄国民主解放运动的内容和历史。
列宾作品的性格之美
列宾大量的绘画作品通过对出场人物的准确、细致的心理描写和不同人物性格的强烈对比,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社会性和时代性。
其中,《伏尔加河纤夫》是他的成名作:烈日下的伏尔加河畔,天上没一丝云彩,暑气蒸烤着沙滩。一群衣衫褴褛、浑身是汗的纤夫拉着货船。他们拖着沉重的步履,在发烫的沙滩上疲惫地拉着纤绳……最前面的大汉,头上包着破布,深陷的双眼,使他隐藏睿智的前额更加突出,低垂下的手、经络像绳索般凸起。这是俄罗斯农民中长者的典型,他长期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被阳光晒得黑红的脸庞发出青铜色的光亮。在他的右边是个身材魁梧、性格憨直的汉子,他低着有蓬乱头发、浓密胡子的脸,似乎正在唠叨什么。紧跟在他后面的是个戴着麦秆帽的细长瘦子,挺直着身子,好像为了省点力气。瘦子的左侧是个躬身弯腰的纤夫,他的神色严厉,双目前凝,握拢的两手,是个脾气倔强之人。队伍中有个穿红衣服的少年,显然,他是刚来的,皮肤还没有晒黑,胸前挂着十字架,这大约是离家时妈妈为求上帝保佑而给他戴上的圣物。他不堪忍受这肩下的重负,挺胸仰望天空,用手调节压在肩上那擦痛皮肤的纤索。无疑,这是画面的主角,画家在这个新受压迫者身上,倾注了极大的挣脱羁绊的感情——反抗!那稚气未脱的脸庞,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两代人虽然都系在同一个命运的绳索上,但他已经觉悟了。紧靠在少年后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已习惯了这种磨难,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打开烟袋,打算抽上一口。而在少年右边的是个羸弱有病的老人,他颧骨耸起,泪囊水肿,正用袖子擦着额上的汗水。最后三个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伍兵士,军装还没有磨破,可能刚从战场回来并沦落到纤夫的行列,而在他后面的高个纤夫正回头望着货船,从那里传来了船主的叱骂声。最后的一个只见到一个低垂着的头,茫然机械地向前挪动着脚步……那11个人身上焕发出来的,不仅有沉静的智慧、深沉的思索,还有青春的热血、沉寂的力量。这一张张脸是人们熟悉的,同时又是陌生的。
在阳光的曝晒下,在炽热的沙滩里,在河水的冲击下,他们被共同命运的绳索紧紧地拴聚在一起。列宾正是在这些不幸的人身上塑造出了被其虚弱外表所包藏着的撼人力量——性格!
列宾在回忆录《抚今追昔》中写道:“他们头上束大带的传统礼帽和他们是这样的相称,他们的谈吐怎么会那样无拘无束,畅快淋漓呢?怎么会有那种极为尊严的神采呢?不管是什么样的庄稼汉,总是美丽的。”在伏尔加河,画家整整两年沿着纤夫们走过的路途旅行,他与他们交朋友,获取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列宾作品的技巧之美
绘画的技术之美是艺术家在艰辛的劳动中获得的征服材料的能力,没有技巧就是一个想说话而表达不出的哑巴。歌唱家、钢琴师等由于技巧的高超可以打动听众,留下名声。列宾的油画技巧十分迷人,无论在构图安排、色彩处理、造型能力、技法表现等各个环节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堪称完美。
《伏尔加河纤夫》全画以“宽银幕构图”展现了开阔的视野。列宾组织画面时很注重整体意识,画面上的人物分成错落有致的三组人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船夫号子”的呻吟,那平缓人群的前倾有一种运动感,并与穿红衣少年昂首挺胸的后仰形成了鲜明对比,矛盾的气氛也在这里达到了最高峰。而红色是画面最显眼的色彩,这一块色彩唤醒了沉闷的画面。这群密集人物与辽阔江面形成了疏密对比,那分明的轮廓线使这些群像具有雕塑般的力量和体感。画家把色彩进行提炼概括,那暗棕色的调子,加重了夏天的炎热感,这种沉闷的空气,着意渲染了这些拉纤人物的悲剧性气氛。但视平线与观众视线一致的构图处理,使得这些人拥有足够的空间,并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为了突出步履之沉重,画面将人物一字摆开。平淡中刻画了一个个神态各异、性格强烈的纤夫,这不仅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是古老俄罗斯人的一部史诗。它体现着极端痛苦、坚忍的抗争。
《意外归来》将不期而至的革命者置于中景,通过所有人物的视线将焦点聚集在他身上,加上逆光的对比运用,使“革命者”更加突出,但同时又十分自然,这种含蓄的处理使主题思想更为深刻。尤其是焦点透视的运用,使天花板、地板等线段自然引向了画中的主角。
“这才是历史,这才是现代生活,这才是今天真正的艺术,因此,你以后会受到特别崇敬和赞扬。”正像1873年斯塔索夫的评论一样:“列宾是同果戈里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伤心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列宾出生在俄国哈尔科夫省楚古叶夫县的一个屯垦兵的家庭,贫苦的生活使他从童年开始就靠着绘圣像挣钱。1863年他来到彼得堡,正是14名艺术学院的学生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走出“象牙之塔”成立“巡回画派”的那一年。他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不回避现实生活,积极干预和反映这些矛盾,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列宾作为这一画派杰出的代表,全面、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描绘劳动人民的事件,塑造他们的形象,洋溢着崇高、力量和史诗般的英雄性。
列宾一生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完成了一系列著名的风俗画、历史画、肖像画。所有这些画都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发生的平常镜头,画家似乎漫不经心,随手拈来,然而却是匠心独具,精心推敲的。沉淀在这些作品之中的精华,就是情节、性格、技巧的美感。尽管绘画作品有自身的独立和形式上的意义,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类似列宾这样在历史上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