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明朝遗民推为精神领袖,更被小说家神化为武林绝顶高手,他就是傅山,而在艺术上他主张:
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山西省博物院共同筹办的《傅山书画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此展共展出了山西省博物院典藏傅山以及其子孙傅眉等人的作品67件,是傅山书画艺术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广东书画界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欣赏傅山作品的机会。
四宁四毋的美学思想影响深远
作为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家,傅山俨然是北方明朝遗民的领袖,其传奇性的际遇使他具有了一半艺术家所没有的光环与神秘身份——哲学家、妇科医生、儒学大师甚至武林高手,不一而足。傅山的书法在艺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其承前启后的影响力是书法史都无法绕开的人物。身为明朝遗民、极重民族气节的傅山,身经亡国之痛,一生沧桑。他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但力量微不足道,根本无力挽狂澜于既倒,所以他只好把这种悲愤和压抑宣泄在他的书法世界里。傅山是位极具创造力的书法家:他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唯美中具有奇强;学颜体(颜真卿)——厚重中参有碑意。他受晚明崇尚“新”“奇”的观念影响,在书法中喜欢使用很多异体字;他把道教的一些符号般的文字融入书法——让人如看天书。他提出著名的“四宁四毋”的美学理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种崇尚自然,反对和批判靡弱之风的书法理论,对清代书法的影响深远。另一方面,近代也出现过对“四宁四毋”的简单理解和误读,是大量忽视技法,漠视传统的流行书风和粗劣丑怪观念的来源。
《傅山书画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帖学到碑学的最早倡导者
和同时代的另一书法大家王铎相比,王铎更注重书法点画之间的使转,笔画方圆结合,技巧成熟,笔力遒劲,笔法精到,线条质量高,呈现的是真正而纯粹的书法家面貌;而傅山更具有艺术家的情怀。他的书法笔画以圆笔为主,参以汉魏碑刻之意,强调直率的性情和强烈的创造力,作品横涂竖抹,纵横披靡,乱而不乱之间一派天机显现,能让人强烈感受到个人情绪的宣泄和独立的审美价值,在展厅近距离欣赏原作时,才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笔意连绵、雄强奇崛的节奏感和震撼力。他把碑学融入草书,他写颜体的楷书中分明有魏碑的味道。应该说他是从帖学到碑学的最早倡导者,傅山之后,清代碑学中兴,一改书坛萎靡柔弱之风,开启了中国书法的第二次高峰。
撰文:陈运成
为了了解展览的一些详情,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博物馆馆员、策展人罗兵。
记者(以下简称记):策划这次展览的初衷是什么?
罗兵(以下简称罗):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窗口,并引领城市文化审美水平。所以我们应该把一些高端的东西引进来, 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目睹最优秀的文化,从而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所以《傅山书画精品展》是一个高端展览引进的个案。这是我们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
记:这次展览同时还有个广东高校专业书法老师的展览,这种古今并置出于什么的考虑?
罗:我们把这两个展览配套一起展出,一方面是让观者更深刻理解傅山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广东专业的书法机构与传统的佳作直接互动,希望能从中找到书法美学上共通的东西。我们还培训了一些导赏员,他们都是高校的在校学生,活动中既提升了自身对书法的理解,对于书法审美的普及也有促进作用。
记:国内博物馆很多仅仅具备收藏功能,研究方面相对较弱,国外的博物馆,观众直接可以去临摹,甚至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罗:我们也在考虑,以后这种高品质的展览可以开放给专业的人士做研究,同时,我们馆的研究室也在设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如定期把馆藏的作品如八大山人的作品集中起来,让社会参与临摹或者研究,这将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对我们自己的藏品也是一个提升。一些高端的研究机构跟博物馆的实物紧密结合是博物馆社会化、功用化的一个必然趋势。现在一些专业的学校如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学,学生面临的都是复制品,这是教学上一个很大的无奈。文化的传承需要建立在对实物的研究和理解之上,如这次傅山的作品与平时我们接触到的印刷品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就是这个道理。
傅山趣闻
医圣:傅山是真正的杂家: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梁启超称傅山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大河以北无人能及”,将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一起,列入“清初六大宗师”。他还在当时享有“医圣”之名,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他曾对友人说:“吾书不如吾画,吾画不如吾医。”
武林高手:相信看过梁羽生武侠名作《七剑下天山》和徐克的电影《七剑》的人对傅青主不陌生吧——一个仙风道骨、飘逸绝伦的绝顶武林高手,这位傅青主原型就是傅山(傅山,字青主)。梁羽生认为傅山书法有“剑气”,故小说中把傅山塑造成一代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