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留给我们学习的重要参考文献。石涛是中国绘画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更是中国绘画史中一个敢于创造,善于创造的革新家,他不仅拥有自己的一套画论体系,而且在技法上也有其独特的创新。其作品及绘画思想对当代书画创作及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汲取传统精华
1·石涛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底蕴
道家认为,艺术应该像自然一样,天然而朴素,无知而无欲,这种艺术才能称得上是道的艺术,因为道的艺术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矫饰,故道家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道的艺术深藏于自然之中,道是无所不在的。庄子曰:“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在这种审美观点的感召下,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淳朴素净的表现方法应运而生。中国的山水画自唐代开始便是逐渐褪去了绚烂的色彩,改着以朴素的黑白素衣,一种水墨意笔的绘画风格开始产生并慢慢走向成熟,影响至今。
石涛晚年,弃佛入道,以及他的“一画论”的出世,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人画的美学思想,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的。中国的历代文人将做学问的历程分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个过程,缺一不可,而尤喜参禅悟道的中国山水画家更愿将自己的心灵安放在山林之中。道、禅所提倡的入川、云游、山居与中国山水画家的理想追求不谋而合,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很显然是受到道、禅思想的影响。
2·石涛与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以说是中国画的传统美学思想,创作理论之精髓。当你真正地走遍了名山大川,才能从万千气象中取材,精粹而集中地反映出生动的形象、完美的意境,山水画家历来要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石涛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是到位。他的画论及其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都是师承传统的有力证据。
如果要说石涛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的典范,那当属他的《石涛画语录》了。“一画”论是石涛最重要的山水画美学思想,任何事物都处在生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绘画技法及其理论也是如此,这一过程可以说是“有无相生”的过程。如,山水画中的斧劈皴、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等皴法,皴法的产生可以说是“有生于无”,但这种“无”并不是纯无,因为自然中的山石、形体结构及其纹理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因而,也可以说是“有”。
标新“另类”之法
1·书画同源同体
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是绘画界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画风多变,笔法丰富多样,同时他在书法方面亦有较高的造诣。他的书法配合诗词,增添了画面的意境与韵味,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石涛的书法具有别致的个性,是介于一般楷书与古隶之间的书体,他把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相互贯通,认为书法与绘画是可以相互促进的,石涛以草、隶、篆书之法来作画,他总是以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去观察书画艺术,他把书法与绘画看成是相互联系着的重要两端。
2·“另类”点与圈
石涛的画,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石涛在笔墨技法上突破中国画的艺术程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表现方法。其中,点与圈的运用就是他绘画技法形式创新中两个重要方面。
石涛好用苔点,他不仅将点作为绘画技法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且更强调点簇在绘画表现中的独立性,他将米家点法推向一个新境界,西方绘画主要是块面结构,而中国画主要是点、线结构。在点、与线中,线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不少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画的“线条主义”,米芾、石涛等对点的拓展,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线条相比,点具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功能,点出顿挫,线出流畅;点较虚,线较实;点与线相比较而言,线文而点粗。
圈是石涛艺术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符号,石涛将其视为自己的艺术秘密,自己生命世界的徽章。石涛的圈是多种多样的,以细笔快速画松针的小圈,以枯笔焦墨重重地画大圈,以似有若无的纤秀之笔,画云一般飘渺,雾一样蒸腾的圈,圈圈相连,又圈圈不同,随意舒卷,呼之即出。
“另类”石涛
“另类”石涛
“另类”石涛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