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是收藏的重要门类之一,也是市场流通性最好的门类。不过,令爱好书画的藏家感到头疼的是,书画赝品太多,造假手法也堪称花样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但是,在上海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陈克涛看来,临摹、仿造、补改款等人为造假其实并不难辨认,能够以假乱真的其实是代笔。
书画作伪常见十手法
从书画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以后,书画的作伪便层出不穷。陈克涛告诉记者,“作伪手段包括:以无款画或者小名头的画作作伪。清后期至今。无款画很多,一些大名家的学生和门人,往往由于风格接近,或本身就是学生临摹老师的作品,作伪者往往模仿大名家的题跋、落款,直接仿在无款作品上。小名家的画则可以通过裁割、接补,再添上大家名款。”
小名头的画作“移山头”也是书画作伪的主要手段之一。“即在小名头的山水画上沿着山头轮廓线揭开,再沿着山头接上天空部分,用笔进行局部勾染,再添上大名家的提款,作旧,往往有很大的欺骗性,但这条拼线在强光透照下能显示出来。”陈克涛告诉记者,这种作伪有经验的藏家较容易识别。
“将老师的题跋改为提款。”陈克涛表示,这种作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许多小名头画作,过去常常请老师题句,老师也常常题写鼓励、褒扬、提携之意的题跋。作伪者常割去几个字,就完全改变了意思。题跋成为了落款,印章都是原件现成的。”
“夹宣揭层作伪是一种技术性比较强的造假手段。过去的作品有些是画在夹宣上的,数十年、上百年的画作,高明的装裱师将其揭开,一分为二,画色往往已经渗透到了下层。如果墨色稍淡也可以添色还原,重新装裱。”陈克涛说,这种作伪对于造假者最有吸引力,一幅画成为了同样的两幅,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
据陈克涛介绍,用旧纸或作旧纸直接伪造是比较普遍的作伪现象。“因为以前留存的旧宣纸还比较多,当然价格已经不低了,新宣纸也可以通过染色、烟熏或者日晒雨淋作旧,再以旧墨旧色,依照风格仿造。有的蒙在原作品上摹写,照葫芦画瓢,优点是形真不走样,缺点是运笔拘谨,不够灵劲。有些依照原作临写,有的干脆‘创作’,凭空臆造。还有利用著录或原有的文字记录进行还原创造。再用假画,拿出记录文字来论明是真,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在书画造假方面还有一招,叫“金蝉脱壳”。“利用旧裱头套仿作,有些重新装裱换下来的旧裱头,再按照原画芯尺寸重新伪作一幅,作旧处理。装裱后,因旧裱头是真的,很开门,欺骗性极大。”陈克涛说。收藏书画十多年的刘先生也认为“金蝉脱壳”造假防不胜防,8年前,他也曾掉进了旧裱头仿作的陷阱,“有一次去外地出差,闲时逛古玩地摊见到了一幅画,因为是古法装裱,我觉得靠谱,所以买了下来,回来以后找了一位专家长眼,对方说老裱头不假,可里面的字画是后人仿的,再作旧了。从那次以后,我对旧裱头书画格外小心。”
中国书画,老仿制品历来不少,学生临摹老师的作品,临摹老师收藏的古画,而今流入市场,数量较多。“更何况那些当年就有意的仿品,最著名的就是张大千仿石涛、仿徐渭、八大,张大千本身水平极高、功力深厚、研究精到。他的仿品,一般藏家很难识别。大鉴赏家吴湖帆、黄宾虹都有误藏的事例。江寒汀早年仿虚谷的作品,现在不少已经摆在了一些中外大博物馆的展台上,作为重要的藏品收藏。”陈克涛认为,这种大师之间的相互模仿的作品本身就有收藏价值。“已故当代名家的印章、纸墨颜料都还在,有的学生、门人也有了相当水准,他们作伪与名家的风格一致,但一般来说笔力会差一些,仔细比照可以看出差别。”
必须引以为戒的是,高科技和现代工具在造假领域的泛滥。“高倍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复印机、扫描仪等,再与人工合成。还有流水分工,画山头、画树、开脸相、勾衣纹、题款、签名,每人专练一样,提高专业能力,一幅作品几个人分工完成,再盖上电脑扫描印章,足以乱真。”陈克涛说,高端复制必须要事先表明身份,如果冒充原作,那么对市场危害很大。
“此外,还有一种作为是用原有的水印木刻,或是印在宣纸上的画作,用墨色重勾,以重色再填,反复渲染,足以以假乱真。当然,木刻的线条上易留有印痕,有雕琢痕迹。”陈克涛说。
抓住画家个性是鉴定的关键
书画鉴定目前主要还是沿用“目鉴”和“考证”这两种方法。即便同一书画作品,不同的鉴定专家可能也会出现不同的鉴定结果。陈克涛的观点是抓住每个画家的不同个性,“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笔墨特点,自成面目。我们要抓住每位画家的独有个性才是鉴定最根本、最本质的方法。远看作品的构图布局、气势神韵,感觉画的整体。近看细微处的运笔、施墨、设色功力,书法、落款。此外,还有印章、纸张、装裱、题跋、收藏印等辅助鉴定方式。”
此外,在鉴定时,还要掌握画家的风格特点与师承关系,以及创作时的总体时代特征。“比如,鉴定张大千的作品,可以先看画作的气韵,是否气韵生动,有精气神、风流倜傥、雍容大度,再看笔墨,清润秀逸洒脱,反之往往是伪作。张大千求画者多,有许昭代笔山水,刘伯年代笔人物,鉴定时要格外小心。张大千的学生胡若思也是仿其老师的高手。”陈克涛说,对比法尤其适用,“要注意画风相近画家的细微不同,并加以比较。比如吴昌硕较浑厚,王一亭较刚硬,赵云壑较软弱。吴昌硕有部分作品是真款假画,一种是王一亭代笔的人物,另一种是赵云壑代笔的山水。另外还要注意每位画家用笔的节奏速度,仿画,仿形易,仿节奏掌握速度较难,赝品往往显得犹豫,节奏一定不同。”
争议作品自古存在
中国书画自古就有赝品,甚至有一些名家书画都存在着真伪的争议。对此,陈克涛认为名家画作有争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刻意造假。“以宋代书画作伪现象为例,保存状况不佳的珍品,为了能使之流传于后世,宫廷画师在创作之余,也会将其临摹,流传到今天也成为重要的文物。可见,以学习、收藏、传承等为主的作伪现象是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很多古代书画都没有落款,特别是宋元书画。在艺术品领域绝对保真并不存在,争议作品自古至今一直客观存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藏有争议艺术品,完全没有争议的作品反而较少。我们应该允许不同观点。”陈克涛告诉记者,去年秋拍古代书画流拍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买家不愿意介入那些有争议的作品。“有真伪之争对艺术品领域是好的。一幅作品所谓真假都是凭借鉴定者个人经验去断定的,所以迷信某一位权威的观点并不合适。反而,随着不同见解的专家不断讨论,道理肯定是越辩越明,越讨论越清晰,最后无限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