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金版浮雕富春山居图合屏近日在深首次发布。(资料图片)
《富春山居图》600年的收藏历史上,曾经有四五十年,一直保存在宜兴吴氏家中。(资料图片)
分居两岸60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也引出了一段《富春山居图》与吴氏家族的传奇故事。(资料图片)
分居两岸60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成为2011年中国文化界的盛事,《富春山居图》这幅传世名画也再次声名鹊起,进入公众视野。9月中旬,深圳百泰打造的纯金版浮雕富春山居图合屏在深圳首次发布,同时,这次发布会请来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之子吴欢作为嘉宾,引出了一段《富春山居图》与吴氏家族的传奇故事。面对本报记者,吴欢先生首次披露这段鲜为人知的名画奇缘。
后人回乡办展
获知名画奇缘
吴欢生在曾被外刊评论为中国最大文化家族的吴氏家族,他的祖父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之一、书画大师吴瀛,父亲是当代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母亲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再往上数,从明朝追溯下来的二十几代中,吴家出了17个进士探花,隔几代就会出知名人物。而吴家与《富春山居图》的渊源,吴欢自己也是在今年6月回乡办展时得知的。
“我祖籍常州,也知道我们家祖上是从宜兴迁过来的,不过,从来没有到宜兴去过。”2011年六月,吴欢应邀到常州举办回乡展览,在展览开幕式上,他结识了江苏宜兴美术馆馆长刘明和副馆长邢娟。“你知道常州吴氏是从宜兴迁过去的吗?”“你知道你们家和《富春山居图》有很深的渊源吗?”面对两位学者的前一个问题,吴欢的回答是肯定的,面对后一个问题,吴欢还真有点迷茫。在宜兴美术馆的盛情邀请下,吴欢第一次回到了宜兴,并在宜兴文昌阁里,找到了祖先的名字。
此次在常州办展,主办方赠送给吴欢的礼物正是一本吴氏家谱。其中第一个名字是明代进士吴性,最后一个名字正是吴欢的祖父吴瀛。而在宜兴的文昌阁明朝进士名录排序中,紧随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吴仕之后的正是嘉靖14年(1535年)进士吴性。“两人可能是兄弟或者堂房兄弟。”
在寻根问祖的同时,吴欢也第一次听到了吴氏家族与《富春山居图》的深厚渊源。原来在《富春山居图》600年的收藏历史上,曾经有四五十年,一直保存在宜兴吴氏家中。而在此前此后,又有多位吴氏家族成员与这幅名画发生关系,在这幅传世名作的收藏、毁坏、修复甚至南迁中,都能看到宜兴吴氏子弟的影子。以至于宜兴美术馆副馆长邢娟特别撰写“《富春山居图》与宜兴吴氏解密”一文记叙其事,并感叹这是一段“让人拍案称奇的奇缘”。
几代吴氏后人
结缘“富春山居”
《富春山居图》的第一位收藏者是黄公望的道友无用师。至明代画家沈周收藏前的一百多年中,收藏情况不明。因此,沈周成为《富春山居图》有史料记载的第二个重要收藏人。而沈周与一生偏嗜茗茶的宜兴吴纶吴仕父子过从甚密。沈周之后,《富春山居图》辗转多人之手,最终画落吴纶吴仕后人吴洪裕之手,这可说是一大奇缘。
吴家第一个拿到《富春山居图》的人是吴仕的儿子吴达可,其子吴正志,与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同为万历17年同科进士。明万历24年董其昌购得此卷。董其昌晚年遭难,迫不得已以重价把《富春山居图》典押给好友吴家,以期过后境遇好转赎回,但最终未能如愿。拿到画后,吴达可的儿子吴正志就在画上六张纸的骑缝处都盖了自己的“吴正志”和“吴之矩”的收藏印。300多年后,吴之矩骑缝印作为最有力凭证,帮助著名鉴定家徐邦达先生最终确定《无用师卷》为真迹。
《富春山居图》在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康熙初年四五十年间,一直保管在宜兴吴氏家中。吴正志在万历末年逝世,这张画就传到他的幼子吴洪裕手中。在富春山居图的收藏史上,吴洪裕是最不可跳过的名字,可以说他既是这幅名画的知己,也是这幅名画的劫难。
据说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地观赏临摹,到了朝夕不离的地步。恽南田在《瓯香馆画跋》中曾经记载: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可见对这幅画的痴迷程度。而正是这种痴迷,给这幅传世名画带来了它在人世的第一场大劫难。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富春山居图》
最痴迷的收藏者
清顺治七年,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念念不忘《富春山居图》,竟然要以此画“火殉”,万幸的是,就在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画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作《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至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从此各有际遇。
首次披露
收藏故事
《富春山居图》的前后两段后来分别流入不同的收藏家手中,其中《无用师卷》乾隆年间进入皇宫,却被当作赝品收藏了200年,直到故宫文物南迁才沉冤得雪。而《剩山图》则在抗战期间,为大画家吴湖帆所得。谁能想到,这两幅画都再一次与吴氏后人结缘。这位有缘人就是吴欢的祖父、收藏家吴瀛。
吴瀛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之父,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他于1913年来到北京,任民国北京市政府坐办(秘书长),接管清宫。1924年参与创办故宫,被民国政府委任紫禁城“接受代表”,首任“故宫博物院常委”、“古物审定专门委员”、《故宫书画集》首任主编,在当时的文化界举足轻重。同时,他也是故宫文物南迁的监运员。在抗战烽火燃遍全国的时候,《无用师卷》与600多万件故宫文物一起,10余年中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辗转运抵南京、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从此,《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岸分离60多年。而经过考证,学者发现《剩山图》的最后一位私人收藏者吴湖帆,出身浙江吴氏,也与宜兴吴氏有着姻亲关系。
一幅传世名画,与一个文化家族,辗转数百年,结下不解情缘。2010年,《富春山居图》因温家宝总理的一句“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而名声大噪,也使得一段沉埋的收藏故事大白于天下。
吴欢指点大众收藏
玩假文物,悟真文化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吴欢,有一位大收藏家祖父,但对收藏,他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曾经放言,“要玩就玩假的”“玩真的是玩命”,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作为收藏家族的后代,吴欢是怎么看待今天的收藏热?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吴欢。
吴欢的祖父吴瀛先生不仅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一位知名的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他一生痴迷收藏,后来把自己珍藏的文物字画,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其中古代一些金、银、玉、瓷及吕纪、石涛、郑板桥、八大山人、文徵明、唐伯虎等人的书画均为国宝,有连城之价。其中绝大部分为国家一级文物,共计241件。1985年,《人民政协报》曾发表了一篇文章,故宫博物院列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给国家捐赠文物贡献最大的300位大家,赫然头一名便是吴瀛先生。
吴欢的父亲吴祖光和母亲新凤霞都是文化名人。作为著名演员,新凤霞那时候收入很高,“别人挣18元工资的时候,我妈就挣1200元了,我爸爸从香港回来,稿酬也很高,所以在那时的文化人家庭里,我们家算很有钱的。”据吴欢介绍,那时候,父亲经常买了齐白石先生的画作赠送给友人。“我们家是很早就推崇齐白石的,齐白石的画才10元一张的时候就买了很多,经我们家手送出去的齐白石画至少有四五百张。”
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世家,吴欢从小耳濡目染,天然地对文化艺术有了非凡的感悟力,他三岁开始随祖父习字,后来由字入画,成为著名的书画家。对于家庭的文化氛围对自己的影响,吴欢并不讳言。但对于祖父痴迷收藏不惜倾家荡产却不以为然,这也是他的名言“要玩就玩假的”“玩真的是玩命”这句话的由来。吴欢说,动辄几百上千万的真文物没多少人能玩得起。祖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物的收藏,为此不惜负债累累,以致妻子儿女皆受累于此,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为此常常和妻子吵架,弄得家里鸡飞狗跳。“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直到祖父去世后多年,奶奶还常常为此埋怨祖父。”所以,吴欢认为,收藏热是件好事。收藏是人类对文化的崇拜,今天这种崇拜成了流行时尚,对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对每个人来说,收藏都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同时,收藏也不能走火入魔。“有能力尽可以玩真的,但对于普通大众,我提倡玩假的。一般家庭完全可以玩假文物,真文化。收藏更重要的是收藏文化。”吴欢希望,今天的收藏者们别进入误区。
此次深圳之行,吴欢是专程前来参加百泰纯金版浮雕富春山居图合屏的首发式,对于用纯金浮雕的方式重现富春山居图,吴欢表示非常支持。这不仅出于吴氏家族与《富春山居图》的奇缘和吴欢本人对这幅名作的喜爱,更是源于他对用商业推广文化的提倡。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老一代文化人还在反对艺术商品化的时候,吴欢就提出“我反对艺术商品化,但我提倡商品艺术化”。吴欢认为,在今天的社会,商业行为代表着文明与进步,通过商业手段推动艺术传播,可以让艺术走得更远,中国的历史文化成就可以通过商业行为在现代延续生命,使它们的文化含义得到推广。“百泰用黄金打造《富春山居图》总比纯粹地收藏金砖更有文化含量,这不失为一种科学的行为,这种设计和创意,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