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弗洛伊德(图)

再见 弗洛伊德(图)

再见 弗洛伊德(图)

时间:2011-07-27 10:11: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书画 >再见 弗洛伊德(图)

弗洛伊德自画像

弗洛伊德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作的画像

        被誉为20世纪毕加索之外最伟大的艺术家鲁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日前在伦敦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8岁。而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大卫与艾莉》以坦诚无比地直面观者的裸体、粗粝的笔触、厚重的颜料,与摄影家大卫·道森为之拍摄的工作照系列并置,正在北京798艺术园区内的林冠画廊展出。

  1922年,鲁西安·弗洛伊德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犹太家庭,10岁那年,因为纳粹迫害,他随家人到英国定居。17岁时,他的一幅自画像在《地平线》杂志刊登,由此得到了广泛关注。2008年,他的一幅女人裸体作品《睡着的救济金管理者》在拍卖行拍出了1700万英镑(合人民币2亿多元),创下了在世艺术家的价格纪录。他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对中国的“新生代”艺术和“学院派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日耳曼语系中,奥地利人对孤独的敏感与生俱来。几十年来,弗洛伊德的画面中都是室内的裸体模特,避免叙事性。他不厌其烦地刻画着同样的神经质与歇斯底里的状态,他画的裸体使人联想到肉块与肉汁所堆积而成的“人”。好似一股强烈力量驱使着他的画笔,呈环状的、Z字形的、拱形的笔触在粗帆布上敲击出粗暴的肌理、翻腾的曲线,足以让人产生震颤的惊异。

  那些裸体模特们基本都是弗洛伊德的熟人,是让他感兴趣的人,是他的亲戚或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躺或睡在他的工作室沙发上,几个小时过去,模特们甚至常常在这项工作中沉沉睡去。能沉静下来的特性,成为做画家模特的先决条件。而与模特之间相知相熟的属性也为他的作品注入了力量。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现实主义的,更重要的是对画面之外人物内心的表达,看到的是画,闭上眼睛却是具象的情感。

  伦敦西部的一间脏乱到令人发指的房间是弗洛伊德的画室,微弱的光线所照到的地方,可以看见积满了灰尘和颜料积垢的墙壁,到处扔着用来擦拭画面和画笔的碎布条,年复一年,画家鲁西安·弗洛伊德常常在此中半裸着身子,趿着可笑的鞋作画,看起来又老又疯,“不疯魔不成活”是弗洛伊德的信条。

  “他说他所有的杰作都是自传和灵魂的自画像,他的语言妙趣横生,他容易冲动,有着丰富易感的天性。”弗洛伊德生前的好友、 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如此评价,在弗洛伊德的画室中留下了几幅尚未完成的作品,“他总是保持几幅作品同时在画架上的活跃创作状态 ,说不定干着干着就在作品的环绕中睡了。”

  相比于优雅、唯美的艺术家,弗洛伊德的艺术虽然阴郁却真实地抵达了灵魂深处的痛楚。即使他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作的画像,也丝毫没有美化的意味,就如当时《每日邮报》评价画像中的女王“精力耗尽”,《镜报》则评价“表情冰冷”。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说,中国艺术界经历“85美术新潮”时对装置、影像特别重视,而认为绘画已经过时。这时,是鲁西安·弗洛伊德让国内重新认识到绘画的表现力,“弗洛伊德画作的色彩、笔触、力量、刻画都将绘画推到很高的程度,以前大家都将绘画与古典相连,但弗洛伊德的绘画则具有当代表现力”。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