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骏: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骏和他的人物画

张骏: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骏和他的人物画

张骏: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骏和他的人物画

时间:2011-06-21 10:40:39 来源:

书画 >张骏: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骏和他的人物画

 《张骏画集》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当然,对张骏来说,并非第-本画集。在此前后,他出版连环画册《血字》、《天鹅》、儿童读物《幼学古诗》等八种;出版《健康漫画》两种;且有《张骏水彩画集》问世,其作品还入选《西藏当代美术作品集》(上海人美社)、《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选集》(香港华艺社)等大型画集百余部。
 和张骏的为人一样,质朴、洁净,不事张扬,没有富丽堂皇的包装,只有静静地思索与思索中形成的文化凝聚。


 
 
  张骏的思索,是独立而认真的,文化的凝聚,是缓慢而坚实的。因为,他是一个敢于解悟生命、勤于解悟生命、善于解悟生命的画家。
 张骏的人物画,深深蕴含着他几十年对生命本源的探索。张骏先生曾投笔从戎23载,这23年的军旅生涯,有15个春秋是在世界屋脊的西藏度过的。西藏那一尘不染的蓝天,那洁白如玉的雪山,那轻柔自由的白云,那充满着生命力的草原,净化了他的灵魂,升华了他的笔墨,也使他终于超越了文化理念的重压,形成了对生命本源“博大、空灵、真、善、美”特性的理解。他的人物画,有相当大一部分取材于西藏风情,即使在告别西藏融入最繁嚣文化负载最重的北京好多年,他仍然“躲进小楼成一统”,认真地固执地顽强地继续他生命本源的探索与试图回归,在喧嚣中保持着一方心田的宁静、纯洁、自然。


 
 最能说明张骏这种心态的,最能明白表述他对生命本源的理解的,是他离开西藏后创作的《梦回夏曲卡》和《老枝》两幅作品。《梦回夏曲卡》和《老枝》的绘画语言具有很大的同一性,画面的构图也非常近似,完全是一种有意识地重复:画面的最下部分,是人物,很小比例的人物,且仅仅是人物的一个头部特写:其上大部分的空间里,层层叠叠,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您所看到所能想到所能理解到的每一寸空间。

 


 
 不同的是,《梦回夏曲卡》的人物,是藏族少女卓玛,如雕如玉,青春天然,纯洁神圣。卓玛的身后,是茂密繁荣的大草原;而《老枝》的人物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藏族老人,深深的皱纹里镌刻着生命的历程,平凡而崇高。老人的脊梁,负着的是数不清的虬枝巨干。纯洁美丽天真可爱的卓玛与极富生命力的大草原,记录着沧桑忧患历史今天的老人与刚劲坚韧的虬枝巨干,构成了生命的两极。画面的一轻灵一浑厚,一纯美一凝重,恰切地传达出了生命的真谛,使每一个观者的心灵都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我们能从画面中读到画家对生命本源的思索,夜深人静之时,远离尘嚣之际,抱清静寡欲之心,能听到画家对生命本源的表述。只是,这个表述是超越文化理念的,是无法准确地用文字写出来的。观者与作品之间,作品与画家之间,画家与生命本源之间,是一种感应,天人合一的感应,是一种沟通,不可言喻的沟通,是一种心灵对话,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人与宇宙的心灵对话。这是艺术创造的高境界。


 
 张骏的人物画,充满着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张骏先生曾对我讲过他这样一个经历:在西藏的十几年,从最东部的然鸟湖,到藏北的大草原,他几乎走遍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他震撼力最强,让他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去藏南一个叫墨脱的地方。他们由洛巴向导带着,从海拔四千五百米的多雄拉雪山一步一步向下走,一连三天,不停地向下走,一直走到海拔只有200多米的目的地。如同从天外到尘世,他真切地目睹了生命的历史和生命的顽强。茫茫雪山,纯洁而神圣,但是生命稀少。走下去,慢慢地,开始有了原始生命,零星苔藓、点点草甸,然后看到的竟是杜鹃!先是匍匐生长的杜鹃,再是直立起来的杜鹃,再是灌木一样的杜鹃,再是树一样粗壮旺盛的杜鹃……他说,其实,人生,历史,就是这样。人生是艰辛的,人生是顽强的,人生是美好的,而人共存的空间的洁净和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思考,表现在创作上,就使得他的人物画显得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化的立体感,使得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画面都承载了很高的文化追求,很深的文化意境,很重的文化负荷。他的《轻歌曼舞》、《逸仙》、《达娃卓玛》、《班公湖畔》、《公休日》、《瑞气相携》等等作品,传达的就是这种对人生的美好向往,对美好人生的颂扬;他的《弄潮》、《力可拔山》、《保一方平安》等等作品,则是对雄伟顽强的生命力感的尽情讴歌。
   高速膨胀的现代物质欲望,正以其巨大的力量冲击着文化与道德。人生意义的思索,人生价值的困惑,人生奋斗目标的定位或转轨,不可避免地困扰着每一个人,张骏先生也不能幸免。这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时有反映。他的《读此何用》,用辛辣的笔调,深沉的内涵,对文化的失落进行了反思,因而被收入典。他的另一幅《读书图》,画中一高仕将书扔在脚边,自叹道:“世态纷纷纭纭的,这心态如何静得下来啊!”幽默的构图,辛酸的自嘲,画中人物失落中带有茫然带有痛苦的神情,十分准确地传达出了画家对重欲轻德的社会现象的思索、忧虑乃至抗争。他的作品,更多的还是对文化回归的向往,对文明理念的坚信,如《学不辍》、《樵归》、《夜读图》、《面壁图》等。

 


 
  张骏的人物画,是他处世人格、文化品格的外化。张骏先生既不是传统主义,也不是现实主义,更不是什么超现实主义、超传统主义,他似乎没有什么“主义”。对张骏来说,自我标榜,哗众取宠,拉大旗做虎皮,玩儿“新潮”弄玄虚,都是毫无意义的。张骏的追求是“平平和和处世,踏踏实实从艺”。所以,我们看张骏的作品,线条并不陌生,人物并不陌生,张骏艺术创作中所使用的艺术元素和绘画语言都不陌生。张骏的笔墨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线条的流畅秀雅,笔锋的老辣自如,墨色的浓润渲染,构图的严谨明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张骏笔下的人物,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或尊崇或喜爱的,历代高仕,纯美少女,风霜老人,从中我们可以体察出画家对人生美好瞬间的准确把握,感觉出充盈画面的人情、纯真、坦荡与正义感。但是,他的画也常常给我们一种陌生的感觉—一种亲切中让人和他一起思索的陌生感,那是画家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文化品格通过作品放射出来的,能引起人民和谐共鸣的深层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张骏先生笔下的人物,都有着不同凡响的骨气、品位,有着巨大的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张骏先生自少年时代习画,至今已在《人民日报》、《美术》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上千件,几十次参加全国全军等各种大型美术展览,多次获得各种奖励与荣誉,并在北京、西藏、山东等地举办多次作品展览,可谓硕果累累,佳作纷呈。想了解他,一本《张骏画集》是远远不够的,想讲清楚他和他的人物画,也是一篇文章难以做到的。
 


  在画集的后面,张骏先生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当一些从流逝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人物画作品结成集子的时候,忽然觉得我的想法多多。”
 是的,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生的探索是限的,艺术的追求也是无限的。想法多多,是一个艺术探索者必备的品质,是一个艺术创造者的成功之必然,是一个勤于思索的画家对自己艺术进步的科学总结。
(文/吕厚龙)
(张骏简历:张骏1942年春生于冀东小镇古冶,故以古冶子为号。军旅生涯20余载,公安工作20余载,15个春秋在西藏度过。历任西藏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西藏美术家协会首届常务理事,国家公安部《啄木鸟》杂志美术编辑,《人民公安报》美术副编审、副刊部主任、三级警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副院长、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西城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报协集报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名人书画杂志总编辑。)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