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书“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注:孔子弟子曾参说“悟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故称“曾三”;孔子弟子颜回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称颜四;大禹有言:“大圣大则尺壁,而重寸之阴”;陶侃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五代绢本仕女凤凰图
修复古画是很神秘的事:将几百片乃至上千片历经沧桑的散片整理修复成原汁原味的古画,若没有鬼斧神工、妙手回春的高超手艺,其实是天方夜谭。在著名画家唐云百年诞辰的纪念会上,我结识了上海博物馆的戴家华。朋友说:“他就是上海滩绝顶的裱画专家,他可以使断裂成无数碎片,破旧不堪的‘死画’起死回生。”
1972年,戴家华从南汇农场被招进上海博物馆装裱部,馆领导要他跟即将退休的老师傅们学修复字画的技艺。20岁的戴家华勤奋好学,他既得到了扬帮师傅徐茂康、黄桂芝的言传身教,又得到苏帮师傅华启明尽心尽力的点拨亲授。老师傅们将修复旧画、绢本、手卷、册页、扇面的各项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戴家华,而戴家华也将师傅传授的刷子功、排笔功、刀工、眼工等基本功当作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功课。各位师傅漂洗、揭、补、全色等修复装裱的独特技巧、门道,他都记在心里,落实在手上。经过长期刻苦修练,戴家华成了上海博物馆文物字画修复部的中坚。
戴家华拿出一张《五代绢本仕女凤凰图》的照片给我看并向我介绍了该画抢救修复的过程:去年,一位北方的收藏家拿来一幅夹在有机玻璃内的支离破碎的绢本画,请他修复。据这位收藏家说:此画原本贴在出土的棺材盖板的内板顶上,如幡一般。画全身已断裂霉烂,千疮百孔,破旧不堪,600来块状如鱼鳞的散片已无法捏拿。凭经验,戴家华知道此画不寻常。他对收藏家说:“此乃国家文物,我如修复好可否将其捐给上海博物馆。”收藏家欣然答应。戴家华接下任务后,按往日的习惯,先细细观研、周密思考,有了把握后再动手。他先对古画进行特殊的清洗,而后再修补加托纸。选配的补绢质地、颜色、细密程度、厚薄要和原作画相吻合是极其困难的事,因为现代绢的质地太硬、太靓。为此,戴家华自己动手,改造新绢,制作“旧绢”。经过几十道工序的修复处理,一幅长60厘米、宽35厘米的《五代绢本仕女花卉图》精彩重生在世人面前。画面上一盛装贵族妇女身着红、蓝色的纱衣长裙,华丽的衣服、宽袖上绣有精美的凤鸟图;高高的发髻插着红花绿叶和玉簪步摇。贵妇前画有吉祥草,后有嘴衔大红吉祥花的一对凤凰。图右侧则为一大串红蓝相夹的星像环绕着一对凤凰,颇有“四海之内感戴舜功,兴九韶之乐而凤凰翔天下”之意。该画经相关专家鉴定,确认为五代十国之作品。收藏家观后十分高兴,他提出将此画带回老家让朋友们赏玩几天便捐献给国家,戴家华同意了。不料,待此画捐给上海博物馆时,绢画中央已盖有收藏家及其他赏玩人的七个印章,这一画蛇添足的举动显然破坏了文物。无奈之下,戴家华只得为绢画动了第二次“手术”。把七个印挖掉,再用旧绢补好。如今这张《五代绢本仕女花卉图》作为国家二级文物保存在上海博物馆。
戴家华艺高德馨,因此与书画、收藏界许多名家成了好朋友。沪上著名画家谢稚柳、唐云等都曾是他的忘年交。他们交往产生的故事让人感动。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唐云到广东路文化商店淘宝,营业员向唐云介绍了清·郑板桥的一副字对。可惜字对破散得不成样子,已不具备收藏价值,但唐云不忍弃之,他拨通了戴家华的电话。戴家华马上赶到现场。经仔细观看、琢磨,戴家华对唐云说:“行,我来修复。”唐云随即买下了这一堆散片。要使该画复活一定要有明清纸本字画的旧纸,而此类纸本根本没处买得到。戴家华便自己染托纸色……该画经揭开旧背纸、做洞口、揭水油纸、除浆等20多道工序修复,郑板桥“曾三颜四,禹寸陶分”的字对终于闪亮复活。唐云珍爱万分,将此对挂在自己的床头以作大铭。他表示不仅要以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及颜回的“非礼”四勿为诫来勉励自己,而且还要以“大禹惜寸”和陶侃“当惜分阴”的故事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决不荒怠。板桥对子复活的故事和唐云先生“不叫一日闲过”的治画精神深深感动了同道,从此,“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也成了画坛佳话。
戴家华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了近40年,他共修复了馆藏的极品旧字画800余件。戴家华对我说:“干我们这一行的,特别讲究职业道德,因为拜师时便说好了,学这门手艺,就是要抢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一辈子都会遵师训和聆馆嘱,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实践自己的诺言。”王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