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1月5日至7日,“2010影像亚洲·齐鲁国际摄影周暨第三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在济南盛大举行。来自全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杰出的国外摄影家和多位国际摄影大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位优秀摄影师共聚泉城,在济南舜耕会展中心和山东省美术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省科技馆等展馆同时举办8项富有不同创意的展览,展出体现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不同风格、不同类别的摄影作品近3000幅。在活动举办之际,记者采访了本次展览组委会主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就摄影展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
记者:我们知道,2006年至今,“影像亚洲”、“齐鲁国际摄影周”、“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展会活动已举办三届,持续举办这项活动的动力是什么?以后有没有进一步打算?
潘鲁生:人们常说这是一个“读图时代”,是影像资讯丰富、图像传媒深刻影响日常生活的时代,摄影可以是专业化、艺术化的创作,也可以是信息的记录、自我的表达和诠释,尤其当前博客、微博等网络文化兴盛,影像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交流语言。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促进影像文化的交流、如何汇集国际间精英的、前沿的、创新的摄影理念和作品开展专业性地探讨、如何更广泛地加以推广、繁荣大众文化、推进影像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命题。举办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摄影大展就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我们看到,“影像亚洲”、“齐鲁国际摄影周”和“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举办以来得到了国际摄影组织和国内外摄影家的广泛认同,以本届展览为例,即收到了来自全球的摄影作品三万六千余幅,大家围绕展览主题以丰富的影像形式进行阐释和表达,形成了艺术、思想等多领域的互动交流。我想,无论是促进艺术经典创作,还是推动大众文化传播,无论是推进国际文化的交流,还是深化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是我们做好这项活动的动力。
可以看到,本届展览就是将以往单项举办的“影像亚洲”、“齐鲁国际摄影周”、“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等活动集为一体,进一步对山东已有的摄影文化品牌进行整合,使摄影活动和摄影作品更丰富、更鲜明、更高水平地集合在一起,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也是今后探索和优化的方向。同时,不断发掘思想文化主题,加强中华文化传播,搭建视觉影像平台,更好地宣传山东、发展山东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记者:具体来看,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或者类似的其他展览活动,对提升一个地区城市形象、文化品牌能起到哪些作用?像平遥摄影展、威尼斯双年展等,都是靠文化艺术活动给城市带来美誉,是不是可以成为济南的借鉴?
潘鲁生:用摄影专业的话来说,展会活动首先具有“聚焦”的作用,就是吸引各方注意力,关注一项活动、关注活动举办地域的经济与文化,继而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以“齐鲁国际摄影周”系列活动为例,“天下一家”的主题、“和而不同”的理念、“小孔成像”的科技智慧等,就是对齐鲁文化的发掘和弘扬,通过影像这一极具传播力的形式在国际领域开展交流,就是促进世界了解山东,促进山东走向世界,我想,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认知与共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品牌和形象。在这一方面,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展会活动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以看到,这些知名的文化活动往往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不在于时常更换新概念,而是打造稳定的、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形成广泛的认知和共识,这是值得借鉴的。山东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发展的活力,我们应该更好地发展相关文化活动,在对话交流中推进建设和发展。
记者:社会各界应该怎样大力给予支持或者配合让这类活动办得更好,以带来更显著的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
潘鲁生:每一个展览、每一项文化活动就好像文化的、艺术的珍珠,在一条总链的贯穿下,将形成一连串的思想、创意、文化,带动一连串的产业,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形成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所以,不仅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应积极行动要,使文化活动更富创意,更具内涵,更加精彩;经济、管理等方面也要加以推进,整合开发创意市场,进一步汇聚资源、人脉、信息,将活动整合为具有无限发展机遇的经济创新实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关展会活动所能发挥的作用取决于各界的努力,这也是我们在举办和参与摄影大展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的,所谓影像的力量需要大家共同实现。
PPA国际职业摄影大师奖:傅欣
新浪博客特别奖:李玟姃
最佳摄影奖:谢江波
金小孔奖:刘延珉
金小孔奖:王敬民
最佳摄影奖:顾群业、李楠
金小孔奖:王敬民
邀请展: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