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苏富比向全球媒体宣布,从2009年起,将目前在纽约等地进行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合并,集结全球力量重新亮相香港。这被看作苏富比在“收缩”全球中国当代艺术业务,更被媒体视作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走向衰落的象征。身为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的林家如在接受笔者独家专访时,纠正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缩水的说法,同时她也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增长趋势明显放缓。
如果说2006年3月份纽约进行的首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总爆发,那香港则是中国当代市场的策源地。从2004年至今,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策划并推动了8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从最初的几十件拍品、两千万港币的成交额,发展到如今超过4个亿的超级市场。很多人说不能迷信苏富比,也不能跟风苏富比,但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培育上,林家如以及她所代表的团队,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容抹杀。
李 静:此次取消在纽约等地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对你所主持的在香港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有怎样的影响?
林家如:用取消这个词并不恰当,其实只是把在纽约等地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部分合并到香港来,通过这种整合使得这个部分的拍卖更加向亚洲市场集中。这种合并并不意味着缩水,对于香港来说,由于吸纳了纽约等地的亚洲当代部分,量其实是增加了的。当然,合并之后会让包括人力在内的各种资源得到集中实用,会更加有利于这部分的工作。
李 静: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亚洲真的已经成为中心了吗,是不是这也说明了更多欧美买家的退出?
林家如:目前,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通过我们每次大拍的数据分析,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亚洲收藏家逐次提高。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当代艺术,同时适用于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
李 静:中国当代艺术也会在纽约拍卖?在纽约和香港拍卖的中国当代艺术会有哪些不同?
林家如:是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也会成为纽约苏富比当代专场的组成部分,和全世界的当代艺术家同台竞技。在纽约市场出现的会是比较强调观念,并且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积累的艺术家,比如艾未未、黄永砯和陈箴等。
香港苏富比2009年的当代亚洲专场部分会同时包括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当代艺术,但中国当代还会是主体。
李 静:无论苏富比把这次动作称为取消还是合并,藏家们都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趋势有顾虑,你怎么看?
林家如: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应该说市场整体增长放缓,这种沉稳与理性发展是好事情。不断地有新的藏家进入会刺激高价的不断产生,但经过这三四年的积累,买家已经相对稳定,市场需求量有减少的趋势。10月份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征件的阵容比较强大,有不少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是第一次露面,而且估价比较合理,可能会打破艺术家的个人纪录,但受市场影响,二线或三线的艺术家作品增幅会大不如一年前。
李 静:合并至香港之后会在选件等方面会有哪些调整?
林家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中国当代艺术有太多的重复和类似,对于2009年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具体的策略和做法还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