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刚是张一元的第四代传人。原本应该闲品茶趣、坐拥茶香的他,如今却沉迷在墨香的世界里。在他眼中,墨,不仅仅是文房中一宝,更是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艺术珍品。而最为张鹤刚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收藏古墨的一段传奇经历。
2001年,一位从河北来的朋友找到张鹤刚,拿出半块墨请他品鉴。此时的张鹤刚从事古墨收藏已十年有余,他见墨多,鉴赏经验丰富,同时又对墨表、墨谱精研细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在古墨收藏界已颇有声望。
拿到这半块墨时,赏墨甚多的张鹤刚不禁眼前一亮:这半块墨长约十一厘米,宽约三厘米,墨上雕着金刚法轮图案,并书有“紫玉光艺粟斋”六字。
张鹤刚细细品鉴,此墨望去紫光浮动,闻之芬芳馥郁,审之细腻莹润,乌黑铮亮,“湛湛如小儿睛”。他心中大喜:这正是清代制墨名家曹素功所制的“紫玉光”!
说起曹素功和他的“紫玉光”,藏墨者无人不晓。曹素功是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首,素来享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相传康熙南巡时,曹素功曾向其进墨,康熙帝龙颜大悦,御笔亲题“紫玉光”三字。从此,曹素功与“紫玉光”声名远扬。曹素功经营的墨庄名为“艺粟斋”,其所制 “紫玉光”,色泽如漆,黝黑之中泛紫光,芳香扑鼻,墨迹不腐,历来为古墨收藏者所青睐。
张鹤刚手中的这半块“紫玉光”,正是“艺粟斋”仿明代制墨名家方于鲁所制的康熙大墨,可谓传世孤品,非常罕见。张鹤刚对此爱不释手,最终以六千元的价格将这半块“紫玉光”收入囊中。
宝物入囊的欢喜很快转化为遗憾:墨虽好,终究是“半壁江山”,何时才能“完璧”呢?
带着这样的遗憾,张鹤刚开始四处寻觅另外半块“紫玉光”。两年过去了,张鹤刚使尽全身解数,还是音信皆无。就在他灰心丧气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两个河北人找上门来:他们听说张鹤刚是京城内藏墨的大家,特意带块古墨慕名而来。
二人将墨盒打开,张鹤刚一看,内心一阵狂喜:这就是他辛苦寻觅的那半块“紫玉光”!
这半块“紫玉光”,上面雕着“三车”,即牛车,鹿车,羊车,雕工精细,意表吉祥。与之前的“金刚法轮”刚好合为一块。本想着“旧墨重圆”,好墨成对,可这二人竟开出十万元的天价,张鹤刚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望而却步。
就这样,这半块“紫玉光”成了张鹤刚心头解不开的疙瘩。2004年,当年卖墨的其中一人又找到了张鹤刚:“大概是因为缺少了另一半,这墨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了,所以一直没出手,最终还是要来找我这半块。”张鹤刚解释道。最终这半块墨以六千元的价格成交。“能够与这宝墨重逢,也是一种缘分吧!”谈起这失而复得的古墨,张鹤刚一脸的喜悦和欣慰。
经历了与这块古墨的悲欢离合,张鹤刚认定古墨是身怀灵性的:人若爱墨,墨便会随人而来。而这个藏墨、品墨、懂墨、爱墨的人,注定了要与墨结缘,轻磨古墨,醉享墨香,书写一段藏墨者的传奇。
古墨新香
古墨新香
古墨新香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